第二 罗陀相应

第一 初品

〔一〕第一 魔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P.189]

具寿罗陀来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

坐一面已具寿罗陀白世尊言

「魔说魔者大德以何为魔耶

「罗陀若有色者即有魔杀者死者罗陀故于此处观以色为魔观为杀者观为死者观为病观为痈观为刺观为痛观为痛种如是观者为正观

五~七

若有识者即有魔杀者死者罗陀故于此处观以识为魔观为杀者观为死者观为病观为痈观为刺观为痛观为痛种如是观者为正观

「大德为何是正观耶

「罗陀为厌患而正观

一〇

「大德为何是厌患耶

「罗陀为离欲而厌患

一一

「大德为何是离欲耶

「罗陀为解脱而离欲

一二

「大德为何是解脱耶

「罗陀为涅槃而解脱

一三

「大德为何是涅槃耶

「罗陀此问甚过于问不能取边际罗陀为立梵行者即入涅槃趣涅槃尽涅槃

〔二〕第二 众生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P.190]

一面坐已具寿罗陀白世尊言

「众生说众生者如何之说为众生耶

「罗陀于色有欲染著于此缠绵于此故说为众生

五~七

于识有欲染著于此缠绵于此故说为众生

罗陀譬如诸小男小女以尘土之舍宅如嬉戏于彼尘土之舍宅不离贪不离欲不离爱乐不离渴不离热烦不离渴爱时执著珍重眈著爱著彼尘土之舍宅

一〇

罗陀然而小男小女若于彼尘土之舍宅离贪离欲离爱乐离渴离热离渴爱时即以手足散毁摧破放弃彼尘土之舍宅

一一

罗陀如是汝等为灭尽渴爱以行毁散摧破放弃彼色

一二~一四

一五

为灭尽渴爱以行毁散摧破放弃彼识罗陀渴爱之灭尽乃得涅槃

〔三〕第三 有纲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一面坐已具寿罗陀白世尊言

「大德有纲说有纲者大德何为有纲何为有纲灭耶

[P.191]

「罗陀于色起欲执取之取心之取著现贪随眠者说此为有纲因此之灭即有纲灭

五~七

于识欲乃至取著现贪随眠者说此为有纲因此之灭即有纲灭

〔四〕第四 所徧知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一面坐时世尊言于具寿罗陀

「〔为汝〕说所知法徧知徧知人谛听

「世尊请说

「罗陀何为所知法耶罗陀色是所知法识是所知法罗陀如是说为所知法

罗陀以何为徧知耶罗陀乃贪欲之灭尽嗔恚之灭尽愚痴之灭尽者是罗陀如是说为徧知

罗陀以何为徧知人耶名阿罗汉具寿之名某甲姓某甲者罗陀如是名为徧知人

〔五〕第五 沙门(一)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一面坐时世尊言于具寿罗陀曰

「罗陀有五取蕴何者为五耶谓色取蕴乃至识取蕴是

[P.192]

罗陀诸沙门婆罗门而对此五取蕴之味过患出离不如实知者罗陀我不认许彼沙门婆罗门是沙门中之沙门婆罗门中之婆罗门又彼诸具寿于现法非自证知现证具足住沙门之义婆罗门之义

罗陀然而诸沙门婆罗门对此五取蕴之味过患出离如实知者罗陀我认许彼沙门婆罗门是沙门中之沙门婆罗门中之婆罗门又彼诸具寿于现法自证知现证具足而沙门之义婆罗门之义而住

〔六〕第六 沙门(二)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一面坐时世尊言于具寿罗陀曰

「罗陀有五取蕴以何为五耶谓色取蕴乃至识取蕴是

五~六

罗陀诸沙门婆罗门不如实知此五取蕴之集过患出离者乃至自证知现证具足而住

〔七〕第七 预流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一面坐时世尊言于具寿罗陀曰

「罗陀有五取蕴以何为五耶谓色取蕴乃至识取蕴是

[P.193]

罗陀圣弟子如实知此五取蕴之集过患出离故罗陀此圣弟子名预流不堕法决定为趣三菩提

〔八〕第八 阿罗汉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一面坐时世尊言于具寿罗陀曰

「罗陀有五取蕴以何为五耶谓色取蕴乃至识取蕴是

罗陀比丘如实知此五取蕴之集过患出离无取解脱故罗陀此比丘名为阿罗汉是漏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舍弃重担获得己利以尽有结为正知解脱

〔九〕第九 欲贪(一)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一面坐时世尊言于具寿罗陀曰

「罗陀于色断欲如是断彼色者如断根截头之多罗树令归无有使未来不生

于受断欲如是断彼色者如断根截头之多罗树今归无有使未来不生

六~七

于想行断欲如是断彼行者如断根截头之多罗树令归无有使未来不生

[P.194]

于识断欲如是断彼识者使未来不生

〔一〇〕第十 欲贪(二)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一面坐时世尊言于具寿罗陀曰

「罗陀于色断欲执取之取心之取著现贪随眠如是断彼色者如断根截头之多罗树令归无有使未来不生

于受断欲执取之取心之取著现贪随眠如是断彼受者如断根截头之多罗树乃至使未来不生

六~七

于想行断欲执取之取心之取著现贪随眠如是断彼行者如断根乃至使未来不生

于识断贪执取之取心之取著现贪随眠如是断彼识者如断根截头之多罗树令归无有使未来不生

罗陀相应初品(终)

此品之摄颂曰

魔众生有纲
所徧二沙门
预流阿罗汉
以及二欲贪

[P.195]第二品

〔一一〕第一 魔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一面坐已具寿罗陀白世尊言

「大德说魔者大德如何为魔耶

「罗陀色是魔受是魔想是魔行是魔识是魔

罗陀如是观者有闻之圣弟子于色厌患乃至不更受后有

〔一二〕第二 魔法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一面坐已具寿罗陀白世尊言

「大德魔法说魔法者大德如何为魔法耶

「罗陀色是魔法受是魔法想是魔法行是魔法识是魔法

罗陀如是观者乃至不更受后有

〔一三〕第三 无常(一)

一~三

「大德无常说无常者大德如何为无常耶

「罗陀色是无常受是无常想是无常行是无常识是无常

罗陀如是观者乃至不更受后有

〔一四〕第四 无常(二)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于一面坐之具寿罗陀白世尊言

「大德无常法说无常法者大德如何为无常法耶

[P.196]

「罗陀色是无常法受是无常法想是无常法行是无常法识是无常法

罗陀应如是观之乃至更知不受后有

〔一五〕第五 苦(一)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一面坐已具寿罗陀白世尊言

「大德说苦者大德如何为苦耶

「罗陀色是苦受是苦想是苦行是苦识是苦

罗陀如是观者乃至不更受后有

〔一六〕第六 苦(二)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一面坐已具寿罗陀白世尊言

「大德苦法说苦法者大德如何为苦法耶」

「罗陀色是苦法受是苦法想是苦法行是苦法识是苦法

罗陀如是观者乃至不更受后有

〔一七〕第七 无我(一)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一面坐已具寿罗陀白世尊言

「大德无我说无我者大德如何为无我耶

「罗陀色无我受无我想无我行无我识无我

罗陀如是观者乃至不更受后有

〔一八〕第八 无我(二)

一~三

一面坐已具寿罗陀白世尊言

「大德无我法说无我法者大德如何为无我法耶

[P.197]

「罗陀色是无我法受是无我法想是无我法行是无我法识是无我法

罗陀如是观者乃至不更受后有

〔一九〕第九 尽法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一面坐已具寿罗陀白世尊言

「大德尽法说尽法者大德如何为尽法耶

「罗陀色是尽法行是尽法识是尽法

罗陀如是观者乃至不更受后有

〔二〇〕第十 坏法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一面坐已具寿罗陀白世尊言

「大德坏法说坏法者大德如何为坏法耶

「罗陀色是坏法受是坏法想是坏法行是坏法识是坏法

罗陀如是观者乃至不更受后有

〔二一〕第十一 集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一面坐已具寿罗陀白世尊言

「大德集法说集者大德如何为集法耶

「罗陀色是集法受是集法想是集法行是集法识是集法

罗陀如是观者乃至不更受后有

〔二二〕第十二 灭法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一面坐已具寿罗陀白世尊言

[P.198]「大德灭法说灭法者大德如何为灭法耶

「罗陀色是灭法行是灭法识是灭法

罗陀如是观者乃至不更受后有

第二品(终)

此品摄颂曰

魔以及魔法
无常二二苦
无我尽坏集
灭法等十二

第三 所问品

〔二三〕第一 魔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一面坐已具寿罗陀白世尊言

「大德世尊愿为我略说法要乃至精进而住

「罗陀于魔应断欲罗陀何者为魔耶罗陀色是魔者于此应断欲受是魔者于此应断欲行是魔者于此应断欲识是魔者于此应断欲

〔二四〕第二 魔法

罗陀于魔法应断欲应断贪应断欲贪

[P.199]〔二五~二六〕第三~四 无常[-1](一~二)

※四

罗陀于无常

※四

罗陀于无常法

〔二七~二八〕第五~六 苦(一~二)

※四

罗陀于苦

※四

罗陀于苦法

〔二九~三〇〕第七~八 无我(一~二)

※四

罗陀于无我

※四

罗陀于无我法

〔三一~三二〕第九~十 尽~坏

※四

罗陀于尽法

※四

罗陀于坏法

〔三三〕第十一 集

罗陀于集法应断欲应断贪应断欲贪

〔三四〕第十二 灭法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一面坐已具寿罗陀白世尊言

「大德愿为乃至而住

「罗陀于灭法应断欲应断贪应断欲贪罗陀以何为灭法耶罗陀色为灭法者于此应断欲受是灭法者于此应断欲行是灭法者于此应断欲识是灭法者于此应断欲

罗陀于灭法应断欲应断贪应断欲贪

第三所问品(终)

此品之摄颂曰

[P.200]魔以及魔法
无常二二苦
无我尽坏集
灭法等十二

第四 侍坐品

〔三五〕第一 魔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坐于一面时世尊言于具寿罗陀曰

「罗陀于魔应断欲罗陀以何为魔耶罗陀色是魔者于此应断欲乃至识是魔者于此应断欲罗陀于魔应断欲

罗陀于魔应断贪乃至

罗陀于魔应断欲贪

〔三六〕第二 魔法

※四

罗陀于魔法应断欲

罗陀于魔法应断贪

罗陀于魔法应断欲贪

〔三七~三八〕第三~四 无常(一~二)

※四~六

罗陀于无常

※四~六

罗陀于无常法

[P.201]〔三九~四〇〕第五~六 苦(一~二)

※四

罗陀于苦

※四

罗陀于苦法

〔四一~四二〕第七~八 无我(一~二)

※四~六

罗陀于无我

※四~六

罗陀于无我法

〔四三~四五〕第九~十一 尽~坏~集

※四~六

罗陀于尽法

※四~六

罗陀于坏法

※四~六

罗陀于集法应断欲应断贪应断欲贪

〔四六〕第十二 灭法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坐于一面时世尊言具寿罗陀曰

「罗陀于灭法应断欲应断贪应断欲贪罗陀以何为灭法耶

四~六

罗陀色是灭法者于此应断欲于此应断贪于此应断欲贪识是灭法者于此应断欲应断贪应断欲贪

罗陀于灭法应断欲应断贪应断欲贪

第四侍坐品(终)

此品之摄颂曰

魔以及魔法
无常二二苦
无我尽坏集
灭法等十二

罗陀相应(终)


校注

汉译杂阿含经卷六(大正藏二三九b) 「甚过」原本 assa 由暹罗本 accasarā 汉译杂阿含经卷六(大正藏二四〇a) 「众生」(satta)于巴利语形和「染著」同 汉译杂阿含经卷六(大正藏二三七c)「有纲」于原注有 bhava-rajju 汉译为「有流」 「有纲有纲」于原本有「有纲有纲灭」今改之 汉译杂阿含经卷六(大正藏二三七c)本经以下十经止与「蕴相应」第一〇六~一一二经之内容同 汉译杂阿含经卷六(大正藏二四〇a) 汉译杂阿含经卷六(大正藏二四〇b) 汉译杂阿含经卷六(大正藏二三九c) 汉译杂阿含经卷六(大正藏二四〇c) 汉译杂阿含经卷六(大正藏二四一a)汉译为「断法」 汉译杂阿含经卷六(大正藏二四一a) 「大德」bhante vuccati 之两语原本逸失 汉译杂阿含经卷六(大正藏二四〇c) 汉译杂阿含经卷六(大正藏二四〇c) [0292001-1] 汉译杂阿含经卷六(大正藏二四一a)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相应部经典(卷23)
关闭
相应部经典(卷23)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