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 天子相应

[P.46]第一 迦叶品

〔一〕第一 迦叶(其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其时迦叶天子于黎明其胜光徧照祇园往诣世尊处诣已礼敬世尊立于一面

立于一面之迦叶天子向世尊谓曰「世尊请以比丘之教开示比丘及我等

「迦叶善哉然则当为汝说能起之事

以修说微妙     以修沙门行
独住于一座     静心以修法

迦叶天子作如是言请大师嘉赏迦叶天子知受大师之嘉赏礼敬世尊右绕而形没于其处

〔二〕第二 迦叶(其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立于一面之迦叶天子于世尊前唱此偈曰

比丘若禅思     以得心解脱
知世之兴废     心善不执著
若望心得达     不能得其果

[P.47]〔三〕第三 摩佉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摩佉天子于黎明往诣世尊处其胜光徧祇园诣已礼敬世尊立于一面

立于一面之摩佉天子向世尊唱偈曰

杀何乐寝卧     杀何而不悲
杀害何一法     瞿昙卿称赞

〔世尊〕杀忿乐寝卧     杀忿而不悲
诸天以毒根     忿为最上蜜
圣赞此忿杀     杀之不悲伤

〔四〕第四 摩揭陀

立于一面之摩揭陀天子向世尊唱偈曰

世有几多光     徧照此世间
我等问世尊     如何得知此

〔世尊〕世有四种光     此无第五光
昼乃太阳辉     夜乃月光照
时火于日夜     彼此相徧照
正觉最胜火     此为无上光

〔五〕第五 陀摩利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

陀摩利天子于黎明其胜光徧照祇园往诣世尊处诣已礼敬世尊立于一面

立于一面之陀摩利天子于世尊前唱此偈曰

精进勿倦怠     以舍离爱欲
依此不欲有     婆罗门所行

(世尊曰陀摩利

[P.48]此婆罗门者     无有之所行
婆罗门应作     一切终已办
人不得足基     四肢虽勤动
亦为流所冲     得立土足基
彼到于彼岸     不为流所动
天子陀摩利     此乃诸漏尽
贤善于禅思     以喻婆罗门
彼达生老终     以立于彼岸
不为所流逝

〔六〕第六 迦摩陀

立于一面之迦摩陀天子以此白世尊曰

「世尊是者难为世尊是甚难

(世尊曰迦摩陀

难为彼等为     有学而依戒
寂静又确立     于出家之人
致安乐知足

「世尊知足甚难得

(世尊曰迦摩陀

难得彼等得     乐心寂静人
其心日或夜     悦乐于修习

「世尊心实难静

(世尊曰迦摩陀

难静彼等静     诸根寂静乐
彼破死魔网     迦摩陀天子
为圣者所行

「世尊此道崄难行

〔世尊〕虽崄虽难行     迦摩陀天子
圣者乃乐行     非圣于崄道
彼等头倒下     圣者之道平
不分崄与平     圣者乃乐行

〔七〕第七 般阇罗旃陀

立于一面之般阇罗旃陀天子于世尊前唱此偈曰

有大智慧人     障中知余地
无有所著者     无比之圣者
佛陀知禅定

(世尊曰般阇罗旃陀

彼等于障中     知到涅槃法
以得正念人     善正心寂静

[P.49]〔八〕第八 多耶那

原本是外道师之多耶那天子于黎明其胜光徧照祇园往诣世尊处诣已礼敬世尊立于一面

立于一面之多耶那天子于世尊前唱此偈曰

婆罗门断流     精进灭爱欲
牟尼未离欲     不入于禅定
欲作应作者     精进而行此
出家若疏漫     愈益散尘垢
不为胜恶行     行恶后受苦
行善者为胜     行善无有苦
宛如握恶草     因之手受伤
沙门生活恶     因之入奈落
疏漫所作业     污染于禁戒
怀疑于梵行     无有随大果

多耶那天子作此言已礼敬右绕世尊体形没于此处

世尊其夜过后呼〔集〕比丘等

「诸比丘此夜名为多耶那本是外道师之天子于黎明时其胜光徧照祇园诣佛处诣已礼敬世尊立于一面立于一面〔之天子〕于佛前唱此偈曰

婆罗门断流     精进灭爱欲
牟尼未离欲     不入于禅定
[P.50]欲作应作者     精进而行此
出家若疏漫     愈益散尘垢
不为胜恶行     行恶后受苦
行善者为胜     行善无有苦
宛如握恶草     因之手受伤
沙门生活恶     因之入奈落
疏漫所作业     污染于禁戒
怀疑于梵行     无有随大果

诸比丘多耶那天子作此言已礼敬围绕世尊形体没于其处诸比丘应暗〔诵〕多耶那偈诸比丘多耶那偈具足利义属最初之梵行

〔九〕第九 月天子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其时月天子被阿修罗王罗睺所捕月天子乃忆念世尊而唱此偈曰

佛陀大雄者     我归依于卿
卿障皆解脱     我今落障碍
然则从此我     置于归依处

世尊关于月天子以偈向阿修罗王罗睺曰

月天子今乃     归依于如来
应供正觉者     罗睺以放月
诸佛怜世间

阿修罗王罗睺以放月天子有所顾虑而诣阿修罗王吠波质底诣已恐怖毛发竖立立于一面阿修罗王吠波质底对于立于一面之阿修罗王罗睺说偈曰

罗睺何恐怖     为放月者乎
汝今惧颤来     惧何而立此

〔罗睺〕我惧佛陀偈     若我不放月
我头割为七     不得生安乐

[P.51]〔一〇〕第十 日天子

其时阿修罗王罗睺又捕日天子日天子忆念佛陀其时唱此偈曰

佛陀大雄者     我归依于卿
卿障皆解脱     我今落障碍
然则从此我     置于归依处

世尊关于日天子以偈向阿修罗王罗睺曰

日天子今乃     归依于如来
应供正觉者     罗睺以放日
佛陀怜世间     彼耀默暗中
徧照而周圆     炽燃炎热火
罗睺不得吞     彼之飞空行
罗睺以放我     弟子日天子

阿修罗王罗睺以放日天子即颤栗而诣阿修罗王吠波质底诣已恐怖毛发竖立而立于一面阿修罗王吠波质底对立于一面之阿修罗王罗睺语偈曰

罗睺何怖惧     为放日者乎
汝今颤惧来     何恐而立此

〔罗睺〕我畏佛陀偈     若我不放日
我头割为七     不得生安乐

此嗢陀南

迦叶与摩佉     摩揭陀摩利
以及迦摩陀     般阇罗旃陀
乃至多耶那     月日等为十

第二 给孤独品

〔一一〕第一 月自在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P.52]月自在天子于黎明其胜光徧照祇园往诣世尊处诣已礼敬世尊立于一面

立于一面之月自在天子于世尊前唱此偈曰

善巧心集中     正念入禅定
犹如无蚊患     树丛中走兽
可以平安行     不为于放逸
以离诤烦恼     而入禅定人
犹如破网鱼     可以平安行

〔一二〕第二 毘纽

立于一面之毘纽天子于世尊前唱此偈曰

奉侍于善逝     顺从瞿昙教
学不放逸人     实是幸福焉

〔世尊呼曰毘纽

从我所说教     学句入禅定
始终不放逸     不入死魔领

〔一三〕第三 提伽罗低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栗鼠养饵所

提伽罗低天子于黎明往诣世尊处其胜光徧照竹林诣已礼敬世尊立于一面

立于一面之提伽罗低天子于世尊前唱此偈曰

比丘若禅思     以得心解脱
知世之兴废     心善不执著
若望心得达     不能得其果

〔一四〕第四 难陀那天子

立于一面之难陀那天子向世尊唱偈曰

大智之瞿昙     无有盖覆事
奉问于世尊     大雄智见者
[P.53]何持等戒者     何等智慧者
何等超苦人     诸天崇何人

〔世尊〕具戒有智慧     勤修于心意
寂静而禅乐     正念舍诸愁
诸漏皆尽已     最后身之人
如是之行人     称为持戒者
如是之行人     称为智慧者
如是超苦人     是人诸天敬

〔一五〕第五 栴檀

立于一面之栴檀天子向世尊唱偈曰

日夜不惰怠     无有立足基
亦无攀著处     以何超瀑流
何人不深沈

〔世尊〕常于戒具足     智慧善静心
精进不挠人     渡难超瀑流
远离于欲想     越色之系缚
已尽喜贪人     是为不深沈

〔一六〕第六 须达多

立于一面之须达多天子于世尊前唱此偈曰

犹如触于剑     犹如发燃时
比丘舍欲贪     正念于出家

〔世尊〕犹如触于剑     犹如发燃时
舍身见比丘     正念于出家

〔一七〕第七 须梵

立于一面之须梵天子向世尊唱偈曰

此心常怖畏     此意常颤栗
[P.54]起时甚恐惧     不起亦恐惧
若有免畏道     愿请以指教

〔世尊〕菩提分之外     勤修行之外
制诸根之外     一切放弃外
我不得窥见     众生之平安

〔一八〕第八 觉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沙计多安阇那林之鹿野苑

觉陀天子于黎明其胜光徧照安阇那林往诣世尊处诣已礼敬世尊立于一面

立于一面之觉陀天子向世尊言此曰「比丘汝欢喜否」〔世尊曰〕「友得到何耶」天子曰「比丘然而悲否」〔世尊曰〕「友失落何耶」〔天子曰〕「比丘然而汝亦不喜亦不悲乎」〔世尊曰〕「友唯然

〔天子〕比丘汝不悲     汝亦不欢喜
唯独寂寞坐     不足思不著

〔世尊〕夜叉我不悲     亦无有欢喜
唯独寂静坐     无著思不足

〔天子〕比丘何不悲     如何亦不喜
唯独寂寞坐     不足思不著

〔世尊〕有悲者有喜     有喜者有悲
比丘无喜悲     如是友当知

〔天子〕无喜亦无悲     超爱世比丘
涅槃婆罗门     实久我所见

〔一九〕第九 优多罗

王舍城因缘

立于一面之优多罗天子于世尊前唱此偈曰

[P.55]

生导死寿短     老导无庇护
观死此恐惧     赍乐积功德

〔世尊〕生导死寿短     老导无庇护
观死此恐怖     弃欲希寂静

〔二〇〕第十 给孤独

立于一面之给孤独天子于世尊前唱此偈曰

此乃彼祇园     圣僧伽住处
法王请住此     思念我生喜
善意智法定     以及戒正命
依此人清净     又依姓氏富
非得于清净     是故贤智者
以思自己利     并思择正法
如是其清净     依于戒智慧
乃至于寂静     犹如舍利弗
比丘到彼岸     应当是最胜

给孤独天子言此已敬礼右绕世尊体形没于其处

世尊于其夜过后集比丘等

「诸比丘此夜有一天子其胜光徧照祇园于黎明诣我住处诣已礼敬我而立于一面比丘等立于一面其天子于我面前唱此偈曰

此乃彼祇园     圣僧伽住处
法王请住此     思念我生喜
善意智法定     以及戒正命
依此人清净     又依姓氏富
[P.56]非得于清净     是故贤智者
以思自己利     并思择正法
如是其清净     依于戒智慧
乃至于寂静     犹如舍利弗
比丘到彼岸     应当是最胜

比丘等其天子作此语已敬礼右绕于我体形没于其处

如是语已尊者阿难以此告世尊曰「世尊或许彼〔天子〕乃给孤独天子给孤独长者信乐于尊者舍利弗

「善哉善哉阿难只要依寻求终可得即依汝可使得阿难其实乃给孤独天子

此嗢陀南

月自在毘纽     及提伽罗低
乃至难陀那     栴檀须达多
须梵与觉陀     第九优多罗
第十给孤独

第三 种种外道品

〔二一〕第一 湿婆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湿婆天子于黎明其胜光徧照祇园往诣世尊处诣已礼敬世尊立于一面

立于一面之湿婆天子于世尊前唱此偈曰

只与善人坐     只与善人交
知善人正法     为善不为恶
只与善人坐     只与善人交
知善人正法     依他不能得
而得之智慧     只与善人坐
只与善人交     知善人正法
悲中无有悲     只与善人坐
只与善人交     知善人正法
[P.57]辉耀亲族中     只与善人坐
只与善人交     知善人正法
人人行善趣     只与善人坐
只与善人交     知善人正法
人人有幸福

时世尊以偈答湿婆天子曰

只与善人坐     只与善人交
知善人正法     可脱一切苦

〔二二〕第二 差摩

立于一面之差摩天子于世尊前唱此偈曰

鲁钝无智慧     行为如自敌
以作诸恶业     以结苦痛果
不行其善业     终为而苦恼
咽鸣泪哭泣     以受其苦果
若行其善业     行讫无苦恼
欢喜心意乐     以受其乐果
为于自己知     智者及贤者
而作行准备     如是不若彼
车力者之思     勇猛精进之
宛如车力者     离于平大道
入于不平路     毁轴如沈思
如是法不进     从于不法故
怠者到魔口     如毁轴沈思

〔二三〕第三 世理

立于一面之世理天子向世尊唱此偈曰

不论天及人     皆以食为乐
时有不喜食     夜叉实何者

〔世尊〕信仰清净心     行施食之人
此世及后世     皆可得其食
是故调伏悭     善施即胜垢
功德乃人人     后世渡津头

[P.58]

〔天子曰〕「世尊希有得未曾有」实是世尊之善说

信仰清净心     行施食之人
此世及后世     皆可得其食
是故调伏悭     善施克服垢
功德乃人人     后世渡津头

「世尊昔我是施者施主布施之赞叹者名为世理王世尊我于四门施与沙门婆罗门可怜之人众旅行者无宿之人等求乞者

世尊妃妾等来言我曰『陛下之行施与我等不行施与我等亦依陛下得行施与之功德者即何善焉

世尊我如是思之『我是施者施主施之赞叹者我对于言「我等亦应行布施」者当作如何说耶』世尊如是我于第一门以与妃妾等于此妃妾等行布施超越我之施与

世尊侍者之刹帝利等来言我曰『陛下之施与妃妾等之施与我等不施与我等亦依陛下得行施与之功德者即何善焉

世尊我如是思之我是施者施主施之赞叹者对于言『我等亦行布施』者当如何说耶世尊如是我于第二门以与侍者之刹帝利等彼等于此行布施超越我之施与

[P.59]

世尊军队来说我〔乃至〕世尊如是我于第三门与军队与彼等于此行布施超越我之施与

世尊婆罗门家主等来言我〔乃至〕世尊如是我于第四门与婆罗门家主等彼等于此行布施超越我之施与

世尊人人来说我曰『今陛下任何皆不施与

世尊如是言云我即向彼众人曰『然则从城外诸州所收益之中一半纳于宫庭一半施与沙门婆罗门可怜之人众旅行者无宿之人求乞者等

一〇

世尊于是我如是长久所行之功德如是长久所行之善未达其终极有此诸功德此诸功德之果此诸之间当于天界〔其无终极〕

一一

世尊希有是最胜此依世尊实是善说

信仰清净心     行施食之人
此世及后世     皆可得其食
是故调伏悭     善施克服垢
功德乃人人     后世渡津头」

[P.60]〔二四〕第四 陶师

立于一面之陶师天子于世尊前唱此偈曰

比丘解脱有七人     得上生于无烦天
欲贪嗔恚灭无余     并超世间之爱著
难超死魔之领域     谁是超越泥地者
此世舍此人身后     亦离天轭者是谁
优波迦波罗犍陀     弗久左底为第三
跋提耶犍陀捉婆     婆睺罗祇频祇耶
此等诸人舍人身     亦是离却天轭人

〔世尊〕逃恶魔系蹄     言之何微妙
彼等知谁法     断除有结缚

〔陶师〕无外世尊法     无外世尊教
彼等知其法     断除有结缚
于此名与色     灭尽无有余
此世知其法     彼断有结缚

〔世尊〕知难悟又难     汝言深奥语
汝知何人法     以语如是语

〔陶师〕昔世我陶师     于耶發邻加
行村作陶壶     以事父与母
迦叶如来世     乃为优婆塞
远离于[泳-永+(瑶-王)]欲     无欲修梵行
我本同乡者     前为卿之友
然而我正是     解脱七比丘
贪嗔灭无余     知超世爱著

〔世尊〕跋伽婆如汝     之语有如是
汝前为陶师     于耶發邻加
街村作陶壶     远离于[泳-永+(瑶-王)]
无欲修梵行     我乃同乡者
以前实我友

积此高修习     最后身二人
邂逅昔故友     真实如是者

[P.61]〔二五〕第五 姜睹

如是我闻尔时众多比丘等住于拘萨罗国雪山侧之森林小屋掉举而高慢多辩饶舌忘念不正知心不安静散乱不制伏诸根

姜睹天子于其布萨十五日诣其比丘等〔处〕诣已向比丘等言偈曰

往昔彼瞿昙     弟子比丘等
而住于安乐     乞食无求心
无求之心住     知世之无常
彼等苦恼尽     今之比丘等
恶向于自己     如村长于村
心夺他家富     食餐而寝卧
僧伽无合掌     此有人礼我
被弃无主人     宛如于死尸
对放逸之人     我乃以语彼
住不放逸者     我乃行归依

〔二六〕第六 赤马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立于一面之赤马天子向世尊言此曰「世尊于此不生〔何物〕不衰不死无生起之处步行之而知或见或得到彼世界之边极耶

〔世尊曰〕「友我不语于此不生〔何物〕不衰不死不没步行之即得知得见得到达不生起彼世界之边极

〔天子曰〕「世尊希有得未曾有世尊此实是由世尊所语『友我不语于此不生〔何物〕不衰不死不没步行之即得知得见得到达不生起彼世界之边极

[P.62]

世尊我往昔名为赤马仙人普奢之子而有飞行于空中之神通世尊我有如是迅速之力譬如精巧练习熟练取弓于轻矢其〔速力〕如以超越射透多罗树之叶荫

世尊斯我一足之幅度有如由东海至西海之广于我起如是愿我于步行得到世界之边极

世尊我具有如是速力于如是足幅于饭食之外大小便之外睡以治疲劳外行我寿命百岁之间未达世界之边极中途而死

世尊希有得未曾有也世尊此实是由世尊所语『我不语于此不生〔何物〕不衰不死不没步行而得知得见得到达不生起彼世界之边极』」

〔世尊曰〕友我非说不达世界之边极而成苦恼之边极我说示于此一寻之有想有意之身体上到达世界与世界之果世界之灭与世界之灭道

步行于世界     不得达边极
不达世边极     不以脱苦恼
是故实贤者     及世间解者
达世界边极     终以成梵行
恶之澄静者     知世之边极
此世及后世     无有所求者

〔二七〕第七 难陀

立于一面之难陀天子于世尊前唱此偈曰

时过日夜移     青春弃我等
观死此恐怖     赍乐积功德

〔世尊〕时过日夜移     青春弃我等
[P.63]观死此恐怖     弃欲希寂静

〔二八〕第八 难提毘舍罗

立于一面之难提毘舍罗天子向世尊语偈曰

四轮九门孔     污秽满贪欲
乃是不净性     大雄从如何
有此之出口

〔世尊〕以断恶欲贪     乃至绳与网
拔弃渴爱根     如是有出口

〔二九〕第九 须尸摩

舍卫城因缘

尊者阿难往诣世尊处礼敬世尊坐于一面世尊对坐于一面之阿难宣说「阿难汝亦喜舍利弗否

〔阿难曰〕「世尊不愚不污不迷乱不乱心者有谁不喜欢尊者舍利弗者世尊尊者舍利弗是贤者世尊尊者舍利弗是大慧世尊尊者舍利弗是广慧世尊尊者舍利弗是速慧世尊尊者舍利弗是迅慧世尊尊者舍利弗是锐慧世尊尊者舍利弗是贯通慧世尊尊者舍利弗是小欲世尊尊者舍利弗是知足世尊尊者舍利弗是远离世尊尊者舍利弗是不共住世尊尊者舍利弗是精进世尊尊者舍利弗是辩者世尊尊者舍利弗是听忠言之人世尊尊者舍利弗忠告者世尊尊者舍利弗是恶之责难者世尊不愚不污不迷乱不乱心者谁不喜欢尊者舍利弗者

[P.64]

〔世尊曰〕「阿难确实如是阿难确实如是阿难不愚不污不迷乱不乱心者有谁有不喜欢舍利弗者阿难舍利弗是贤者是大慧广慧速慧迅慧锐慧贯通慧小欲知足远离不共住精进辩者听忠言者忠告者恶之责难者

须尸摩天子于赞叹彼尊者舍利弗之德中为天子大众所围绕而诣世尊处诣已礼敬世尊立于一面

立于一面之须尸摩天子以此告世尊曰「世尊不愚不污不迷乱不乱心者有谁不喜欢尊者舍利弗者尊者舍利弗是贤者乃至恶之责难者也不愚不污不迷乱不乱心者有谁不喜欢尊者舍利弗者

须尸摩天之天子众于赞叹尊者舍利之德时以生喜悦欢喜而显其胜色光

[P.65]

譬喻清净而好性质八角善磨之吠琉璃珠置于黄毛布上其光之辉照如是须尸摩天子之天事众赞叹尊者舍利弗之德时生喜悦欢喜而显其胜色光

譬喻由精巧金工师以作巧妙之阎浮河金之颈饰置于黄毛布之上以辉耀其光如是须尸摩天子之天子众乃至

一〇

譬如夜将晓明星辉照之光〔乃至〕

一一

譬如秋季太阳升于澄云之空以拂虚空所有之暗以辉耀其光如是须尸摩天子之天子众于赞叹尊者舍利弗之德时以显其胜色光

一二

须尸摩天子关于尊者舍利弗于世尊前唱此偈曰

无忿而小欲     柔和而调顺
担师誉圣者     知舍利弗智

一三

世尊关于尊者舍利弗以偈答须尸摩天子曰

无忿而小欲     柔和而调顺
善调之庸人     如待薪资金
用以待死时     舍利弗智者
为世所皆知

〔三〇〕种种之外道师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栗鼠养饵处

[P.66]

众多之种种外道弟子之天子等阿舍摩舍波利任迦阿考咤迦吠坦婆利摩纳婆伽弥耶于黎明往诣世尊处其胜光徧照竹林诣已礼敬世尊立于一面

立于一面之阿舍摩天子关于富兰那迦叶于世尊前唱此偈曰

世间之割杀     以及害与夺
迦叶谓非恶     不见自功德
彼述实自信     相应为师尊

时舍波利天子关于末伽梨瞿舍罗于世尊前唱此偈曰

苦行与厌离     以善自制伏
与人语止争     离于有罪语
平等于语实     何以彼如是
不为其恶耶

任迦天子关于尼乾陀若提子于世尊前唱此偈曰

厌离巧比丘     制御四种身
开显被见闻     彼何无罪过

阿考咤迦天子关于种种之外道师于世尊前唱此偈曰

据陀迦旃延     乃至尼乾陀
又此末迦梨     以及富兰那
为人人之师     达沙门果人
如何于彼等     远离善人焉

吠坦婆利天子以偈答阿考咤迦天子曰

号吼卑野干     毕竟是野干
不管于如何     难等于狮子
裸形而妄语     以为众之师
疑讶之行为     难等于善人

[P.67]

恶魔波旬随从吠坦婆利天子而入于世尊前唱此偈曰

苦行与厌离     守远离生活
物质入于心     以乐喜天界
不导人他界     彼等正教诲

世尊知此恶魔波旬以偈答恶魔波旬曰

此世及彼世     不管任何色
光显辉中空     此等皆是实
那牟尼所赞     如对鱼于饵
因为是不杀     而可令投弃

一〇

摩纳婆伽弥耶天子关于世尊于世尊前唱此偈曰

王舍城诸山     尾布罗最胜
雪山之诸山     白山为最胜
行于空中者     太阳为最胜
海为水中胜     月为星中胜
世界及天界     云佛是第一

此嗢陀南

湿婆与差摩     世理并陶师
姜睹及赤马     难提毘舍罗
难陀须尸摩     种种外道师
此等共为十

校注

杂阿含经卷四九二四(大正藏二三六一c) 不知其名时称为 devatā已知其名时称为 devaputta 此天子于佛升三十三天说示「对法」时曾听闻今来述其自督 四谛十论事三十七菩提分四善语 行原文为 upāsana 三十八业道 八等至 杂阿含经卷四九二五(大正藏二三六一c) 心之得达 hadayassânuppattiṁ = arahattaṁ 杂阿含经卷四九一六(大正藏二三六〇b) 同诸天相应〔七十一〕经之偈 杂阿含经卷四九一七(大正藏二三六〇b) 同诸天相应〔二十六〕经之偈 杂阿含经卷四九一八(大正藏二三六〇c) 婆罗门者为今之阿罗汉 杂阿含经卷四九二〇(大正藏二二六一a) 杂阿含经卷四九一二(大正藏二三五八b) 天子于障碍中赞叹入觉者之禅定佛陀宣示岂可唯知禅定焉更应知达涅槃之道 得 paccaladdhaṁsu 此经偈见于 Dhammapada vv. 313, 314, 311, 312: Thera-G. v. 277 此多耶那天子原为外道之师信仰业论而作种种善后生天上如今来诣佛歌颂赞偈 禅定 ekattaṁ = jhānaṁ 杂阿含经卷二二八(大正藏二一五五a) 杂阿含经卷四九一〇(大正藏二三五八b)经名原文为 Candimaso 今用《杂阿含》之译语 杂阿含经卷四九一一(大正藏二三五八b) 侍 payirupāsiya = payirupāsitvā 学 sikkhare = sikkhanti 所教化 satthipade = anusatthipade 杂阿含经卷四九八(大正藏二三五八a) 此偈出于天子相应第一品第一经 杂阿含经卷二二二二(大正藏二一六〇a) 杂阿含经卷四九二三(大正藏二三六一b) 在底本虽作 nandibhava(喜有喜于有)但在锡兰版及注释则作 nandirāga汉译又作喜贪因此今取 nandirāga 杂阿含经卷二二一一(大正藏二一五五c) 此二偈出诸天相应第三品第一经 杂阿含经卷二二二一(大正藏二一五九c) 此天子在忉利天之难陀林昼度树下与天女等嬉戏天女攀至树上散花歌颂当其善业尽时即于彼处没而堕地狱天子受此冲击来至世尊处请益 修行 tapasā(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中缺相对应之注标今于此处加上之注标 杂阿含经卷二二一〇(大正藏二一五五b) arati nabhiklrati = ukkanthikā nābhibhavati 杂阿含经卷三六九(大正藏二二六二b) 此二偈出诸天相应第一品第三经 杂阿含经卷二二一八(大正藏二一五八b) 此四偈出诸天相应第五品第八经(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中缺相对应之注标今于此处加上之注标 杂阿含经卷四九九(大正藏二三五八a) 此七偈出诸天相应第四品第一经 杂阿含经卷四八一〇(大正藏二三五〇c) 杂阿含经卷三六七(大正藏二二六一c) 此等数偈出诸天相应第五品第三经 杂阿含经卷二二二〇(大正藏二一五九b) 此等数偈出诸天相应第五品第十经 杂阿含经卷五〇一九(大正藏二三七〇a) 杂阿含经卷四九一四(大正藏二三五九a) 在底本虽作 bhave 应读为 have(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中缺相对应之注标今于此处加上之注标 別译杂阿含经卷八八(大正藏二四二七b) 此偈出诸天相应第一品第四经 杂阿含经卷二二一三(大正藏二一五六a) 此偈出诸天相应第三品第九经 杂阿含经卷四九一三(大正藏二三五八c) 原文 uccâvacaṁ paṇitaṁ-uccaṁ hinaṁ = avacaṁ今胜劣二字相重叠而特用胜字(注释) 杂阿含经卷四九一五(大正藏二三五九b) 亦害亦夺(hatajānisu)hata = poṭhanesu jānisu = dhanajānisu 依于厌离 jigucchāya = pāpa-jigucchanena 厌离者 jegucchi = tapena pāpa-jigucchako 四种之制御其身(cātuyāma-susaṁvuta)一sabba-vāri-vārito hoti = vārita-sabba-udako, patikhitta-sabba-sitodako(不受用一切水)sabba-vari-yutto = sabbena pāpa-vāranera-yutto(从于远离一切恶)sabba-vāri-dhuto = sabbena pāpa-vāraṇena dhuta-pāpa(以远离一切恶为己任)sabba-vāri-phuṭṭho = sabbena pāpa vāraṇena phuṭṭho(达于远离一切恶) diṭṭhaṁ sutañ ca ācikkhaṁ = diṭṭhaṁ diṭṭham me'ti, sutaṁ sutaṁ me'ti ācikkhanto, na nigūhanto(依我所见依我所闻开显而不隐匿) 底本之 sagāravenāpi 读为 sahāravenapi 底本之 kutthako 读为 kotthuko 守远离生活 pālayaṁ pavivekiyaṁ= pavivckaṁ pālayantā 注心于物质 rūpe niviṭṭhā = taṇhādiṭṭhihi rūpe patiṭṭhitā 众人 mātiyā = macca
[A1] [-]【CB】品【南传】
[A2] [-]【CB】十【南传】
[A3] 谁【CB】虽【南传】(cf. N13n0006_p0114a07; N13n0006_p0115a09)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相应部经典(卷2)
关闭
相应部经典(卷2)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