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 现观相应

〔一〕第一 爪尖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其时世尊为令取爪尖之小垢谓诸比丘曰「诸比丘作如何思惟耶我此所取爪尖之小垢与大地土何者较多耶

「大德此大地土为多世尊所取爪尖之小垢为少世尊所取爪尖之少垢与大地土相比实百倍千倍乃至百千倍亦所不能及

「诸比丘同此见具足之圣弟子达于现观之人即灭尽苦终较多残苦为少此则灭尽前者之苦蕴而终者与极七返生相比此百倍千倍百千倍亦所不能及

诸比丘如是大利为法现观如是大利为得法眼

〔二〕第二 莲池

[P.134]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譬如有长五十由旬宽五十由旬深五十由旬之莲池其水盈满至岸有人以草端掬水诸比丘作如何思惟耶以草端所掬之水与莲池之水何者较多耶

「大德莲池之水较多以草端所掬之水为少以草端所掬之水与莲池之水相比百倍千倍百千倍亦所不能及

诸比丘同此见具足之圣弟子达现观之人即灭尽苦终较多残苦为少以此前者之苦蕴灭尽苦蕴终者与极七返生者相比百倍千倍百千倍亦所不能及

「诸比丘如是大利为法现观如是大利为得法眼

〔三〕第三 合流水(之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P.135]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譬如有人于恒河耶符那伊罗跋提萨罗游摩醯此等诸大河之合流于汇合处欲掬二三滴水诸比丘汝等对其作如何思惟耶所掬之二三滴水与合流之水何者较多

「大德汇流之水较多所掬之二三滴水为少所掬之二三滴水与合流之水相比百倍千倍百千倍亦所不能及

「诸比丘亦同于此

〔四〕第四 合流水(之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譬如此等之恒河耶符那伊罗跋提萨罗游摩醯汇入诸大河合流会合将其水留二三滴而灭尽终矣诸比丘汝等对此作如何思惟耶合流之水灭尽为终者与所留之二三滴水何者较多耶

「大德合流之水即灭尽而终之水较多所留之二三滴水为少所留之二三滴水与灭尽而终之合流水相比百倍千倍百千倍亦所不能及

诸比丘亦同于此

〔五〕第五 地(之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P.136]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有人于大地之一处以七粒枣种子置于大土块中诸比丘汝等对作此如何思惟耶大地之一处所置之七粒枣种子大之土块与大地土何者较多耶

「大德大地土较多置于大地一处七粒枣种子大之土块较少以置于一处七粒枣种子大之土块与大地土相比百倍千倍百千倍亦所不能及

「诸比丘亦同于此

〔六〕第六 地(之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如除去七粒枣种子大之土令大地土灭尽至终诸比丘汝等作如何思惟耶灭尽至终之大地土与存留七粒枣种子大之土何者为多耶

「大德然则灭尽至终之大地土多而存留七粒枣种子大之土为少存留七粒枣子大之土以比灭尽至终之大地相比不及其百倍千倍百千倍亦所不及

「诸比丘亦同于此

〔七〕第七 海(之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如斯曰「汝等比丘譬如有人从大海掬取二三滴水诸比丘汝等作如何思惟耶所掬之二三滴水与大海之水何者较多耶

[P.137]

「大德大海之水为多掬取之二三滴水为少将掬取之二三滴水与大海水相比百倍千倍百千倍亦不所能及

「诸比丘亦同于此

〔八〕第八 海(之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国

〔尔时世尊曰〕「诸丘比譬如取存二三滴水而大海灭尽归终诸比丘汝等对此作如何思惟耶灭尽归终之大海水与所取存之二三滴水何者较多耶

「大德灭尽归终之大海水为多所取存之二三滴水较少所取存之二三滴水与灭尽归终之大海水相比百倍千倍百千倍亦所不能及

「诸比丘亦同于此

〔九〕第九 山喻(之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譬如有人于雪山王之一处置七粒芥子种大之小石诸比丘汝等对此作如何思惟耶置于一处之七粒芥子种大之小石与雪山王相比何者较多耶

「大德雪山王乃较多置于一处之七粒芥子种大之小石为少置于一处之七粒[P.138]芥子种大之小石与雪山王相比百倍千倍百千倍亦所不能及

「诸比丘亦同于此

〔一〇〕第十 山喻(之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譬如以七粒芥子种大之小石取存至雪山王灭尽归终诸比丘汝等对此作如何思惟耶为灭尽归终之雪山王与所取存七粒芥子种大之小石何者较多耶

「大德此灭尽归终之雪山王较多所取存之七粒芥子种大之小石为少以所取存七粒芥子种大之小石与灭尽归终之雪山王相比百倍千倍百千倍亦所不能及

「诸比丘同于此见具足之圣弟子达现观之人灭尽归终之苦较多所残存之苦为少以此苦蕴灭尽归终则与极七返生相比百倍千倍百千倍亦不能及

「诸比丘如是大利为法现观如是大利为得法眼

〔一一〕第十一 山喻(之三)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P.139]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譬如有人于须弥山之一处置七粒豆大之小石诸比丘汝等对此作如何思惟耶置一处之七粒大之小石与须弥山何者较多耶

「大德此须弥山为较多置一处之七粒豆大之小石为少如以置一处之小石与须弥山相比百倍千倍乃百千倍亦所不能及

「诸比丘同于此以异学之沙门婆罗门游方者之到达者与见具足之圣弟子所到达之人相比百倍千倍乃至百千倍亦所不能及

「诸比丘如是大达者见具足之人如是之大胜智

此颂曰

爪尖与莲池     二之合流水
二地与二海     三山之为喻

校注

杂阿含三一(大正藏二二二四b) 杂阿含五(大正藏二三四a)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相应部经典(卷13)
关闭
相应部经典(卷13)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