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16]第十一 帝释相应

第一 帝释品

〔一〕第一 须毘罗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世尊于此言诸比丘「诸比丘」彼等诸比丘奉答世尊「唯然世尊

世尊以此宣说

「诸比丘远昔阿修罗攻击诸天诸比丘时天帝释呼须毘罗天子『爱子须毘罗今此等阿修罗攻击诸天爱子须毘罗汝往迎讨阿修罗』诸比丘须毘罗天子奉答天帝释『唯然尊者』而耽于放逸

诸比丘再度〔乃至〕

诸比丘天帝释三度呼须毘罗天子『爱子须毘罗此等阿修罗今攻击诸天爱子须毘罗汝往迎讨阿修罗』诸比丘『唯然尊命』须毘罗天子奉答天帝释而耽于放逸

[P.217]

诸比丘时天帝释以偈语须毘罗天子

无励无勤勉     达安乐处者
须毘罗前往     我亦往其处

〔须毘罗〕懒惰无勤勉     不为所应为
一切爱欲繁     示其最胜处

〔帝释〕懒惰无勤励     得无限乐者
须毘罗去往     我亦往其处

一〇

〔须毘罗〕我天主帝释     无作悲绝望
得安乐道者     示其最胜道

一一

〔帝释〕若是无所作     决无有老者
此实涅槃道     须毘罗去往
我亦往其处

一二

诸比丘其实天帝释自生功德果报以统理忉利天应是勤勉精进之称赞者诸比丘汝等于此于此善说之法与律出家未达者为达未到者为到未实现者为实现而勤勉奋励精进者汝等能显耀此事

〔二〕第二 须师摩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世尊于此言诸比丘「诸比丘」彼等诸比丘奉答世尊「唯然世尊

世尊以此宣说

「诸比丘远昔阿修罗攻击诸天诸比丘时天帝释呼须师摩天子『爱子须师摩此等阿修罗今攻击诸天爱子须师摩汝往迎讨阿修罗』须师摩天子奉答天帝释『唯然尊者』而耽于放逸

[P.218]

诸比丘再度〔乃至〕

诸比丘天帝释三度呼须师摩天子『爱子须师摩此等阿修罗今攻击诸天爱子须师摩汝往迎讨阿修罗』诸比丘须师摩天子奉答天帝释『唯然尊者』而耽于放逸

诸比丘时天帝释以偈语须师摩天子

无励无勤勉     达安乐处者
须师摩去往     我亦往其处

〔须师摩〕懒惰无勤励     不为所应为
一切爱欲繁     示其最胜处

〔帝〕懒惰无勤励     得无限乐者
须师摩去往     我亦往其处

一〇

〔须师摩〕我天主帝释     无作悲绝望
得安乐道者     示其最胜道

一一

〔帝释〕若是无所作     决无有老者
此实涅槃道     须师摩去往
我亦往其处

一二

诸比丘其实天帝释自生功德果报以统理忉利天应是努力精进之称赞者诸比丘汝等于此于此善说之法与律出家未达者为达未到者为到未实现者为实现而努力奋励精进者汝等能显耀此事

〔三〕第三 旗尖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其时世尊言诸比丘「诸比丘」诸比丘奉答世尊「唯然世尊

世尊以此宣说

[P.219]

「诸比丘远昔天与阿修罗挑起战争

诸比丘时天帝释呼忉利诸天『友若赴天部之战起毛发竖立之恐怖战栗者汝等当看我旗尖汝等若看我旗尖者起毛发竖立之恐怖战栗当可去除

汝等若不看我旗尖者则看波阇波提天王之旗尖汝等若看波阇波提天王之旗尖者起毛发竖立之恐怖战栗当可去除

汝等若不看波阇波提天王之旗尖者则看婆罗那天王之旗尖〔乃至〕

汝等若不看婆楼那天王之旗尖者则看伊舍那天王之旗尖汝等若看伊舍那天王之旗尖者起毛发竖立之恐怖战栗当可去除

诸比丘若看天帝释之旗尖波阇波提天王之旗尖婆楼那天王之旗尖伊舍那天王者或可去除或未可去除其起毛发竖立之恐怖战栗

一〇

何以故天帝释未离贪未离嗔未离痴有胆怯病而战栗恐怖是逃避者

一一

诸比丘我亦语如是『汝等或往森林或于树下或入空屋而起毛发竖立之恐怖战栗者其时当念我彼世尊是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师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

一二

诸比丘汝等若忆念我者当可去除其起毛发竖立之恐怖战栗

[P.220]一三

若不忆念我者则以忆念法法乃由世尊之所善说者有现在果报不隔时当得云来见者导引于涅槃者是有识之士之各自所当知

一四

诸比丘汝等若忆念法者当可去除其起毛发竖立之恐怖战栗

一五

若不忆念法者则忆念僧伽世尊之弟子僧伽乃善行者世尊之弟子僧伽乃真正行者世尊之弟子僧伽乃正道行者世尊之弟子僧伽乃可尊教之修行者即四双八辈是此世尊之弟子僧伽值得供养值得尊敬值得布施值得合掌礼拜是世间无上福田

一六

诸比丘若忆念僧伽者当可去除其起毛发竖立之恐怖战栗

一七

何以故诸比丘如来应供等正觉者乃离贪离嗔离痴无胆怯无战栗无恐怖无逃避者

一八

世尊如此宣说善逝说已师更宣说次偈曰

林中或树下     孤寂场所时
诸比丘思念     正等正觉者
汝等无恐怖     若是世间主
人中之牛王     不忆念佛者
则忆念善说     导引涅槃法
不忆念善说     导于涅槃法
则忆念僧伽     无上之福田
如是佛法僧     若以忆念者
比丘等恐怖     汝等当无有
毛发之竖立

〔四〕第四 吠波质底(忍辱)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世尊宣说于此

[P.221]

「诸比丘远昔有天与阿修罗之战

诸比丘吠波质底阿修罗王呼阿修罗『友若诸天与阿修罗激战时阿修罗胜天败者当以五缚其綑缚天帝释之颈捉来阿修罗城我处

诸比丘天帝释亦呼忉利天之诸天『友天与阿修罗激战时天胜阿修罗败者当以五缚缚其吠波质底阿修罗王之颈捉来正法殿我处

诸比丘其战天胜阿修罗败也

诸比丘时忉利诸天以五缚缚吠波质底阿修罗王之颈捉来正法殿之天帝释处

诸比丘于此以五缚缚吠波质底阿修罗王之颈入正法殿而又走出并以激烈之恶语诽谤天帝释

诸比丘时御者摩多利以偈语天帝释曰

闻吠波质底     当面激恶语
帝释摩怯婆     忍乃恐怖耶
或力不足故

一〇

〔帝释〕忍吠波质底     非虑力不足
如我之识者     何与愚者竞

一一

〔摩多利〕然若不止者     愚者益招猛
是故重刑罚     智者止愚人

一二

〔帝释〕于我之思惟     以止禁愚者
以知其他怒     寂静于正念

一三

〔摩多利〕婆沙婆此忍     我见为过失
愚人恐怖我     以为是忍他
如使牛逃者     必愈益猛追
愚人益增长

[P.222]一四

〔帝释〕以忍为恐畏     欲思则令思
己利胜者中     无有胜忍辱
有力忍无力     此云最胜忍
无力人常忍     谓无力之力
其力愚人力     有力护于法
无须要反驳     忿者还与忿
更是为恶事     忿者不还忿
激战得二度     最大之胜利
知他之忿怒     正念静己人
自己以及他     双方之医师
唯无知法者     其人为愚者

一五

诸比丘天帝释自生功德果报统理忉利之诸天犹为忍辱柔和之称赞者

一六

诸比丘就此汝等于如是善说法与律出家忍辱而柔和者则能辉耀此事

〔五〕第五 善语之胜利

舍卫城因缘

「诸比丘远昔天与阿修罗激战

诸比丘吠波质底阿修罗以此谓天帝释曰『诸天王善语致胜利』『吠波质底善语致胜利

诸比丘时天与阿修罗于其会众应知谁是善语恶语者

诸比丘时吠波质底阿修罗王以此谓天帝释『帝释唱偈

诸比丘如是言已天帝释以此谓吠波质底阿修罗王『吠波质底汝往昔于此是天吠波质底请说偈

[P.223]

诸比丘如是言已吠波质底阿修罗王以说此偈

若不止禁者     愚人益招猛
是故重刑罚     智者止愚人

诸比丘吠波质底阿修罗王语此偈时阿修罗欢呼诸天则默然

诸比丘其时吠波质底阿修罗王以此谓天帝释『帝释唱偈

一〇

诸比丘如是言已天帝释唱此偈

于我之思惟     以止禁愚者
以知其他怒     寂静于正念

一一

诸比丘天帝释唱此偈时诸天欢呼阿修罗默然

一二

诸比丘时天帝释以此谓吠波质底阿修罗曰『吠波质底唱偈

婆娑婆此忍     我见为过失
愚人恐怖我     以为是忍他
如使牛逃者     必增益猛追
愚人益增长

一三

诸比丘又吠波质底阿修罗王唱此偈时阿修罗欢呼诸天默然

一四

诸比丘时吠波质底阿修罗王以此谓天帝释『帝释唱偈

一五

诸比丘如是言已天帝释唱此偈

以忍为怖畏     欲思则令思
己利胜者中     无有胜忍辱
有力忍无力     此云最胜忍
无力人常忍     谓无力之力
其力愚人力     有力护于法
无须要反驳     忿者还与忿
更是为恶事     忿者不还忿
激战得二度     最大之胜利
知他之忿怒     正念静己人
[P.224]自己以及他     双方之医师
唯无知法者     其人为愚者

一六

诸比丘天帝释唱此偈时诸天欢呼阿修罗默然

一七

诸比丘诸天与阿修罗之会众于此谓曰

一八

『吠波质底阿修罗王所语之偈语属于力不和与激战

一九

『天帝释之偈语非属力不和激战胜利在于天帝释之有善语

二〇

诸比丘胜利在于天帝释之致善语

〔六〕第六 鸟巢

舍卫城因缘

「诸比丘远昔天与阿修罗之激战

诸比丘于其战阿修罗胜而诸天败

诸比丘战败之诸天向北逃走阿修罗随后追逐

诸比丘时天帝以偈告御者摩多利

摩多利辛巴利     车辕避鸟之巢
唯无此等鸟巢     喜夺命于修罗

御者摩多利答天帝释『唯然尊者』则以系千头骏马之车辆回头反驰

[P.225]

诸比丘时阿修罗如是思惟『天帝释今以系千头骏马返车辆回头反驰诸天则再战阿修罗』恐怖而入阿修罗宫殿

诸比丘如是天帝释依法乃有胜利

〔七〕第七 无谲诈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诸比丘远昔天帝释独居静坐而如是起心念『我即使对敌亦不谲诈

诸比丘时吠波质底阿修罗王知天帝释心之所念来到天帝释处

诸比丘天帝释见吠波质底阿修罗王从远而来以此言吠波质底阿修罗王『吠波质底站住汝已被捕

『友勿舍以前汝心之所念

『吠波质底我不谲诈可得对汝明誓

〔吠波质底〕以言虚妄者     必定有恶报
诽谤于圣者     必定有恶报
于友不实者     必定有恶报
不知恩惠者     亦定有恶报
舍脂钵底汝     诈者有恶报」

〔八〕第八 毘留奢那阿修罗王

舍卫城因缘

世尊日中入室静观

天帝释与毘留奢那阿修罗王诣世尊之处诣已各依门之两侧而立

毘留奢那阿修罗王于世尊前说此偈曰

至达其利止     人不无勉励
辉耀达其利     毘留奢那语

[P.226]

〔帝释〕至达其利止     人不无勉励
辉耀达其利     无胜忍辱者

〔毘留奢〕众生应其分     各依必要来
如美味合饭     悉足乐人人
辉耀达其利     毘留奢那语

〔帝释〕众生应其分     各依必生来
如美味合饭     悉足乐人人
辉耀达其利     无胜忍辱者

〔九〕第九 森林圣者(香)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诸比丘远昔甚多圣者持戒而具优美性质集森木之叶葺小屋而住

诸比丘天帝释与吠波质底阿修罗王来到持戒而具优美性质之圣者处

诸比丘时吠波质底阿修罗王穿革履背剑持伞从正门而入小屋冒犯侮蔑其圣者等

诸比丘时天帝释脱革履令他人持剑收伞由侧门入立于彼等持戒善性之圣者等下方合掌礼敬而立

诸比丘时彼等持戒善性之圣者等以偈语天帝释

长修圣者香     身出风吹行
千眼者此去     此圣者之香
天王为不净

〔帝释〕长修圣者香     身出风吹行
[P.227]如种种花编     头上之花鬘
大德我等乃     爱此等之香
此无厌诸天」

〔一〇〕第十 海边圣者(參婆罗)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诸比丘远昔持戒具优美性质之甚多圣者集海岸之木叶葺小屋而住

诸比丘其时天与阿修罗又行激战

诸比丘时其持戒善性之圣者等生思念『诸天如法阿修罗不如法我等从阿修罗起恐怖亦不知我宁可到參婆罗阿修罗王乞无畏之施

诸比丘时彼等持戒善性圣者等犹如力士之伸屈腕屈伸腕没于海边小屋现于參婆罗阿修罗王之前

诸比丘时彼等持戒善性圣者等以偈语參婆罗阿修罗王

我等圣者至     參婆罗之处
以乞无畏施     汝等若欲者
怖畏或无畏     何者悉可与

〔參婆罗〕以事天帝释     污圣无无畏
以求乞无畏     我只与怖畏

〔圣者等〕我等乞无畏     而与汝怖畏
我等以还汝     汝有无尽恐
如播植种子     如收割果实
为善有善果     行恶有恶果
种子莳播植     汝应受果报

诸比丘时彼等持戒善性之圣者等诅咒參婆罗阿修罗王犹如力士之伸屈腕没于參婆罗阿修罗王之前现于海岸小屋

[P.228]一〇

诸比丘时參婆罗阿修罗王为其持戒善性之圣者等所诅咒其夜三度被袭而醒

此嗢陀南

须毘罗须师摩     旗尖吠波质底
与善语之胜利     及鸟巢无谲诈
毘留奢那修罗     及森林圣者等
并海圣者等是

第二 帝释品

〔一一〕第一 诸天(禁戒足)(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

「诸比丘天帝释为人时以完满执持七禁戒足依此执持之天帝释乃得天帝释之地位

何为七禁戒足耶

应终生孝养父母应终生尊敬家之长老应终生语柔和应终生不诽谤终生心离悭贪之垢而住家有意宽仁而常布施喜施舍从乞求者乐施分配应终生语真实应终生无忿恨若忿起则速制伏

诸比丘天帝释以前为人时完满执持此七禁戒足依此执持天帝释得天帝释之地位

〔世尊宣说已乃至师更说此偈

孝养父母者     奉事于家长
以语柔和语     远离于谗谤
舍离于悭贪     语真实制忿
协利之诸天     呼彼为善人

[P.229]〔一二〕第二 诸天(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于此世尊以此告诸比丘

「诸比丘天帝释以前为人时名为摩怯儒儿童是故今称摩怯婆

诸比丘天帝释以前为人时施与各街市是故称富兰陀罗

诸比丘天帝释以前为人时恭敬而与施故称释罗

诸比丘天帝释以前为人时以与住处故称婆娑婆

诸比丘天帝释以前为人时一刹那间能思虑千事故称千眼者

诸比丘天帝释称须阇者乃有阿修罗女之妻故称须阇之夫

诸比丘天帝释乃统治三十三天之主权者故称为天王

一〇~一二

〔同前经之二~五〕

[P.230]〔一三〕第三 诸天〔三〕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毘离大林重阁讲堂

离车人之摩诃梨来诣世尊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

坐一面之离车人摩诃梨以此白世尊曰「世尊世尊曾见天帝释否

「摩诃梨我曾见天帝释

「世尊彼非似天帝释者世尊天帝释是难见者

「摩诃梨我知帝释又依执持其法而为天帝释并知帝释之因

[P.231]七~一八

〔同前经三~一二〕

〔一四〕第四 贫人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竹林栗鼠养饵所

其时世尊言诸比丘「诸比丘

彼等比丘奉答世尊「唯然世尊

世尊以此宣说

「诸比丘此王舍城有可怜之贫困者穷人

彼于如来所说之法与律执持信执持戒执持闻执持舍执持慧

彼如是于如来所说之法与律执持信执持戒执持闻执持舍执持慧[P.232]后生忉利天为伴之善趣天界彼之容貌荣光超越其他诸天

诸比丘因此忉利之诸天谓讥嫌愚痴而作细言『实希有实未曾有此天子以前为人时可怜贫困穷苦死后生忉利天为伴之善趣天界其容貌荣光超越其他诸天

诸比丘天帝释呼忉利诸天『友汝等勿讥嫌此天子此天子以前为人时于如来所说之法与律执持信执持戒执持闻执持舍执持慧彼依如来所说之法与律执持信执持戒执持闻执持舍执持慧死后生忉利天为伴之善趣天界其容貌与荣光超越其他之诸天

一〇

诸比丘时天帝释宽恕忉利诸天此时唱彼等偈

如来于不动     有坚实信仰
爱乐于圣者     其戒甚善美
僧伽有信乐     其见若正直
称彼不贫穷     其人活不虚
然忆念佛教     贤者应随从
信戒法知见」

〔一五〕第五 乐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天帝释来诣世尊处诣已礼敬世尊立于一面

立一面之天帝释以此白世尊曰「世尊何处有乐土

[P.233]

〔世尊〕园林幽美处     作美丽莲池
为人所乐者     不值十六一
乡村或森林     何处湿乾地
阿罗汉所住     此悉爱乐土

〔一六〕第六 供牺者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灵鹫山

天帝释来诣世尊处诣已礼敬世尊立于一面

立一面之天帝释以偈白世尊曰

人人供牺牲     人人求功德
积来生功德     何施有大果

〔世尊〕四道咸具足     建立于四果
而直其正见     僧具慧戒定
人人供牺性     人人求功德
积来坐功德     施僧有大果

〔一七〕第七 礼敬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世尊日中入室静观

天帝释与梵天与沙巷婆提来诣世尊处诣已各立于门侧

天帝释于世尊处唱此偈曰

挺立起英雄     战斗胜利者
放下重负人     无债人行世
卿心善解脱     如十五夜月

[P.234]

「天王不应如是礼敬如来天王不应如是礼敬如来

挺立起英雄     战斗胜利者
商队之主人     无债人行世
世尊请说法     应有了解者

〔一八〕第八 帝释之礼敬(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于此世尊宣说

诸比丘远昔天帝释呼御者摩多利「摩多利准备千头骏马之车我将往园林观赏美景

诸比丘御者摩多利答天帝释「唯然尊者」牵系千头骏马之车以告知天帝释「尊者千头骏马车已备齐请知今时

诸比丘时天帝释走下胜利殿合掌拜四方

诸比丘时御者摩多利以偈语天帝释

三明之人众     地上刹帝利
及四大天王     有誉忉利等
诸天悉礼汝     时帝汝之礼
夜叉初是谁

〔帝释〕三明之人众     地上刹帝利
及四大天王     有誉忉利等
诸天悉礼我     我今以礼敬
具戒心长静     正真出家者
勤修梵行人     于家修功德
具戒优婆塞     如法养妻者
摩多利如是     我乃作礼敬

〔摩利多〕帝释汝礼人     实世最胜者
婆娑婆汝礼     我亦应礼敬

一〇

是语须阇夫     天王摩怯婆
以礼敬四方     最先乘其车

[P.235]〔一九〕第九 帝释之礼敬(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诸比丘远昔天帝释呼御者摩多利『摩多利牵系千头骏马车我将往囿园观赏美景

诸比丘御者摩多利答天帝释『唯然尊者』牵系千头骏马车以告知天帝释『尊者千头骏马已备齐尊者请知今时

诸比丘时天帝释走下胜利殿合掌礼世尊

诸比丘时御者摩多利以偈语天帝释

婆娑婆天人     悉皆礼敬汝
帝释汝之礼     夜叉是谁耶

〔帝释〕今天于此界     正等正觉者
崇高心之师     摩多利我礼
贪嗔乃无明     无余悉灭尽
漏尽阿罗汉     摩多利我礼
贪嗔调伏已     以超于无明
还灭乐有学     不逸修习者
摩多利我礼

〔摩多利〕帝释汝礼人     实世最胜者
婆娑婆所礼     我亦奉礼敬
是语须阇夫     天王摩佉婆
以敬礼世尊     最先乘其车」

〔二〇〕第十 帝释之礼敬(三)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于此世尊宣说

[P.236]

「诸比丘远昔天帝释呼御者摩多利『摩多利牵系千头骏马车我将往囿园观赏美景

御摩多利答天帝释『唯然尊者』牵系千头骏马车以告知天帝释『尊者千头骏马车备齐尊者请知今时

诸比丘时天帝释走下胜利殿合掌以礼比丘众

诸比丘时御者摩多利以偈语天帝释

持污秽身体     沉沦于尸中
为饥渴痛苦     此人可尊敬
婆娑婆出家     等有何可羡
语圣者等行     我欲闻汝言

〔帝释〕摩多利我羡     此出家人众
彼等从村出     悉除无欲望
小屋无何藏     无瓶又无锅
所望物备他     此以养育身
贤善语正语     默然正游方
诸天修罗战     摩多利凡夫
又是相斗争     战中有不战
自我持武器     中者在静寂
执著者之中     在于不执著
摩多利我乃     礼敬于彼等

〔摩多利〕帝释汝礼人     实世最胜者
婆娑婆汝礼     我亦当礼敬

一〇

是语须阇夫     天王摩怯婆
语礼比丘僧     最先乘其车」

此嗢陀南

诸天云三度     贫人及所乐
供牺者礼敬     帝释之礼敬

[P.237]第三 帝释品

〔二一〕第一 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天帝释来诣世尊处诣已礼敬世尊立于一面

立一面之天帝释以偈语世尊曰

杀何物乐眠     杀何物不悲
杀害何一法     瞿昙卿赞耶

〔世尊〕杀忿最乐眠     杀忿无有悲
婆娑婆毒根     以为最上蜜
杀忿圣者赞     杀此而无悲

〔二二〕第二 丑陋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于此世尊宣说

「诸比丘远昔有丑陋矮小一夜叉坐于天帝释之座

「诸比丘其时忉利之诸天以讥嫌愚痴而作细语曰『实希有实未曾有此丑陋矮小夜叉坐天帝释之座

诸比丘忉利诸天因讥嫌愚痴而作细语其夜叉成为美丽美观而宏伟

诸比丘忉利之诸天到天帝释处到已以此言天帝释

[P.238]

『尊者丑陋矮小一夜叉坐汝之座是故忉利之诸天实希有实未曾有此丑陋矮小一夜叉坐天帝释之座语讥嫌细言尊者因忉利之诸天讥嫌愚痴而作细语其夜叉则成为美丽美观而宏伟尊者彼或许是食忿夜叉耶

诸比丘时天帝释来到食忿夜叉处到已一肩著衣右膝著地合掌礼其食忿夜叉三度自报其名『尊者我乃天帝释尊者我乃天帝释

诸比丘天帝释自报其名其夜叉则成丑陋而矮小成为丑陋短小则遂没其形

一〇

诸比丘天帝释则坐自座以宽恕忉利之诸天其时而唱此偈曰

我心不易害     不为情波夺
我长不知怒     于我不起忿
不言激忿语     语无不如法
以思自己利     常以抑自己」

〔二三〕第三 幻术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世尊以此宣说

「诸比丘远昔吠波质底阿修罗王患病其苦痛烈

诸比丘天帝释为探望其病来到吠波质底阿修罗王处

诸比丘吠波质底阿修罗王见天帝释从远方而来以此语天帝释『请医我天王

[P.239]

『吠波质底教我參婆罗之幻术

『友我与诸阿修罗叙谈

诸比丘时吠波质底阿修罗王与诸阿修罗叙谈『我以參婆罗之幻术教天帝释耶

『不勿以參婆罗之幻术教天帝释

一〇

诸比丘时吠波质底阿修罗王以偈语天帝释

摩怯婆帝释     须阇夫天王
幻术导地狱     因此參婆罗
百年堕地狱」

〔二四〕第四 罪过(无忿)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其时又有二比丘争议一比丘犯罪另比丘以彼比丘当谢罪彼比丘不许诺因而起争议

甚多比丘来诣世尊处礼敬世尊坐于一面以此事白世尊

「世尊二比丘起争一比丘犯罪另比丘以彼比丘当谢罪彼比丘不许诺

「诸比丘于罪不见为罪之比丘不许诺此如法以谢罪之比丘两者俱为愚者

诸比丘于罪见为罪之比丘如法以谢罪比丘许诺于此此两具贤者

诸比丘远昔天帝释于正法殿宽恕忉利诸天其说此偈曰

[P.240]勿往忿领域     友情勿荒老
勿以讥不讥     勿云离间语
如山倒挤人     忿挤于恶者

〔二五〕第五 无忿(无害)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于此世尊言诸比丘并对诸比丘宣说

诸比丘远昔天帝释于正法殿宽恕忉利诸天其时说此偈曰

勿胜于忿恨     勿以忿还忿
无忿无有害     常住圣者中
如山倒挤人     忿挤于恶者

此嗢陀南

杀丑陋幻术     无忿于罪过
以无忿无害     诸天及天子
王魔比丘尼     梵天婆罗门
森林婆耆沙     夜叉婆娑婆

校注

杂阿含经卷四〇一二(大正藏二二九四a) taṁ me Sakka varaṁ disaṁ = Sakkadevasettha taṁ me varaṁ uttamaṁ ṭhānaṁ okasaṁ disaṁ ācikkha kathehi(为我说其最胜地点) 同本阙如 杂阿含经卷三五一二(大正藏二二五五a) 杂阿含经卷四〇七(大正藏二二九二b) 杂阿含经卷四〇六(大正藏二二九一C) 杂阿含经卷四六一(大正藏二三三三b) 杂阿含经卷四〇一八(大正藏二二九六c) sapassu = mayi adunbbhattāya sapathaṁ karohi(我誓不质询谲诈) 在注中作如瞿迦利比丘(Kokalika) 如有关于 Mahākapi-jātaka 者 如提婆达多 Sujampati Suja 之夫之意义乃帝释天之称名Sujā 乃波质底阿修罗王之妹 杂阿含经卷四〇一七(大正藏二二九六b) 注作恰如看守门户之人 利(attha)注为应作之事(kicca) 杂阿含经卷四〇一二(大正藏二二九四c) 天帝释之妻须阇如系吠波质底阿修罗王之妹则成为亲戚因时而一起作战时而一起游步 ciradikkhitānaṁ = cira samādinna vatānaṁ(长时执持禁戒) 杂阿含经卷四〇一二(大正藏二二九五a) 杂阿含经卷四〇一(大正藏二二九〇b) payata-pāṇi 为行布施洗手清净 杂阿含经卷四〇三(大正藏二二九〇c) 摩佉婆(Maghava)乃属于摩佉(Magha)者之义 purindada 原为城市之破坏者之意义今则转化为街市之主施者义 由 Sakkaccaṁ 至 Sakka 婆娑婆(Vāsava)拥有住处者 千眼者 Sahassakkho 天之王 Devānam indo 杂阿含经卷四〇二(大正藏二三九〇c) 杂阿含经卷四六二(大正藏二三三三c) 同本无此 cetya = cetiya = cittikataṭṭhena cetyaṁ veditabbo(为各种颜色所装饰之美丽) 杂阿含经卷四六三(大正藏二三四四a) 同本无此 乃梵天沙杭巴提之语 杂阿含经卷四〇八(大正藏二二三九a) 杂阿含经卷四〇一〇(大正藏二二三九b) 杂阿含经卷四〇一一(大正藏二二三九c) sumantitamantino 说示应讽诵之经应行头陀应吞饮之甘露等善语(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中缺相对应之注标今于此处加上之注标 杂阿含经卷四〇一四(大正藏二二九五b) 此二偈出诸天相应七十一经 杂阿含经卷四〇四(大正藏二二九一a) 杂阿含经卷四〇一六(大正藏二二九六a) 杂阿含经卷四〇五(大正藏二二九一b) 杂阿含经卷四〇四(大正藏二二九一a)
[A1] 释【CB】译【南传】
[A2] 罗【CB】[-]【南传】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相应部经典(卷11)
关闭
相应部经典(卷11)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