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相应部经典

归命彼世尊     应供等觉者

犍度篇

第一 蕴相应

第一 根本五十经

第一 那拘罗父品

〔一〕第一 那拘罗父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婆祇国设首婆罗山之恐怖林鹿园

彼时有那拘罗父居士来诣世尊之住处诣已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那拘罗父居士白世尊曰

「大德我乃瘦衰老羸老年高龄病身多病者大德我不得常见世尊与意修习之诸比丘请大德世尊教导我请大德世尊教诫我使我于长夜得利益安乐

「如是居士如是居士居士汝身为病污所覆居士持如是之身如何不须臾自言无病耶但除愚痴是故居士汝于此处应如是学〔谓〕我身虽病而得心无病居士汝应如是学

[P.2]

那拘罗父居士随喜欢喜世尊之所说从座而起敬礼右绕世尊而往具寿舍利弗之处往已敬礼具寿舍利弗坐于一面

具寿舍利弗谓坐于一面之那拘罗父居士曰

「居士汝诸根和悦面貌清清洁白无非今日于世尊之处得闻说法耶

「大德何其不然大德今世尊以说法之甘露灌润于我

大德于此我来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我坐于一面而白世尊『大德我乃瘦衰老羸老衰晚年高龄病身多病者大德我不得常见世尊与意修习之诸比丘请大德世尊教导我请大德世尊教诫我使我长夜得利益安乐

大德敬白如是而世尊言我曰『如是居士如是居士居士汝身为病污所覆居士持如是之身如何不须臾自言无病耶但除愚痴是故居士汝于此处应如是学〔谓〕我身虽病而得心无病居士汝应如是学

大德世尊以如是说法之甘露灌润于我

「居士汝无再问世尊耶」「大德如何身病而为心病如何身病为心无病耶

[P.3]

大德我等从远方而来至具寿舍利弗处为欲知此所说之义具寿舍利弗愿为分別此所说之义

一〇

「居士然则谛听当善思念我当说

「唯唯大德」那拘罗父居士以应诺具寿舍利弗

一一

具寿舍利弗如是说曰

「居士如何身病而为心病耶

一二

居士于此有无闻之凡夫不见圣人不知圣人之法不顺圣人之法不见善知识不知善知识之法不顺善知识之法观色是我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住缠于色是我色是我所彼人住缠于我是色色是我所彼色变易变异彼人于色之变易变异而生愁

一三

观受是我我以受有我中有受受中有我住缠于我是受受是我所彼人住缠于我是受受是我所彼受变易变异彼人于受之变易变异而生愁

一四

观想是我我以想有我中有想想中有我住缠于我是想想是我所彼人住缠于我是想想是我所彼想变易变异彼人于想之变易变异而生愁

一五

观行是我我以行有我中有行行中有我住缠于我是行行是我所彼人住缠于我是行行是我所彼行变易变异彼人于行之变易变异而生愁

一六

观识是我我以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缠住于我是识识是我所[P.4]人住缠于我是识识是我所彼识变易变异彼人于识之变易变异而生愁

一七

居士如是为身病而心病

一八

居士何者为身病而心无病耶

一九

居士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见圣人知圣人之法善顺圣人之法见善知识知善知识之法善顺善知识之法不观色是我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不住缠于我是色色是我所彼人不住缠于我是色色是我所而彼色变易变异彼人于色之变易变异不生愁

二〇

不观受是我我以受有我中有受受中有我不住于我是受受是我所彼人不住缠于受是我受是我所而彼受变易变异彼人于受之变易变异而不生愁

二一

不观想是我我以想为有我中有想想中有我不住缠于我是想想是我所彼人不住缠于我是想想是我所而彼想变易变异彼人于想之变易变异而不生愁

[P.5]二二

不观行是我我以行有我中有行行中有我不住缠于我是行行是我所彼人不住缠于我是行行是我所而彼行变易变异彼人于行之变易变异而不生愁

二三

不观识是我我以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不住缠于我是识识是我所彼人不住缠于我是识识是我所而彼识变易变异彼人于识之变易变异而不生愁

二四

居士如是为身病而心无病

二五

具寿舍利弗如是说已那拘罗父居士喜悦而喜欢于具寿舍利弗之所说

〔二〕第二 天现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释迦国天现之释迦聚落

有众多之西方远行比丘来诣世尊之住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等白世尊曰

「大德我等往西方国土欲住于西方国土

「诸比丘汝等曾向舍利弗〔告〕辞否

「大德我等未向具寿舍利弗〔告〕辞

「诸比丘应向舍利弗告辞诸比丘舍利弗是贤人是同梵行诸比丘之饶益者

[P.6]「唯唯大德」彼诸比丘应诺世尊

尔时具寿舍利弗于离世尊不远之耶罗伽罗丛林中坐

彼诸比丘欢喜于世尊之所说随喜从座而起敬礼右绕世尊而往具寿舍利弗住处往已与具寿舍利弗互俱交换庆慰感铭之谈话而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等言具寿舍利弗曰

「友舍利弗我等往西方国土欲住于西方国土我等已向尊师〔告〕辞矣

「友等有往处处之异国问比丘者〔谓〕是贤刹帝利贤婆罗门贤居士贤沙门友等诸贤人好观察问具寿等之师教何说何具寿等善闻善持善思念善观法具寿等之说时有得说世尊之所说否有无以非实毁害世尊耶说法之随法以同法人之论随论有无堕于呵责处耶

「友我等欲知此所说之义从远方来具寿舍利弗处具寿舍利弗愿请分別此所说之义

「友等然则谛听善思念我当说

「唯唯」彼比丘等应诺具寿舍利弗

具寿舍利弗如是说

[P.7]一〇

「友等有往处处之异国问比丘者〔谓〕刹帝利乃至友等诸贤人好观察问具寿等之师说何教何耶友等若如是问者应如是说应如是说『友等〔谓〕我等之师以教调伏欲贪

一一

友等作如是说而有重问者〔谓〕是贤刹帝利乃至贤沙门也友等诸贤人好观察问具寿等之师于何教令调伏欲贪耶友等如是问者应如是答『友等〔谓〕师于色教令调伏欲贪于受教令于想于行于识教令调伏欲贪

一二

友等作如是说而有重问者〔谓〕是贤刹帝利乃至贤沙门友等诸贤人好观察问具寿之师见何之过患故于色教令调伏欲贪耶于受教令于想于行于识教令调伏欲贪耶友等若如是问者应如是说『友等〔谓〕若于色不离贪不离欲不离爱不离渴不离热烦不离渴爱者彼色之变易变异而生愁若于受于想于行不离贪不离渴爱者彼行之变易变异而生愁若于识不离贪不离欲不离爱不离渴不离热烦不离渴爱者彼识之变易变异生愁友等我等之师见如是过患故于色教令调伏欲贪于受于想于行于识教令调伏欲贪

[P.8]一三

友等如是说而有重问者〔谓〕是贤刹帝利贤婆罗门贤居士贤沙门心友等诸贤人好观察具寿等之师见何之福利故于色以教调伏欲贪耶于受以教于想于行于识以教调伏欲贪耶友等若作如是问者应如是说『友等〔谓〕若于色离贪离欲离爱离渴离热烦离渴爱者彼色之变易变异而不生愁若于受于想于行离贪离欲离爱离渴离热烦离渴爱者彼行之变易变异而不生愁若于识离贪离欲离爱离渴离热烦离渴爱者彼识之变易变异而不生愁友等我等之师见如是福利故于色以教调伏欲贪于受以教于想于行于识以教调伏欲贪

一四

友等若具足诸不善法而住而且得现法乐住无障碍无热烦身坏命终而得善趣者世尊即不赞叹断诸不善法

一五

友等虽然具足诸不善法而住者于现法苦住有障碍有忧恼有热烦身坏命终当得恶趣故世尊赞叹断诸不善法

一六

友等若诸善法具足而住而且于现法苦住有障碍有忧恼有热烦[P.9]热烦身坏命终当得恶趣者世尊即不赞叹具足诸善法

一七

友等虽然具足诸善法而住者得现法乐住无障碍无忧恼无热烦身坏命终当得善趣故世尊赞叹具足诸善之法

一八

具寿舍利弗如是说已彼比丘等喜悦欢喜具寿舍利弗之所说

〔三〕第三 诃梨(一)

如是我闻尔时具寿摩诃迦旃延住于阿槃提国之拘留欢喜山曲中

有诃梨居士来具寿摩诃迦旃延处敬礼具寿摩诃迦旃延而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诃梨居士言具寿摩诃迦旃延曰

「大德世尊于摩犍提所问而说义品经[-1]

牟尼无家无住处
无绝近习于聚落
以空诸欲无希望
何不与人事诤论

大德应如何见世尊所略说之广义耶

四~七

「居士色界是识之家色界中贪所系之识名为住家居士受界是识[P.10]之家受界中贪所系之识名为住家居士想界是识之家想界中之识名为住家居士行界是识之家行界中之识名为住家

居士如是为住家

居士以何为不住家耶

居士色界之诸欲意之摄受现贪随眠者如来已断如截断根本之多罗树头令归于无使未来无生是故如来名为不住家

一〇

居士受界之乃至

一一

居士想界之乃至

一二

居士行界之乃至

一三

居士识界之诸欲贪喜乃至使无生是故如来名为不住家

一四

居士如是为不住家

一五

居士以何为住处耶居士色之因为住处流出与系名为住处居士声之因为住处乃至香之因为住处乃至味之因为住处乃至所触之因为住处法之因为住处流出与系名为住处

一六

居士以何为不住于住处耶居士色因住处之流出与系如来已断如截断根本之多罗树头令归于无使未来无生是故如来名为不住住处

居士声之因为住处乃至香之因为住处乃至味之因为住处乃至所触之因为住处乃至

[P.11]居士法之因为住处之流出与系如来已断如截断根本之多罗树头令归于无使未来无生是故如来名为不住住处

一七

居士如是为不住住处

一八

居士以何为近习于聚落者居士此处有人与在家人混住以同喜同忧乐彼所乐苦彼所苦所生作为以竭自力居士如是为近习聚落者

一九

居士何为不近习聚落者居士此处有比丘不与在家人混住不以同喜同忧不乐彼所乐不苦彼所苦所生作为亦不竭自力居士如是为不近习聚落者

二〇

居士以何为未空诸欲者居士此处有人于诸欲不离贪不离欲不离爱不离渴不离热烦不离渴爱居士如是为未空诸欲者

二一

居士以何为已空诸欲者居士此处有人于诸欲离贪离欲离爱离渴离热烦离渴爱居士如是为已空诸欲者

二二

居士以何为希望者居士此处有人为思惟『我于来世得如是色得如是受得如是想得如是行得如是识』居士如是为希望者

二三

居士以何为无希望者居士此处有人不为思惟『我于未来世得如是[P.12]得如是受得如是想得如是行得如是识』居士如是为无希望者

二四

居士以何为与人争论者居士此处有人作如是论『汝不知此法我知此法如何汝不知此法汝为邪行我为正行汝应说于前者而说于后应说于后者而说于前我〔言〕相应汝〔言〕不相应汝常覆所行汝虽立论为脱论而游行汝堕负处若能者自解

居士如是为与人争论者

二五

居士何为不与人争论者居士此处有比丘作如是论不言『汝不知此法乃至若能者自解』居士如是为不与争论者

二六

居士是故世尊于摩犍提所问而说义品经

牟尼无家无住处
无绝近习于聚落
以空诸欲无希望
向不与人事争论

居士应如是见世尊所略说之广义

〔四〕第四 诃梨(二)

如是我闻尔时具寿摩诃迦旃延住阿槃提国之拘留欢喜山曲中

[P.13]

有诃梨居士来诣具寿摩诃迦旃延处乃至

坐于一面之诃梨居士谓于具寿摩诃迦旃延

「大德世尊于帝释所问而说『若沙门婆罗门渴爱尽而解脱者以究竟终毕究竟安隐究竟梵行究竟边际为人天之最上』大德应如何见世尊所略说之广义耶

「居士尽色界之诸欲意之摄受现贪随眠依离此灭此弃此而定弃则谓心善解脱者

居士受界乃至

居士想界乃至

居士行界乃至

居士尽识界之诸欲意之摄受现贪随眠依离此灭此弃此定弃则谓心善解脱者

一〇

居士是世尊于帝释所问而说『若沙门婆罗门渴爱尽而解脱者究竟终毕究竟安稳究竟梵行究竟边际为人天之最上』居士应如是见世尊所略说之广义

〔五〕第五 三昧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

于此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大德」彼诸比丘应诺世尊世尊乃如是说曰

「诸比丘应修习三昧诸比丘入三昧之比丘应如实了知

[P.14]

何为如实了知耶〔谓〕色集与灭受集与灭想集与灭行集与灭识集与灭是

诸比丘以何为色集耶以何为受集耶以何为想集耶以何为行集耶以何为识集耶

诸比丘于此处欢喜欢呼耽著而住何为欢喜欢呼耽著而住耶

欢喜欢呼耽著于色而住依欢喜欢呼耽著而彼生喜喜取于色缘取而彼有生缘有而彼生生缘生而老恼生如是于此处悉皆有苦蕴之集

七~九

欢喜于受乃至欢喜于想乃至欢喜于行乃至

一〇

欢喜欢呼耽著于识而住依欢喜欢呼耽著于识而住而彼生喜喜取于识缘取而彼有生缘有而生生缘生乃至如是于此处悉皆苦蕴之集

一一

诸比丘此是色之集乃至乃至乃至乃至是识之集

一二

诸比丘何为色之灭耶乃至乃至乃至乃至是为识之灭

诸比丘于此处不欢喜不欢呼不耽著而住何为不欢喜不欢呼不耽著而住耶

一三

不欢喜不欢呼不耽著于色而住依不欢喜不欢呼不耽著色而住彼于色喜灭喜灭故彼取灭取灭故有灭乃至如是于此处悉皆苦蕴之灭

一四

不欢喜不欢呼不耽著于受而住依不欢喜不欢呼不耽著受而住[P.15]受喜灭喜灭故彼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乃至如是而于此处悉皆苦蕴之灭

一五

不欢喜于想乃至

一六

不欢喜不欢呼不耽著行而住依不欢喜不欢呼不耽著于行而住则彼于行喜灭喜灭故彼取灭取灭故乃至如是而于此处悉皆苦蕴之灭

一七

不欢喜不欢呼不耽著于识而住依不欢喜不欢呼不耽著于识而住则彼于识喜灭乃至喜灭故彼取灭乃至如是于此处悉皆苦蕴之灭

一八

诸比丘此色之灭乃至受之灭想之灭行之灭识之灭

〔六〕第六 宴默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于宴默得瑜伽诸比丘为宴默之比丘如实了知

以何为如实了知耶〔谓〕色之集与灭受之集与灭之集与灭行之集与灭识之集与灭

(应如始经之广说)」

〔七〕第七 取著恐惧(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我为汝等说取著恐惧与不取著不恐惧谛听善思念我将说

[P.16]「唯唯大德」彼诸比丘应诺世尊

世尊说

「诸比丘以何为取著恐惧耶

诸比丘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不见圣人不知圣人之法不顺圣人之法不见善知识不知善知识之法不顺善知识之法观色是我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彼人于色变易变异彼人有色之变易变异随转色之变易而识生彼人有随转色变易所生之恐惧及法生起以心永尽而住以心永尽故即惊愕困惑希望取著而恐惧

观受是我我以受有我中有受受中有我彼人于受变易变异彼人有受之变易变异随转色之变易而识生彼人有随转受之变易所生之恐惧法生起以心永尽而住以心永尽故即惊愕困惑希望取著而恐惧

乃至

观行是我我以行有我中有行行中有我彼人于行变易变异彼人有行变易变异随转行之变易而识生彼人有随转行之变易所生之恐惧及法之生起以心永尽而住心永尽故即惊愕困惑希望取著而恐惧

观识是我我以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彼人于识变易变异彼人有识[P.17]之变易变异随转识之变易而识生彼人有随转识之变易所生之恐惧及法之生起以心永尽而住以心永尽故即惊愕困惑希望取著而恐惧

诸比丘取著恐惧者即如是

一〇

诸比丘何为不取著不恐惧耶

一一

诸比丘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见圣人知圣人之法善顺圣人法以见善知识知善知识之法善顺善知识之法不观色是我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彼人于色变易变异彼人有色之变易变异随转色之变易而识不生彼人有随转色变易所生之恐惧及法之生起以心不永尽而住心不永尽故即不惊愕不困惑不希望不取著而不恐惧

一二

不观受是我我以受有我中有受受中有我彼人于受变易变异彼人有受之变易变异随转受之变易而识不生彼人有随转受变易所生之恐惧及法之生起以心不永尽而住心不永尽故即不惊愕不困惑不希望不取著而不恐惧

一三

乃至

一四

不观行是我我以行有我中有行行中有我彼人于行变易变异彼人[P.18]有行之变易变异随转行之变易而识不生彼人有随转行变易所生之恐惧及法之生起以心不永尽而住心不永尽故即不惊愕不困惑不希望不取著而不恐惧

一五

不观识是我我以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彼人于识变易变异彼人有识之变易变异随转识之变易而识不生彼人有随转识变易所生之恐惧及法之生起以心不永尽而住心不永尽故即不惊愕不困惑不希望不取著而不恐惧

一六

诸比丘不取著不恐惧为如是

〔八〕第八 取著恐惧(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我为汝等说取著恐惧及不取著不恐惧谛听乃至

「诸比丘何为取著恐惧耶

诸比丘此处有无闻之凡夫观此色是我所我是如是我之我是如是彼人于色变易变异彼人有色之变易变异而生愁

此受是我所乃至

此想是我所乃至

此行是我所乃至

观此识是我所我是如是我之我是如是彼人于识变易变异彼人有识之变易变异而生愁

诸比丘取著恐惧为如是

一〇

诸比丘何为不取著不恐惧耶

[P.19]一一

诸比丘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观此识非我所我非如是我之我非如是彼人于色变易变异彼人有色之变易变异而不生愁

一二

此受非我所乃至

一三

此想非我所乃至

一四

此行非我所乃至

一五

观此识非我所我非如是我之我非如是彼人于识变易变异彼人有识之变易变异而不生愁

一六

诸比丘不取著不恐惧者为如是

〔九〕第九 过去未来现在(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过去未来之色皆是无常何况现在之〔色〕耶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如是观不顾过去之色不悦未来之色对现在之色趣向厌离离欲灭尽

受是无常乃至

想是无常乃至

过去未来之行皆无常何况现在之〔行〕耶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如是观不顾过去之行不悦未来之行对现在之行趣向厌离离欲灭尽

过去未来之识皆无常何况现在之〔识〕耶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如是观不顾过去之识不悦未来之识对现在之识趣向厌离离欲灭尽

〔一〇〕第十 过去未来现在(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P.20]

「诸比丘过去未来之色皆是苦何况现在之〔色〕耶诸比丘多闻之圣弟子如是观不顾过去之色不悦未来之色对现在之色趣向厌离离欲灭尽

受皆苦乃至

想皆苦乃至

行皆苦乃至

过去未来之色皆是苦何况现在之〔识〕耶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如是观不顾过去之识不悦未来之识对现在之识趣向厌离离欲灭尽

〔一一〕第十一 过去未来现在(三)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过去未来之色皆是无我何况现在之色耶诸比丘多闻之圣弟子如是观不顾过去之色不悦未来之色对现在之色趣向厌离离欲灭尽

受皆是无我乃至

想皆是无我乃至

行皆是无我乃至

过去未来之识皆是无我何况现在之〔识〕耶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如是观不顾过去之识不悦未来之识对现在之识趣向厌离离欲灭尽

第一 那拘罗父品 终

此品之摄颂曰

谓那拘罗父     天现诃梨二
[P.21]三昧与宴默     取著恐惧二
过未与现在     是故名此品

第二 无常品

〔一二〕第一 无常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于此乃至

「诸比丘色是无常乃至

四~六

受是无常想是无常行是无常识是无常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如是观色厌离色厌离受厌离想厌离行厌离识厌离而离欲离欲而解脱解脱即生解脱智即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受后有

〔一三〕第二 苦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七

「诸比丘色是苦受是苦想是苦行是苦识是苦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乃至不受后有

〔一四〕第三 无我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七

「诸比丘色无我受无我想无我行无我识无我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乃至不受后有

[P.22]〔一五〕第四 无常者(一)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色是无常无常者是苦苦者是无我无我者非我所非我非我之我应以正慧如实作如是观

受是无常无常者是苦苦者是无我无我者非我所非我非我之我应以正慧如实作如是观

相是无常

行是无常

识是无常无常者是苦苦者是无我无我者非我所非我非我之我应以正慧如实作如是观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乃至不受后有

〔一六〕第五 无常者(二)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色是苦苦者是无我无我者非我所非我非我之我

受是苦

想是苦

行是苦

识是苦苦者是无我无我者非我所非我非我之我应以正慧如实作如是观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乃至不受后有

〔一七〕第六 无常者(三)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P.23]

「诸比丘色是无我无我者非我所非我非我之我应以正慧如实作如是观

四~六

受是无我想是无我行是无我

识是无我无我者非我所非我非我之我应以正慧如实作如是观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乃至不受后有

〔一八〕第七 因(一)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色是无常以色所生起之因缘亦是无常诸比丘依无常之〔因缘〕所生起之色如何是有常耶

受是无常以受所生起之因缘亦是无常诸比丘依无常之〔因缘〕所生起之受如何是有常耶

想是无常乃至

行是无常以行所生起之因缘亦是无常诸比丘依无常之〔因缘〕所生之行如何是有常耶

识是无常以识所生起之因缘亦是无常诸比丘依无常之〔因缘〕所生起之识如何是有常耶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乃至不受后有

〔一九〕第八 因(二)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色是苦以色所生起之因缘亦是苦诸比丘依苦之〔因缘〕所生起之色如何是有乐耶

受是苦乃至

想是苦

行是苦

[P.24]

识是苦以识所生起之因缘亦是苦诸比丘依苦之〔因缘〕所生起之识如何是有乐耶

诸比丘乃至不受后有

〔二〇〕第九 因(三)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色是无我以色所生起之因缘亦是无我诸比丘依无我之〔因缘〕所生起之色如何是有我耶

四~六

受是无我想是无我行是无我

识是无我以识所生起之因缘亦是无我诸比丘依无我之〔因缘〕所生起之识如何是有我耶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乃至不受后有

〔二一〕第十 阿难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具寿阿难来诣世尊之止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具寿阿难白世尊曰

「大德曾说于灭大德如何法之灭故而说灭耶

「阿难色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为尽法坏法离法灭法者彼之灭故说是灭

受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为尽法坏法离法灭法者彼之灭故说是灭

[P.25]六~七

想是无常行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为尽法坏法灭法者

识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为尽法坏法灭法者彼之灭故说是灭

阿难如是之法灭故说是灭

第二 无常品 终

此品之摄颂曰

无常苦无我
无常其他三
依因亦为三
阿难问为十

第三 重担品

〔二二〕第一 重担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我为汝等说重担担者取担舍担且谛听

诸比丘以何为重担耶

应名为五取蕴以何为五耶谓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诸比丘此名为重担

诸比丘以何为担者耶应名为士夫(补特迦罗)有如是名如是姓是具寿

[P.26]

诸比丘以何为取担耶

当来有渴爱而喜贪俱行乐著于彼彼是谓欲爱有爱非有爱者诸比丘以此名为取担

诸比丘以何为舍担耶

即前之渴爱无余之离灭弃舍定弃解脱无执著是诸比丘以此名为舍担

世尊如是说如是说已师善逝更说曰

(一)重担是五蕴
担者名士夫
世间取担苦
舍担为安乐
(二)已舍重担者
不再取重担
根绝渴爱者
无欲般涅槃

〔二三〕第二 徧智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将说所知法与徧智且谛听

诸比丘以何为所知法耶诸比丘色是所知法受是所知法想是所知法行是所知法识是所知法诸比丘如是名为所知法

诸比丘以何为徧智耶诸比丘乃贪欲之灭尽嗔恚之灭尽愚痴之灭尽诸比丘如是名为徧智

〔二四〕第三 徧智(证知)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P.27]

「诸比丘若于色不证知不徧知不离不断色者即不能灭尽于苦

若于受不证知乃至

五~六

著于想不证知于行不证知

若于识不证知不徧知不离不识者即不能灭尽于苦

诸比丘若于色能证知徧知断色者即能灭尽于苦

九~一一

若于受能证知

一二

若于识能证知徧知断识者即能灭尽于苦

〔二五〕第四 欲贪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须断色之欲贪如是断色者即如断其根本截去多罗树头以归于无令不生于未来

须断受之欲贪如是断受者即如断其根本截去多罗树头以归于无令不生于未来

须断想之欲贪

须断行之欲贪如是断行者即如断其根本截去多罗树头以归于无令不生于未来

须断识之欲贪如是断识者即如断其根本截去多罗树头以归于无令不生于未来

〔二六〕第五 味(一)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我昔做菩萨未现正等正觉时作如是思惟

『以何为色味以何有过患以何为出离耶以何为受之想之行之识之味以何过患以何为出离耶

[P.28]

诸比丘于此我如是思惟

『缘于色而生喜乐此为色之味色是无常苦而有变坏法此为色之过患调伏色之欲贪以断欲爱此为色之出离

缘于受

缘于想

缘于行而生喜乐此为行之味行是无常苦而有变坏法此为行之过患调伏行之欲爱以断欲爱此为行之出离

一〇

缘于识而生喜乐此为识之味识是无常苦而有变坏法此为识之过患调伏识之欲爱以断欲爱此为识之出离

一一

诸比丘我于此五取蕴未味如是之味过患为过患出离为出离未如实证知之时诸比丘我于天梵天之世界沙门天之众生界未称现等觉之无上正等觉

一二

诸比丘然则我于此五取蕴已味如是之味过患为过患出离为出离如实证知故诸比丘我于天梵天之世界沙门婆罗门天之众生界称现等觉之无上正等觉

一三

又于我生智我心解脱不动此乃我之最后生不再受后有

[P.29]〔二七〕第六 味(二)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我于色行味之寻求证得色之味以慧善见其色味

诸比丘我于色行过患之寻求证得色之过患以慧善见色之过患

诸比丘我于色行出离之寻求证得色之出离以慧善见色之出离

六~八

诸比丘我于受

九~一一

诸比丘我于想

一二~一四

诸比丘我于行

一五

诸比丘我于识行味之寻求证得识之味以慧善见识之味

一六

诸比丘我于识行过患之寻求证得识之过患以慧善见识之过患

一七

诸比丘我于识行出离之寻求证得识之出离以慧善见识之出离

一八~一九

诸比丘我于此五取蕴未以味为味以过患为过患以出离为出离未如实证知之时

二〇

于我生知我心解脱不动此乃我之最后生更不再受后有

〔二八〕味(三)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P.30]

「诸比丘若无色之味有情即不染于色诸比丘然则有色味故有情染于色

诸比丘若无色之过患有情即不厌患于色诸比丘然则有色之过患故有情厌患于色

诸比丘若无色之出离有情即不出离于色诸比丘然则有色之出离故有情由色出离

六~八

诸比丘若受

九~一三

诸比丘若想乃至

一四

诸比丘若无行之出离有情即不出离于行诸比丘然则有行之出离故有情由行出离

一五

诸比丘若无有识之味有情即不染于识诸比丘然则有识之味故有情染于识

一六

诸比丘若无识之过患有情即不厌患于识诸比丘然则有识之过患故有情厌患于识

一七

诸比丘若无识之出离有情即不出离于识诸比丘然则有识之出离故有情由识出离

一八

诸比丘有情于此五取蕴以味为味以过患为过患以出离为出离[P.31]未如实证知之时诸比丘有情不出离离系解脱天梵天之世界沙门婆罗门天之众生界以住于自在心

一九

诸比丘然则有情于此五取蕴以味为味以过患为过患以出离为出离如实证知故诸比丘有情出离离系解脱天梵天之世界沙门婆罗门天之众生界以住于自在心

〔二九〕第八 欢喜[-1]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若欢喜色者即欢喜苦欢喜苦者即未由苦解脱

若欢喜受者

若欢喜想者

若欢喜行者

若欢喜识者即欢喜苦欢喜苦者即未由苦解脱

诸比丘不欢喜色者即不欢喜苦不欢喜苦即已由苦解脱

不欢喜受者

一〇

不欢喜想者

一一

不欢喜行者

一二

不欢喜识者即不欢喜苦不欢喜苦者即已由苦解脱

〔三〇〕第九 生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P.32]

「诸比丘若色之生现者则生苦住病现老死

四~六

若受

若识之生现者则生苦住病现老死

诸比丘然则若色之灭没者则苦灭病息老死没

九~一一

若受

一二

若识之灭没者则苦灭病息老死没

〔三一〕第十 痛根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我将说痛与痛根且谛听

诸比丘以何为痛耶

诸比丘色是痛受是痛想是痛行是痛识是痛诸比丘此名为痛

诸比丘以何为痛根耶

当来有渴爱而喜贪俱行乐著于彼彼是谓欲爱有爱非有爱者诸比丘此名为痛根

〔三二〕第十一 坏法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我将说坏法与不坏法且谛听

诸比丘以何为坏法何为不坏法耶

[P.33]

诸比丘色是坏法彼若灭没者则是不坏法

受是坏法彼若灭没者则是不坏法

想是坏法

行是坏法彼若灭没者则是不坏法

识是坏法彼若灭没者则是不坏法

第三重担品 终

此品之摄颂曰

重担与徧智
徧知四欲贪
味三八欢喜
生以及痛根
十一说坏法

第四 非汝所应法品

〔三三〕第一 非汝应法(一)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非汝所应法当断汝等若断此此则得利益安乐

诸比丘以何为非汝等所应之法耶

诸比丘色为非汝等所应之法于此当断汝等若断此则得利益安乐

受是非汝等所应之法于此当断汝等若断此则得利益安乐

乃至

[P.34]

行是非汝等所应之法于此当断汝等若断此则得利益安乐

识是非汝等所应之法于此当断汝等若断此则得利益安乐

一〇

诸比丘譬如祇树林之草木枝叶有人或夺或烧或随意处置汝等作思惟『人或我等得以或夺或烧或随意处置』否

「大德无有是处

所以者何

大德此非我等之我亦非我所故

一一

「诸比丘如是之色非汝等所应之法于此当断汝等若断此则得利益安乐受是想是行是识是非汝等所应之法于此当断汝等若断此则得利益安乐

〔三四〕第二 非汝所应法(二)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若非汝等所应之法于此当断汝等若断此则得利益安乐

诸比丘以何为非汝等所应之法耶

诸比丘色是非汝等所应之法于此当断汝等若断此则得利益安乐

六~八

受是非汝等乃至想是行是

识是非汝等所应之法于此当断汝等若断此则得利益安乐

一〇

诸比丘若非汝等所应之法于此当断汝等若断此则得利益安乐

〔三五〕第三 比丘(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P.35]第一章

有一比丘来诣世尊之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曰

「大德世尊请为我略说法要我从世尊听法以独自静居不放逸热诚精进而住

「比丘若有所执者依此有称若无所执者依此非称也

「世尊〔我〕知矣善逝〔我〕知矣

「比丘汝如何广解我所略说之义耶

「大德若执著色者依此有称若执著受者依此有称若执著想者依此有称若执著行者依此有称若执著识者依此有称

大德若不执著者依此非称若不执著受识者依此非称大德如是广解世尊所略说之义

「比丘善哉善哉比丘善广解我所略说之义比丘若执著色依此有称若执著受依此有称比丘若不执著色依此非称若不执著受依此非称比丘应如是广观我所略说之义

[P.36]

时彼比丘欢喜随喜世尊之所说则从座而起敬礼右绕世尊而去

第二章

一〇

彼比丘独自静居不放逸热诚精进而住不久善男子是于正当出家以出家之本意为现法究竟无上之梵行自具足证知现证而住证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再受后有

一一

彼比丘则成为罗汉

〔三六〕比丘(二)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时有一比丘来诣世尊之处乃至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曰

「大德世尊请为我略说法要我由闻依于世尊法独自静居不放逸热诚精进而住

「比丘若有执处则令比知若令有所比知依此而有称若无所执则不令比知若无所比知此非有称

「世尊〔我〕知矣善逝〔我〕知矣

「比丘汝如何广解我所略说之义耶

「大德若执色者则令比知若令有所比知依此而有称若执受识者则令比知若令有所比知依此而有称

[P.37]

大德若不执色者则不令比知若无所比知依此则非有称若不执受识者则不令比知若不令比知者则无所有依此而非有称大德我如是广解世尊所略说之义

「比丘善哉善哉善广解我所略说之义比丘若执色者则令比知若有所比知者依此而有称若执受识者则令比知若有所比知者依此而有称比丘若不执色者则不令比知若无所比知者依此而非有称若不执受识者则不令比知若无所比知者依此而非有称比丘应如是广观我所略说之义

彼比丘欢喜随喜世尊之所说则从座而起敬礼右绕世尊而去

一〇

彼比丘独自静居不放逸热诚精进而住乃至

一一

彼比丘成为阿罗汉

〔三七〕第五 阿难(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具寿阿难乃至

一面坐时世尊言具寿阿难曰

「阿难若有向汝如是问『友阿难于何等之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耶』阿难若如是问汝应如何作答耶

[P.38]

「大德若有如是问我『友阿难于何等之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耶』大德若如是问我应如是作答

『友于色知生知灭知住之异于受于想于行于识知生知灭知住之异于此等之诸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大德若如是问我应如是作答

「阿难善哉善哉阿难于色知生知灭知住之异于受于想于行于识知生知灭知住之异阿难于此等之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阿难若如是问汝应如是作答

〔三八〕第六 阿难(二)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具寿阿难乃至

坐于一面时世尊谓于具寿阿难曰

「阿难若有如是问汝『友阿难于过去何等之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耶于未来何等之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耶于现在何等之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耶』阿难若如是问汝应如何作答耶

「大德若有如是问我『友阿难于过去何等之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P.39]于未来何等之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耶于现在何等之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耶』大德若如是问者我应如是答

『友于过去已灭已坏之色知生知灭知住之异于过去已灭已坏之受知生知灭知住之异于过去已灭已坏之识知生知灭知住之异于此等之诸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

于未生未现之色知生知灭知住之异乃至于未来未现之识知生知灭知住之异于此等之诸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

于已生已现之色知生知灭知住之异乃至于已生已现之识知生知灭知住之异于此等之诸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大德若如是问我应如是作答

[P.40]

「阿难善哉善哉阿难于过去已灭已坏之色知生知灭知住之异于受于想于行于过去已灭已坏之识知生知灭知住之异阿难于此等之诸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

阿难于未生未现之色知生知灭知住之异于受于想于行于未生未现之识知生知灭知住之异阿难于此之诸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

一〇

阿难于已生已现之色知生知灭知住之异于受于想于行于已生已现之识知生知灭知住之异阿难于此等之诸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

一一

阿难若如是问汝应如是作答

〔三九〕第七 随法(一)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向法随法比丘得此随法〔谓〕于色多厌患而住于受多厌患而住于想多厌患而住于行多厌患而住于识多厌患而住

彼于色多厌患而住于受识多厌患而住者则徧知于色徧知受

[P.41]

彼徧知于色徧知于受识者则由色解脱由受识解脱由生恼解脱由苦解脱

〔四〇〕第八 随法(二)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五

「诸比丘向法随法之比丘得此随法〔谓〕于色观无常而住乃至由苦解脱

〔四一〕第九 随法(三)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五

「诸比丘于法随法乃至于色观苦而住乃至由苦解脱

〔四二〕第十 随法(四)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向法随法之比丘得此随法〔谓〕于色观无我而住于受于想于行于识观无我而住

彼于色观无我而住乃至徧知色徧知受

彼徧知于色徧知于受识者则由色解脱由受识解脱由生忧恼解脱由苦解脱

第四汝所应品〔终〕

[P.42]摄颂曰

非汝所应二
比丘亦有二
阿难同是二
说随法为四

第五 自洲品

〔四三〕第一 自洲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以自为洲以自为依不为异依以法为洲以法为依不为异依而住

诸比丘以自为洲以自为依不为异依以法为洲以法为依不为异依而住应如理观察恼由何而生由何而现耶

诸比丘恼由何而生由何而现耶

诸比丘于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不见圣人不知圣人之法不顺圣人之法不见善知识不知善知识之法不顺善知识之法以观色是我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彼人于色变易变异彼人因有色之变易变异而生愁

观受是我我以受有受中有我我中有受彼人于受变易变异彼人因有受之变易变异而生愁

观想是我

观行是我

一〇

观识是我我以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彼人于识变易变异彼人因[P.43]有色之变易变异而生愁

一一

诸比丘于色知无常变易离欲灭尽前色以及现在一切色皆是无常苦而有变易之法如是以如实正慧观者则愁恼断令断彼等故不恐惧不恐惧故乐住名乐住比丘为一向涅槃者

一二

诸比丘于受知无常变易离欲灭尽前受以及现在一切受皆是无常苦变易之法如是以如实正慧作观则愁恼断令断彼等故不恐惧不恐惧故乐住名乐住比丘为一向涅槃者

一三

诸比丘于想乃至

一四

诸比丘于行知无常变易离欲灭尽前行以及现在一切行皆是无常苦变易之法如是以如实正慧观者则愁恼断令断彼等故不恐惧不恐惧故乐住名乐住比丘为一向涅槃者

一五

诸比丘于识知无常变易离欲灭尽前识以及现在一切识皆是无常苦变易之法如是以如实正慧观者则愁恼断令断彼等故不恐惧不恐惧故乐住名乐住比丘为一向涅槃者

〔四四〕第二 道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P.44]

「诸比丘我为汝等说顺有身集起之〔道〕与顺有身灭尽之道且谛听

诸比丘何为顺有身集起之道耶

诸比丘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不见圣人不知圣人之法不顺圣人之法不见善知识不知善知识之法不顺善知识之法观色是我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

六~八

观受

观识是我我以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

一〇

诸比丘此名顺有身集起之道为顺有身集起之道诸比丘故于此处此义即说见顺苦集之观

一一

诸比丘何为顺有身灭尽之道耶

一二

诸比丘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见圣人知圣人之法善顺圣人之法见善知识知善知识之法善顺善知识之法不观色是我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

一三~一五

不观受

一六

不观识是我我以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

一七

诸比丘此名顺有身灭尽之道为顺有身灭尽之道诸比丘故于此处此义即说见顺苦灭之观

〔四五〕第三 无常(一)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P.45]

「诸比丘色是无常无常者则苦苦者则无我无我者此则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应如是以正慧如实观之以如是正慧如实观者其心则无所取而离诸漏解脱

四~六

受是想是行是

识是无常无常者其心则无所取而离诸漏解脱

诸比丘若于色界比丘之心无所取而离诸漏解脱于受界想界行界于识界比丘之心无所取而离诸漏解脱者令解脱故久住久住故知足知足故不恐惧不恐惧而自般涅槃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四六〕第四 无常(二)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色是无常无常者则苦苦者则无我无我者此则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应如是以正慧如实观之

四~六

受是想是行是

识是无常无常者则苦苦者则无我无我者则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应如是以正慧如实观

如是以正慧如实观者则不随前边之见不随前边之见者[P.46]则不随后边之见不随后边之见者则不执拗妄取不执拗妄取者于色识则心无所取而离诸漏解脱解脱故久住久住故知足知足故不恐惧不恐惧而自般涅槃知生已尽不受后有

〔四七〕第五 观见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一类之沙门婆罗门观种种有我之观见彼等皆观五取蕴或观其随一

以何为五耶

诸比丘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不见圣人乃至不顺善知识之法观我是色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观受识是我我以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有如是观见谓不离

诸比丘又谓不离我者则有诸根之入〔谓〕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是

诸比丘有意有法有无明界触于无明触所生之所受之无闻凡夫思惟我思惟此是我思惟有思惟无思惟有色思惟无色思惟有想思惟无想思惟非想非非想

[P.47]

诸比丘亦即于其处住于五根然则有闻之圣弟子断无明而生明彼人离无明而生明故不思惟我不思惟此是我不思惟有不思惟无不思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想非非想

〔四八〕第六 蕴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我为汝等说五蕴及五取蕴且谛听

诸比丘以何为五取蕴耶

诸比丘所有色之过去未来现在近者名为色蕴

六~七

所有受之所有想之乃至

所有行之过去未来现在乃至名为行蕴

所有识之过去未来现在近者名为识蕴

一〇

诸比丘此等名为五蕴

一一

诸比丘何为五取蕴耶

一二

诸比丘所有色之过去未来现在乃至近而有漏所取者名为色取蕴

一三~一五

所有受之乃至近而有漏所取者名为受取蕴所有想之乃至所有行之乃至有漏所取者名为想取蕴

[P.48]一六

所有识之过去未来现在乃至近而有漏所取者名为识取蕴

一七

诸比丘此等名为五取蕴

〔四九〕输屡那(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迦兰陀园

有居士子输屡那来诣世尊之住处诣而乃至

一面坐时世尊谓于居士子输屡那曰

「输屡那若诸沙门婆罗门以无常变易法之色观我是胜观我是等观我是劣者如何得非不见如实耶

以无常变易法之受观我是胜观我是等观我是劣者如何得非不见如实耶

以无常变易法之想

以无常变易法之行观我是胜观我是等观我是劣者如何得非不见如实耶

以无常变易法之识观我是胜观我是等观我是劣者如何得非不见如实耶

[P.49]

输屡那若诸沙门婆罗门以无常变易法之色不观我是胜不观我是等不观我是劣者如何得不见如实耶

一〇~一二

以无常变易法之

一三

以无常苦变易法之识不观我是胜不观我是等不观我是劣者如何得不见如实耶

一四

输屡那汝意云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是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若无常变易之法得观此而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大德不也

一五

「受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一六~一七

一八

「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若无常变易之法者得观此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大德不也

一九

「输屡那是故于此处所有色之过去未来现在近者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应以如是正慧如实见

二〇~二二

所有受之想之行之

[P.50]二三

所有识之过去未来现在近者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应以如是正慧如实见

二四

输屡那如是有闻之圣弟子厌患于色厌患于受厌患于想厌患于行厌患于识厌患而离欲离欲故解脱令解脱故谓解脱智生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五〇〕第八 输屡那(二)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迦兰陀园

有居士子输屡那来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

一面坐时世尊谓于居士子输屡那曰

「输屡那若诸沙门婆罗门不知色不知色集不知色灭不知顺色灭之道不知受不知受集不知受灭不知顺受灭之道不知想乃至不知行不知行集不知行灭不知顺行灭之道不知识不知识集不知识灭不知顺识灭之道者输屡那彼沙门婆罗门不相应于我沙门中之沙门不相应婆罗门中之婆罗门者又彼具寿等亦非于现法自证知现证具足沙门之义婆罗门之义而住

[P.51]

输屡那若诸沙门婆罗门知色知色集知色灭知顺色灭之道知受知识知识集知识灭知顺识灭之道者输屡那彼沙门婆罗门相应于我沙门中之沙门相应于婆罗门中之婆罗门者又彼具寿等亦于现法自证知现证具足沙门之义婆罗门之义而住

〔五一〕第九 喜尽(一)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若比丘观无常之色为无常者则得正见若正观者则厌患喜尽故贪尽贪尽故喜尽喜贪尽故名为心解脱善解脱

诸比丘若比丘观无常之受为无常者则得正见若正观者则厌患喜尽故贪尽贪尽故喜尽喜贪尽故名为心解脱善解脱

诸比丘若比丘观无常之想为无常者乃至

诸比丘若比丘观无常之行为无常者则得正见若正观者则厌患喜尽故贪尽贪尽故喜尽喜贪尽故名为心解脱善解脱

诸比丘若比丘观无常之识为无常者则得正见若正观者则厌患喜尽故贪尽贪尽故喜尽喜贪尽故名为心解脱善解脱

〔五二〕第十 喜尽(二)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P.52]

「诸比丘对色如理作意且如实以观色之无常性诸比丘比丘若对色如理作意如实以观色之无常性者则厌患于色喜尽故贪尽贪尽故喜尽喜贪尽故名为心解脱善解脱

诸比丘对受如理作意且如实以观受之无常性诸比丘比丘若对受如理作意如实以观受之无常性者则厌患于受喜尽故贪尽贪尽故喜尽喜贪尽故名为心解脱善解脱

诸比丘对想

诸比丘对行如理作意且如实以观行之无常性诸比丘比丘若对行如理作意如实以观行之无常性者则厌患于色喜尽故贪尽贪尽故喜尽喜贪尽故名为心解脱善解脱

诸比丘对识如理作意且如实以观识之无常性诸比丘比丘若对识如理作意如实以观识之无常性者则厌患于识喜尽故贪尽贪尽故喜尽喜贪尽故名为心解脱善解脱

第五自洲品〔终〕

此品之摄颂曰

自洲以及道
无常等皆二
观见蕴输那
喜尽皆有二

根本五十经终

根本五十经品之摄颂曰

[P.53]名那拘罗父
无常及重担
非汝所应法
自洲五十经
是名为第一

第二 中五十经

第一 封滞品

〔五三〕第一 封滞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封滞者不解脱不封滞者则解脱

诸比丘于色封滞而住于识者以色为所缘止住于色近倚喜而住令生长增广乃至以行为所缘止住于行近倚喜而住令生长增广

诸比丘如说『我离于色离于受离于想离于行而施设于识之来往死生长益广大』者无有是处

六~一〇

诸比丘比丘若于色界断贪者以断贪故有分断无有识之所缘依止诸比丘比丘若于受界于想界于行界于识界断贪者以断贪故有分断无有识之所缘依止

[P.54]一一

识无依止无增长无现行而解脱以解脱故住以住故知足知足故无恐怖无恐怖而自般涅槃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五四〕第二 种子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有五种之种子以何为五耶〔谓〕根之种子茎之种子枝之种子节之种子种子之种子是

诸比丘此五种之种子不坏不腐不害于风热有坚核虽善贮藏若无地无水者诸比丘此五种之种子得生长增广耶

「大德不也

「诸比丘此五种之种子害于风热核不坚不善贮藏若有地有水者诸比丘此五种之种子得生长增广耶

「大德不也

「诸比丘此五种之种子不坏乃至善贮藏若有地有水者诸比丘此五种之种子得生长增广耶

「大德是也

「诸比丘地界者譬如可见四识住诸比丘水界者譬如可见喜贪诸比丘五种之种子者譬如可见识与食

[P.55]

诸比丘于色封滞而住识者以色为所缘止住于色近依喜而住生长增广

诸比丘于受封滞而住识者近依喜而住生长增广

一〇

诸比丘于想封滞乃至

一一

诸比丘于行封滞而住识者以行为所缘而止住于行近倚喜而住生长增广

一二

诸比丘如说『我离于色离于受离于想离于行而施设于识之来往死生长益广大』者无有是处

一三

诸比丘比丘若于色界断贪者以断贪故有分断无有识之所缘依止

一四~一六

诸比丘比丘若于受界想界行界

一七

若于识界断贪者以断贪故有分断无有识之所缘依止

一八

于识无依止无增益无现行而解脱以解脱故住以住故而知足知足故不恐怖不恐怖而自般涅槃生已尽乃至不受后有

〔五五〕第三 优陀那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于此世尊为唱优陀那曰

非我非我所
应无我我所
[P.56]若如是胜解
则断下分结

如是说时有一比丘白世尊言「大德以何为非我非我所应无我无我所比丘若如是胜解者为得断〔五〕下分结耶

「比丘此处有无闻凡夫不见圣人乃至不顺善知识见色是我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识是我识以我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

彼不如实知色是无常为色无常不如实知受是无常为受无常不如实知想是无常乃至行是无常为行无常不如实知识是无常为识无常

不如实知色是苦是为色是苦不如实知受是想是行是识是苦是为识苦

不如实知色是无我为色无我不如实知受是无我为受无我不如实知想行是无我为行无我不如实知识是无我为识无我

不如实知色是有为为色有为不如实知受是有为想是有为行是有为识是有为是识有为

不如实知色是应坏不如实知受是应坏想是应坏行是应坏识是应坏

[P.57]一〇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见圣人知圣人之法善顺圣人之法见善知识知善知识之法善顺善知识之法不观色是我乃至不观受识是我

一一

彼如实知色是无常是为色无常如实知受是无常想是行是行是无常识是无常是为识无常

一二

色是苦乃至识是苦

一三

色无我乃至识无我

一四

色有为乃至识有为

一五

如实知色应坏如实知受识应坏

一六

于彼色坏受坏行坏识坏故如是比丘非我非我所应无我无我所比丘若如是胜解者则断〔五〕下分结

一七

〔时彼比丘白世尊曰

「大德比丘如是胜解者则断〔五〕下分结大德又如何知如何见以得无间诸漏尽耶

一八

「比丘此处有无闻凡夫于无畏之处生起恐畏比丘无闻凡夫于非我非我所应无我应无我所者生恐畏

一九

比丘有闻之圣弟子于无畏之处不生怖畏比丘有闻之圣弟子于非我非我所应无我应无我所者不生怖畏

[P.58]二〇

比丘于色封滞而住识者则以色为所缘止住于色近倚于喜而住生长增广

二一~二二

比丘于受封滞于想封滞

二三

于行封滞而住于识者则以行为所缘止住于行近倚于喜而住生长广大

二四

比丘如彼说『我离于色离于受离于想离于行而施设于识之来往死生长益广大』者无有是处

二五

比丘比丘若于色界断贪者以断贪故有分断无有识之所缘依止

二六

比丘比丘若于受界

二七

比丘比丘若于想界

二八

比丘比丘若于行界

二九

比丘比丘若于识界断贪者以断贪故有分断无有识所缘依止

三〇

于识无依止无增长无现行而解脱以解脱故住以住故而知足知足故无恐怖无恐怖则自般涅槃生已尽乃至不受后有

三一

比丘如是知如是见者则得无间诸漏尽

〔五六〕取转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P.59]

「诸比丘有五取蕴以何为五耶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是

诸比丘我未如实证知此五取蕴之四转之间诸比丘我于天梵天之世界沙门婆罗门人天之众生界不称无上正等觉为现等觉

诸比丘然则我已如实证知五取蕴之四转故诸比丘我于天乃至天之众生界称无上正等觉为现等觉

以何为四转耶我证知色证知色集证知色灭证知顺色灭之道证知受证知识集证知识灭证知顺识灭之道

诸比丘以何为色耶诸比丘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之色名为色依食之集而有色之集依食之灭而有色之灭此顺色灭之道者是八支圣道谓正见乃至正定者是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证知如是色证知如是色集证知如是色灭证知如是顺色灭之道而向色之厌患离欲灭尽则为善向善向者则为入此法与律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证知如是色乃至证知如是顺色灭之道于色厌患离欲灭尽依不取而解脱者则为善解脱善解脱者则为纯一若得纯一者则无以转之可施设

一〇

诸比丘以何为受耶诸比丘是六受身〔谓〕眼触所生受耳触所生[P.60]鼻触所生受舌触所生受身触所生受意触所生受是诸比丘此名为受由触之集而有受之集由触之灭而受之灭此顺受灭之道者是八支圣道正见乃至正定是

一一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证知如是受证知如是集证知如是受灭证知如是顺受灭之道而向受之厌患离欲灭尽者则为善向善向者则入此法与律

一二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而证知如是受乃至证知如是顺受灭之道乃至则无以转之可施设者

一三~一五

诸比丘以何为想耶诸比丘六想身是〔谓〕色想声想香想味想所触想法想是此名之为想依触之集而有想之集由触之灭而想之灭此顺想灭之道者是八支圣道正见乃至正定乃至则无以转之可施设

一六

诸比丘以何为行耶诸比丘六思身是〔谓〕色思声思香思味思所触思法思是此名之为行依触之集而有行之集依触之灭而有行之灭此顺行灭之道者是八支圣道正见乃至正定是

一七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证知如是行证知如是行之集证知如是行之灭[P.61]证知如是顺行灭之道而向于行之厌患离欲灭尽者则为善向善向者则入此法与律

一八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证知如是行证知如是行之集证知如是行之灭证知如是顺行灭之道而对行之厌患离欲灭尽由不取而解脱者则为善解脱善解脱者则为纯一得纯一者则无以转之可施设者

一九

诸比丘以何为识耶诸比丘六识身是〔谓〕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是诸比丘此名为识依名色之集而有识之集依名色之灭而有识之灭此顺识灭道者是八支圣道正见乃至正定是

二〇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证知如是识证知如是识之集证知如是识之灭证知如是顺识灭之道而向识之厌患离欲灭尽者则为善向善向者则入此法与律

二一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证知如是识证知如是识之集证知如是识之灭证知如是顺识灭之道而对识厌患离欲灭尽不依取而解脱者为善解脱得善解脱者则为纯一纯一者则无以转之可施设

〔五七〕第五 七处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比丘于七处善巧而有三种观察于此法与律纯一而已立者名为最上人

诸比丘何为比丘于七处善巧耶

[P.62]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知色知色之集知色之灭知顺色灭之道知色之味知色之过患知色之出离

六~八

知受

知识知识之集知识之灭知顺识灭之道知识之味知识之过患知识之出离

一〇

诸比丘以何为色耶诸比丘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之色名之为色由食之集而有色之集由食之灭而色之灭此顺色灭之道者是八支圣道正见乃至正定是

一一

缘色而生乐与喜为色之味有色之无常苦而变坏之法为色之过患于色调伏欲贪断欲贪是为色之出离

一二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证知如是色证知如是色之集证知如是色之灭证知如是顺色灭之道证知如是色之味证知如是色之过患证知如是色之出离而向色之厌患离欲灭尽者则为善向善向者则为入此法与律

一三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证知如是色证知如是色之集证知如是色之灭证知如是顺色灭之道证知如是色之味证知如是色之过患证知如是色之出离[P.63]而对色之厌患离欲灭尽依不取而解脱者则为善解脱善解脱者则为纯一纯一者则无以转之可施设

一四

诸比丘以何为受耶诸比丘六受身是〔谓〕眼触所生之受乃至意触所生之受是诸比丘此名为受依触之集而有受之集依触之灭而有受之灭此受灭之道者是八支圣道正见乃至正定是

一六

缘受而生乐与喜为受之味有受之无常苦而变坏之法为受之过患于受调伏欲贪断欲贪为受之出离

一七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证知如是受证知如是受之集证知如是受之灭证知如是顺受灭之道证知如是受之味证知如受之过患证知如是受之出离而向受之厌患离欲灭尽者则为善向善向则入此法与律

一八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证知如是受乃至无以转之可施设

一九~二一

诸比丘以何为想耶诸比丘六想身是〔谓〕色想声想香想味想所触想法想是诸比丘此名为想乃至无以转之可施设

二二

诸比丘以何为行耶诸比丘六思身是〔谓〕色思乃至法思[P.64]诸比丘此名为行依触之集而有行之集依触之灭而有行之灭此顺行灭之道者是八支圣道正见乃至正定是

二三

缘于行所生乐与喜为行之味有行之无常苦而变坏之法为行之过患于行调伏欲贪断欲贪为行之出离

二四~二五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证知如是之行证知如是行之集证知如是行之灭证知如是顺行灭之道乃至向于行之厌患离欲灭尽者则为善向善向则入此法与律乃至无以转之可施设

二六

诸比丘以何为识耶诸比丘六识身是〔谓〕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是诸比丘此名为识依名色之集而有识之集依名色之灭而有识之灭法此顺识灭之道是八支圣道正见乃至正定是

二七

缘识而生乐与喜为识之味有识之无常苦而变坏之法为识之过患于识调伏欲贪断欲贪为识之出离

二八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证知如是识证知如是识之集证知如是识之灭证知如是顺识灭之道证知如是识之味证知如是识之过患证知如是识之出离而向识之厌患离欲灭尽者则为善向善向则入此法与律

[P.65]二九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证知如是识证知如是识之集证知如是识之灭证知如是顺识灭之道证知如是识之味证知如识之过患证知如是识之出离对识厌患离欲灭尽依不取而解脱者则为善解脱善解脱者则为纯一纯一则无以转之可施设

三〇

诸比丘如是比丘为于七处是善巧

三一

诸比丘以何为比丘有三种之观察耶诸比丘此处有比丘观察界观察处观察缘起诸比丘如是为比丘有三种之观察

三二

诸比丘比丘于七处善巧而有三种之观察于此法与律纯一而已立者名为最上人

〔五八〕第六 等觉者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如来应供正等觉者不取于色由厌患离欲灭尽而解脱则名为正等觉者诸比丘慧解脱之比丘亦不取于色由厌患离欲灭尽而解脱名为慧解脱者

诸比丘如来应供正等觉者不取于受由厌患离欲灭尽而解脱则名为正等觉者诸比丘慧解脱之比丘亦受之厌患乃至名为慧解脱者

五~七

诸比丘如来应供正等觉者乃想不取于识由厌患离欲[P.66]灭尽而解脱名为正等觉者诸比丘慧解脱之比丘亦不取于识由厌患离欲灭尽而解脱名为慧解脱者

诸比丘于此如来应供正等觉者与慧解脱之比丘有何之差別有何之特相有何之殊异耶

「大德我等于法乃以世尊为根以世尊为眼以世尊为依大德世尊愿显示此所说之义诸比丘当从世尊闻而受持

「诸比丘然则谛听善思念我当说

「唯唯大德」彼诸比丘应诺世尊

一〇

世尊乃如是说曰

「诸比丘如来应供正等觉者乃令起未起之道令生未生之道说未说之道知道觉道悟道诸比丘如今诸弟子随于道随从而成就

一一

诸比丘此乃如来应供正等觉者与慧解脱比丘之差別特相殊异是

〔五九〕五群比丘

波罗捺国鹿野苑之因缘

二~三

于此世尊告五比丘曰乃至如是说曰

※三

「诸比丘色是无我诸比丘若此色有我者此色则无致病于色则得谓『我用此色不用彼色

诸比丘然而色无我故色乃致病于色不得谓『我用此色不用彼色

[P.67]

受是无我诸比丘若此受是有我者此受则无致病于此受乃得谓『我用此受不用彼受

诸比丘然而受是无我故受乃致病于受不得谓『我用此受不用彼受

想是无我

行是无我诸比丘若此行是有我者则此行无致病于此行则得谓『我用此行不用彼行

诸比丘然而行是无我故行乃致病则于行不得谓『我用此行不用彼行

一〇

识是无我诸比丘若此识是有我者则此识无致病于此识则得谓『我用此识不用彼识

一一

诸比丘然而识是无我故识乃致病则于识不得谓『我用此识不用彼识

一二

诸比丘汝等于意云何色是常耶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以观见无常苦而变易之法得为『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大德不也

一三~一五

一六

「识是常住耶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P.68]「大德是苦

「观见无常苦而变易之法者得为『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大德不也

一七

「诸比丘是故所有色之过去未来现在应如是以正慧作如实观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

一八

所有受之

一九

想之

二〇

行之

二一

识之过去未来现在应如是以正慧作如实观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

二二

诸比丘多闻之圣弟子作如是观者则厌患色厌患受厌患者则离贪离贪者则解脱解脱者则生已解脱智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二三

世尊如是说已五群比丘信受欢喜世尊之所说又说此教时五比丘无取著而从诸漏令心解脱

〔六〇〕第八 摩诃利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毘舍离城大林重阁讲堂

[P.69]

离车人摩诃利来诣世尊之住处乃至坐于一面之离车人摩诃利白世尊曰

「大德富兰那迦叶如是说『无因无缘而有众生之杂染无因无缘而致众生杂染无因无缘而有众生之清净无因无缘而致众生清净』世尊于此当如何说耶

「摩诃利有因有缘而有众生之杂染有因有缘而致众生杂染摩诃利有因有缘而有众生之清净有因有缘而致众生清净

「大德有何因何缘而有众生之杂染有何因何缘而致众生杂染耶

「摩诃利若于此色一向于苦随于苦以随苦不随乐者众生不染著此色摩诃利然而色乐而随于乐伴乐不伴苦故众生为色所染著染著故为结缚故而致杂染

摩诃利有此因此缘而有众生之杂染有此因此缘而为众生杂染

摩诃利若于此受而一向于苦随于苦伴于苦而不伴于乐者众生则不为此受所染著摩诃利然而乐于受随于乐伴乐不伴苦故众生染著于受染著故而被缚结被缚故致杂染

摩诃利有此因此缘而有众生之杂染有此因此缘而致众生杂染

摩诃利若于此想

摩诃利若于此行而一向于苦随于苦伴于苦而不伴于乐者众生则不为此[P.70]行所染著摩诃利然而乐于行随于乐伴乐不伴苦故众生染著于行染著故被缚结被缚结故致杂染

摩诃利有此因此缘有众生之杂染有此因此缘而致众生杂染

一〇

摩诃利若于此识而一向于苦随于苦伴于苦而不伴于乐者众生则不染著于识摩诃利然而乐于识随于乐伴乐不伴苦故众生染著于识染著故被缚结被缚结故致杂染

摩诃利有此因此缘而有众生之杂染有此因此缘而致众生杂染

一一

「大德有何因何缘而有众生之清净耶有何因何缘而众生致杂染耶

一二

「摩诃利若于此色而一向于乐随于乐伴于乐不伴于苦者众生则不厌患此色摩诃利然而色是苦随于苦伴于苦而不伴于乐故众生厌患于色厌患故离贪离贪故为清净

摩诃利有此因此缘而有众生之清净有此因此缘而致众生清净

一三

摩诃利若于此受

一四

〔行〕

一五

于识而一向于乐随于乐伴于乐不伴于苦者众生则不厌患此识摩诃利然而识是苦随于苦以伴于苦不伴于乐故众生厌患于识厌患于识故则离贪离贪故致清净

[P.71]一六

摩诃利有此因此缘而有众生之清净有此因此缘致众生清净

〔六一〕第九 炽然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色乃炽然受乃炽然想乃炽然行乃炽然识乃炽然

诸比丘圣弟子如是观者则厌患于色厌患于受厌患故离贪离贪故解脱解脱已而生解脱智

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六二〕第十 言路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有三种之言路增语路施设路未令杂乱未曾令杂乱现前不令杂乱当不令杂乱不为有智之沙门婆罗门所诃讥以何为三耶

诸比丘于过去已灭已变坏之色谓有『曾有』名数谓有『曾有』名目谓有『曾有』施设谓无『现有』名数谓无『当有』名数

于过去已灭已变坏之受谓有『曾有』名数谓有『曾有』名目谓有『曾有』施设谓无『现有』名数谓无『当有』名数

于过去已灭已变坏之想

于过去已灭已变坏之行谓有『曾有』名数谓有『曾有』名目谓有『曾有』施设谓无『现有』名数谓无『当有』名数

[P.72]

于过去已灭已变坏之识谓有『曾有』名数谓有『曾有』名目谓有『曾有』施设谓无『现有』名数谓无『当有』名数

诸比丘于未生未现之色谓有『当有』名数谓有『当有』名目谓有『当有』施设谓无『现有』名数谓无『曾有』名数

一〇

于未生未现之受谓有『当有』名数谓有『当有』名目谓有『当有』施设谓无『现有』名数谓无『曾有』名数

一一

于未生未现之想乃至

一二

于未生未现之行谓有『当有』名数谓有『当有』名目谓有『当有』施设谓无『现有』名数谓无『曾有』名数

一三

于未生未现之识谓有『当有』名数谓有『当有』名目谓有『当有』施设谓无『现有』名数谓无『曾有』名数

一四

诸比丘于已生现生之色谓有『现有』名数谓有『现有』名目谓有『现有』施设谓无『曾有』名数谓无『当有』名数

一五

于已生已现之受谓有『现有』名数谓有『现有』名目谓有『现有』施设谓无『曾有』名数谓无『当有』名数

一六

于已生已现之想

一七

于已生已现之行谓有『现有』名数谓有『现有』名目谓有『现有』施设谓无『曾有』名数谓无『当有』名数

一八

于已生已现之识谓有『现有』名数谓有『现有』名目谓有『现有』施设谓无『曾有』名数谓无『当有』名数

一九

诸比丘此三种之言路增语路施设路未令杂乱未曾令杂乱现前不[P.73]令杂乱当不令杂乱不令有智之沙门婆罗门诃讥

二〇

诸比丘彼郁迦罗之住人瓦沙与槃若是无因论者无所作论者无有论者于此三种之言路增语路施设路予以诃责诃毁者所以者何乃畏嘲笑轻侮非难故也

中五十经中 第一封滞品〔终〕

此品之摄颂曰

封滞及种子
优陀那取转
七处等觉者
五群之比丘
以及摩诃利
炽然与言路

第二 阿罗汉品

〔六三〕第一 取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有一比丘来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比丘白世尊曰

「大德世尊愿请为我略说法要我愿从世尊听闻法独自静居不放逸热诚专精而住

「比丘执取时则为魔所缚不执取时则由波旬解脱

[P.74]「世尊〔我〕承知矣善逝〔我〕承知矣

「比丘汝于我略说之义如何作广解耶

「大德执取色时则为魔所缚不执取时即由波旬解脱执取受时即为魔所缚不执取时则由波旬解脱执取想识时则为魔所缚不执取时则由波旬解脱

大德我如是广解世尊所略说之义

「比丘善哉善哉比丘善能广解我所略说之义比丘执取色时则为魔所缚不执取时则由波旬解脱执取受识时则为魔所缚不执取时则由波旬解脱

比丘应如是广观我所略义之义

彼比丘欢喜随善世尊之所说即从座而起敬礼右绕世尊而去

彼比丘独自静居不放逸热诚专精不久而住善男子之正当出家以出家之本意于现法无上梵行究竟具足自证知现证而住证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彼比丘得成阿罗汉

〔六四〕第二 思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P.75]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曰

「大德世尊愿请为我略说法要乃至专精而住

「比丘思时则为魔所缚不思时则由波旬解脱

「世尊承知矣善逝承知矣

「比丘汝如何广解我所略说之义耶

「大德思色时则为魔所缚不思时则由波旬解脱思受识时则为魔所缚不思时则由波旬解脱

[P.76]大德我如是广解世尊所略说之义

「比丘善哉善哉比丘善能广解我所略说之义比丘思色时则为魔所缚不思时则由波旬解脱思受识时则为魔所缚不思时则由波旬解脱

比丘应如是广观我所略说之义

八~九

乃至彼比丘得成阿罗汉

〔六五〕第三 欢喜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曰

「大德世尊愿请为我略说法要乃至专精而住

「比丘欢喜时则为魔所缚不欢喜时则由波旬解脱

「世尊承知矣善逝承知矣

「比丘汝如何广解我所略说之义耶

「大德欢喜色时则为魔所缚不欢喜时则由波旬解脱欢喜受识时则为魔所缚不欢喜时则由波旬解脱

大德我如是广解世尊所略说之义

「比丘善哉善哉比丘善能广解我所略说之义比丘欢喜色时则为魔所缚不欢喜时则由波旬解脱欢喜受识时则为魔所缚不欢喜时则由波旬解脱

比丘应如是广观我所略说之义

八~九

乃至彼比丘得成阿罗汉

〔六六〕第四 无常

一~三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曰

「大德世尊愿请为我略说法乃至热诚专精而住

「比丘于无常者汝则应断欲

「世尊承知矣善逝承知矣

「比丘汝如何广解我所略说之义耶

「大德色是无常我于此应断欲识是无常我于此应断欲

大德我如是广解世尊所略说之义

「比丘善哉善哉比丘善广解我所略说之义比丘色是无常汝于此应断欲识是无常汝于此应断欲

比丘应如是广观我所略说之义

[P.77]八~九

乃至彼比丘得成阿罗汉

〔六七〕第五 苦

一~三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曰

「大德世尊愿请为我略说法要乃至专精而住

「比丘于苦者汝应断欲

「世尊承知矣善逝承知矣

「比丘汝如何广解我所略说之义耶

「大德色是苦我于此应断欲识是苦我于此应断欲大德我如是广解世尊所略说之义

「比丘善哉善哉比丘善能广解我所略说之义比丘色是苦汝于此应断欲识是苦汝于此应断欲

比丘应如是广观我所略说之义

八~九

乃至彼比丘得成阿罗汉

〔六八〕第六 无我

一~三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曰

「大德世尊愿请为我略说法要乃至专精而住

「比丘汝于无我者则应断欲

「世尊承知矣善逝承知矣

[P.78]

「比丘汝如何广解我所略说之义耶

「大德色是无我我于此应断欲识是无我我于此应断欲

大德我如是广解世尊所略说之义

「比丘善哉善哉比丘善能广解我所略说之义比丘色是无我汝于此应断欲识是无我汝于此应断欲

比丘应如是广观我所略说之义

八~九

乃至彼比丘得成阿罗汉

〔六九〕非自所应

一~三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曰

「大德世尊愿请为我略说法要乃至专精而住

「比丘汝于非自所应者应断欲

「世尊承知矣善逝承知矣

「比丘汝如何广解我所略说之义耶

「大德色乃非自所应我于此应断欲识乃非自所应我于此应断欲

大德我如是广解世尊所略说之义

[P.79]

「比丘善哉善哉比丘善广解我所略说之义比丘色乃非自所应汝于此应断欲识乃非自所应汝于此应断欲

比丘应如是广观我所略说之义

八~九

乃至彼比丘得成阿罗汉

〔七〇〕第八 止住所染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曰

「大德愿请为我略说法要我愿从世尊听闻法乃至专精而住

「比丘汝止住于所染者应断欲

「世尊承知矣善逝承知矣

「比丘汝如何广解我所略说之义耶

「大德色是止住于所染于此应断欲识是止住于所染我于此应断欲

大德我如是广解世尊所略说之义

「比丘善哉善哉比丘善广解我所略说之义比丘色是止住于所染汝于此应断欲识是止住于所染汝于此应断欲

比丘应如是广观我所略说之义

八~九

乃至彼比丘得成阿罗汉

〔七一〕第九 罗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P.80]

具寿罗陀来诣世尊之住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具寿罗陀白世尊曰

「大德如何知如何观者于此有识之身及外之一切相得灭我慢我所慢慢随眠耶

「罗陀所有色之过去未来现在近者如是以正慧作如实观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

所有之受

识之过去未来现在近者如是以正慧如实观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

罗陀如是知如是观者则于此有识之身及外之一切相得灭我慢我所慢慢随眠

一〇

乃至时具寿罗陀得成阿罗汉

〔七二〕第十 修罗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二~三

具寿修罗陀〔乃至〕白世尊曰

「大德如何知如何观者则于此有识之身及外之一切相得离心我慢我所慢超越种种相而得善解脱耶

「修罗陀所有色之过去未来现在乃至近者如是以正慧作如实观此非我所此非我体则无执取而解脱

五~七

所有之受

[P.81]

识之过去未来现在近者如是以正慧作如实观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则无执取而解脱

修罗陀如是知如是观者则于此有识之身及外之一切相得离心我慢我所慢超越种种相而得善解脱

一〇

乃至时具寿修罗陀得成阿罗汉

第二阿罗汉品〔终〕

此品之摄颂曰

取思及欢喜
无常苦无我
以非自所应
及止住所染
罗陀修罗陀
此等共为十

第三 所食品

〔七三〕第一 味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无闻之凡夫不能如实知色之味与过患及出离

四~六

不能如实知识之味与过患及出离

[P.82]八~一二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能如实知色识之味与过患及出离

〔七四〕第二 集(一)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无闻之凡夫不能如实知色之集过患出离

四~六

不能如实知识之集过患出离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能如实知色之集过患出离

九~一一

一二

能如实知识之集过患出离

〔七五〕第三 集(二)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能如实知色集过患出离

四~六

能如实知识集过患出离

〔七六〕第四 阿罗汉(一)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P.83]

「诸比丘色是无常无常则是苦苦则无我无我则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应如是以正慧作如实观

四~六

识是无常无常则是苦苦则无我无我则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应如是以正慧作如实观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如此观而厌患于色厌患于受

厌患而离贪离贪而解脱解脱而谓生解脱智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一〇

诸比丘乃至于有情居乃至有顶以如是人为第一以如是人为世间最胜谓是阿罗汉

一一

世尊如是说善逝如是说已师更说曰

一二

(一)安乐阿罗汉
渴爱已无迹
应断此我慢
以裂愚昧网
(二)获得不动性
远离心污浊
世名无染者
等梵亦无漏
(三)徧知五之蕴
七正法为境
善士应赞叹
此佛之爱子
(四)具足七之宝
当以学三学
逍遥为大雄
已无恐怖畏
(五)十分已具足
定入为龙象
此世最胜者
渴爱已无迹
(六)已生无学智
此为最后身
若得梵行果
则无他所缘
[P.84](七)无摇种种想
轮回转解脱
获得调御位
为此世胜者
(八)上下亦左右
绝无有欢喜
师子吼宣说
世间无上佛

〔七七〕第五 阿罗汉(二)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应如是以正慧如实观色是无常无常则是苦苦则无我无我则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

四~七

应观受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如是观而厌患于色厌患于受

厌患而离贪离贪而解脱解脱而谓生解脱智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一〇

诸比丘乃至有情居乃至有顶以如是人为第一以如是人为世间最胜谓是阿罗汉

〔七八〕第六 师子(一)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兽王师子暮时出居处出居处而奋迅奋迅而普观四方乃作三次之师子吼三次师子吼后而出求食

[P.85]

诸比丘凡畜生闻兽王师子吼声则堕大怖畏战栗恐惧栖穴者入穴栖水者入水栖林者入林鸟则就于虚空

诸比丘国王有象以绳坚固缚于村邑王都彼等亦一破截彼缚怖畏而失大小便以所有之方便而逃走

诸比丘兽王师子于畜生有如是大力有如是大势力有如是大威力

诸比丘如是如来应供正等觉者明行具足者世间解无上调御丈夫天人师佛陀世尊出生于世时说法谓如是色如是色之集如是色之灭如是如是识之集如是识之灭

诸比丘彼诸长寿天虽是多乐久住于高殿中闻如来之说法则堕大怖畏战栗恐怖『我等无常而谓常住我等不坚固而谓坚固我等不恒常而谓恒常我等无常不坚固不常恒而谓有身所摄

诸比丘如来于世间有如是大力有如是大势力有如是大威力

一〇

世尊如是说善逝如是说已更说曰

[P.86](一)佛于现证知
于人天世间
常转法之轮
比如无师教
(二)如是有身灭
如是有身生
八支之圣道
乃灭苦之道
(三)形体胜有誉
长寿之诸天
闻名则战栗
似兽见师子
(四)如应已解脱
闻罗汉教言
此乃无常身
我等超有身

〔七九〕第七 师子(二)

一~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忆念种种之宿住忆念者则忆念此一切五蕴或随其一

诸比丘我于过去世谓有如是色者则忆念色诸比丘我于过去世谓有如是受者则忆念受诸比丘我于过去世谓有如是想识者则忆念识

诸比丘说名为色者何耶诸比丘为所恼坏故名为色也何以为所恼坏耶以寒受恼坏以热受恼坏以饥受恼坏以渴受恼坏以虻蛇所触而为所恼坏诸比丘为所恼坏故名为色

[P.87]

诸比丘说名为受者何耶诸比丘领受故名为受领受者何耶领受于乐领受于苦领受不苦不乐是诸比丘领受故名为受

诸比丘说名为想者何耶诸比丘了解故名为想了解者何耶了解青了解黄了解赤了解白是诸比丘了解故名为想

诸比丘说名为行者何耶诸比丘现行于有为故名为行现行于有为者何耶以色为色性故现行于有为以受为受性故现行于有为以想为想性故现行于有为以行为行性故现行于有为以识为识性故现行于有为诸比丘现行于有为故名行

诸比丘说名为识者何耶诸比丘了知故名为识了知者何耶了知醋了知苦了知辛了知甘了知苛了知不苛了知咸了知不咸诸比丘了知故名为识

一〇

诸比丘于此有闻之圣弟子乃如是思择

一一

如『我今为色所食我于过去世亦为色所食如今现在为色所食我若乐著于未来之色者则我于未来世亦应为色所食乃如今现在为色所食』彼如是思择则不顾过去之色不乐著未来之色则于现在之色向厌患离贪灭尽

一二

如『我今为受所食我于过去世亦为受所食乃如今现在为受所食我若[P.88]乐著于未来之受者则我于未来世亦应为受所食乃如今现在为受所食』彼如是思择则不顾过去之受不乐著未来之受则于现在之受向厌患离贪灭尽

一三

如『我今为所想所食

一四

如『我今为行所食我于过去世亦为行所食乃如今现在为行所食我若乐著未来之行者乃如今现在为行所食我若乐著于未来之行者则我于未来世亦应为行所食乃如今现在为行所食』彼如是思择则不顾过去之行不乐著未来之行则于现在之行向厌患离贪灭尽

一五

如『我今为识所食我于过去世亦为识所食乃如今现在为识所食我若乐著未来之识者则我于未来世亦应为识所食乃如今现在为识所食』彼如是思择则不顾过去之识不乐著未来之识则于现在之识向厌患离贪灭尽

一六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若观此无常苦变易之法者得有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大德不也

一七~一九

[P.89]二〇

「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若观此无常苦变易之法者得有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大德不也

二一

「诸比丘应如是以正慧如实作观是故诸色之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近之一切色乃非我所非我非我体

二二

二三

二四

二五

应如是以正慧如实作观识之过去未来现在乃至远近之一切识乃非我所非我非我体

二六

诸比丘圣弟子以此名为减而不增舍而不取退而不近离薰而不徧薰

二七

何以减而不增耶以减色而不增以减受识而不增

二八

何以舍而不取耶以舍色而不取以舍受识而不取

二九

何以退而不近耶以退去色而不近退去受识而不近

[P.90]三〇

何以离薰而不徧薰耶以离薰色而不徧薰离薰受识而不徧薰

三一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作如是观以厌患于色厌患于受厌患而离贪离贪而解脱解脱而生解脱智则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三二

诸比丘比丘以此为不增不减已减而住不舍不取已舍而住不退不近已退而住不离薰不徧薰

三三

已离薰而住何以不增不减耶已减而住以色不增不减已减而住识不增不减

三四

已减而住何以不舍不取耶已舍而住以色不舍不取已舍而住以受识不舍不取

三五

已舍而住何以不退不近耶已退而住由色不退不近已退而住由受识不退不近

三六

已退而住何以不离薰不徧薰耶已离薰而住以色不离薰不徧薰已离薰而住以受识不离薰不徧薰

三七

已离薰而住诸比丘如是心解脱之比丘是帝释天梵天生主之诸天所遥望而归依

[P.91]三八

归命人良马
归命最胜人
汝所依静虑
我等所难知

〔八〇〕第八 乞食

尔时世尊住释迦国之迦维罗卫城尼拘律园

世尊为少诤事故斥比丘众后清晨著下衣持钵入迦维罗卫城乞食

行于迦维罗卫城乞食食已从乞食还到大林以行昼日坐入大林坐于毘罗婆若树下以行昼日坐

世尊静居宴默心生如是思念

「我虽退却比丘众但此处有新參之诸比丘出家不久初入此法与律彼等不见我或生別异或生变易犹如幼犊不见母或生別异或生变易

如是此处有新參之诸比丘出家未久初入此法与律彼等不见我或生別异或生变易犹如种子不得水或生別异或生变易

如是此处乃至彼等不见我或生別异或生变易我宜如前往摄取比丘众如是今应摄取此比丘众

时有索诃主梵天知世尊心之所思念譬喻力士之屈伸腕伸屈腕速没于梵天界现于世尊之前

[P.92]

索诃主梵天偏袒上衣之一肩合掌奉世尊白世尊曰

「世尊如是善逝如是大德世尊难避却比丘众

一〇

此处有新參之诸比丘出家未久初入此法与律彼等不见世尊或生別异或生变易犹如幼犊不见母或生別异或生变易

一一

如是此处有新參诸比丘出家未久初入此法与律彼等不见世尊或生別异或生变易犹如种子不得水或生別异或生变易

一二

如是此处有新參诸比丘出家未久初入此法与律彼等不得见世尊或生別异或生变易

一三

大德世尊令比丘众欢喜大德世尊令比丘众欢呼大德世尊应如先前之摄取比丘众如今当摄取比丘众

一四

世尊默然而许

一五

索诃主梵天知世尊之允许敬礼世尊右绕即没于其处

一六

世尊暮时由宴默而起到尼拘律园到已坐于所设之座坐已世尊如是示现神通变化彼诸比丘自或各二人以怀惭愧之色令来我处

[P.93]一七

彼诸比丘独自或各二人怀惭愧之色来诣世尊之住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

一八

坐于一面时世尊则谓彼诸比丘曰

「诸比丘于此处乞食者乃诸活命中之下端于世间如是禁咒谓汝乞食者手持钵游方诸比丘然而知如是义趣诸善男子之到此乃缘于有义趣非为王所强迫非为贼所强迫非为负债之故非为苦于活命我等沈没于生沈于苦为苦所围不知尽此纯一之苦蕴

一九

诸比丘如是而出家之彼善男子以起贪欲于诸欲生极染著心有嗔恚意有害想失念而不正知不入于定心散乱乃凡俗诸根是诸比丘犹如焚尸火槽燃烧两端而中间涂粪于村亦不用材于林间亦不用之材诸比丘我乃说如是此人既弃在家人之受用亦不圆满于沙门之义

二〇

诸比丘有三不善觉〔谓〕贪觉恚觉害觉是诸比丘或修习无相三昧时此三不善觉之无余灭尽于四念处安住而住

二一

诸比丘然则修习无相三昧亦善诸比丘多作修习无相三昧者果多功德多

[P.94]二二

诸比丘有二种见〔谓〕有见非有见是诸比丘此中有闻之圣弟子如是思择之谓于世间有少法我取之而为无罪过者否

二三

彼如是知谓于世间乃少法而我取之而非为无罪过我若取色者则有所取若取受识者则有所取然则缘取而生有缘有而生生缘生而生老如是而有此纯一之苦蕴集

二四

诸比丘汝等于意云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是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若观此是无常苦变易之法者可得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大德不也

二五~二八

识是常乃至

二九~三〇

「诸比丘于此如是观故乃至更不受后有

〔八一〕波陀聚落

尔时世尊住拘睒弥国瞿师多罗园

[P.95]

世尊清晨著下衣持钵入拘睒弥乞食行于拘睒弥乞食食已从乞食还自收藏卧坐具持钵未告侍者不顾比丘众独去游方

有一比丘于世尊出去未久来至具寿阿难处来而言于具寿阿难曰

「友阿难世尊自收藏卧坐具持钵未告侍者不顾比丘众去游方矣

「友世尊自收藏卧坐具持钵未告侍者不顾比丘众独往游方时世尊欲独住任何人皆不得随从

世尊顺次游方到波陀聚落于此世尊住于波陀聚落跋陀萨罗树下

有众多比丘来至具寿阿难之处与具寿阿难俱相交谈庆慰欢喜感铭之言后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彼诸比丘言具寿阿难曰

「友阿难已久不亲闻世尊之说法友阿难我等欲亲闻世尊之说法

具寿阿难与彼诸比丘众俱来诣波陀聚落跋陀萨罗树世尊之住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时世尊为彼诸比丘说法教示劝导赞叹勉励令之欢喜

[P.96]一〇

尔时有一比丘心生如是思念

「如何知如何观者得无间尽诸漏耶

一一

世尊知彼比丘心之所思念以告诸比丘曰

「诸比丘我思择而说法思择而说四念处思择而说四正勤思择而说四如意足思择而说五根思择而说五力思择而说七觉分思择而说八圣道分

诸比丘如是乃我思择之说法

一二

诸比丘如是我思择说法此处有一比丘心生是念『如何知如何观者得无间尽诸漏

一三

诸比丘如何知如何观者得无间尽诸漏耶

一四

诸比丘于此处有无闻凡夫不见圣人不知圣人之法不顺圣人之法不见善知识乃至不随善知识之法以见色为我诸比丘彼以见为行此行以何为因以何为集从何而生从何而现耶诸比丘若于无明触所生之所受触者于无闻之凡夫生渴爱依此而生行诸比丘如是彼行亦是无常有为缘无间尽诸起所生彼渴爱亦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彼受彼触亦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彼受彼触亦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彼无明亦是无常有为[P.97]缘起所生诸比丘如是知如是观者于无间尽诸漏

※一七

虽不见色是我却见我有色诸比丘彼以见为行此行以何为因以何为集从何而生从何而现耶诸比丘若于无明触所生之所受触于无闻凡夫生渴爱由此而生行诸比丘如是彼行亦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诸比丘彼渴爱无明亦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诸比丘如是知如是观者于无间而尽诸漏

一八

虽不见色是我亦不见我有色却见我中有色诸比丘彼以见为行此行以何因以何集从何而生从何而现耶诸比丘于无明触所生之所受触者于无闻之凡夫生渴爱由此而生行诸比丘如是彼行亦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彼渴爱无明亦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诸比丘如是知如是观者于无间尽诸漏

一九

不见色是我不见我有色亦不见我中有色却见色中有我诸比丘彼以见为行此行以何为因以何为集从何而生从何而现耶诸比丘于无明触所生之所受触者于无闻凡夫生渴爱由此而生行诸比丘如是彼行亦是无常[P.98]缘起所生彼渴爱无明亦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诸比丘如是知乃至尽诸漏

二〇

虽不见色是我亦不见我有色我中有色色中有我

二一

但见受是我见我有受见我中有受见受中有我

二二~二三

见想行是我见我有行见我中有行见行中有我

二四

见识是我见我有识见我中有色见识中有我诸比丘彼以见为行此行以何为因乃至从何而现耶诸比丘于无明触所生之所受触者无闻凡夫生渴爱由此而生行诸比丘如是彼行亦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彼渴爱无明亦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诸比丘如是知如是观者于无间尽诸漏

二五

不见色是我不见受是我亦不见想识是我以起如是见〔谓〕此是我此是世间死后有我有常永住而不变易之法诸比丘彼以常见为行此行以何为因乃至诸比丘如是知如是观者于无间尽诸漏

[P.99]二六

虽不见色是我亦不见受识是我以起如是见而虽不以为此是我此是世间死后有我永住不变易之法但起如是见〔谓〕应非有我非有我所应非我非我所

二七

诸比丘彼以断见为行此行以何为因以何为集从何而生从何而现耶诸比丘于无明触所生之所受触者无闻凡夫生渴爱由此而生行诸比丘如是彼行亦是无常乃至诸比丘如是知如是观者于无间尽诸漏

二八

不见色是我不见受识是我以起如是之见但不以为此是我此是世间死后有我永住不变易之法起如是之见不以为非有我非有我所非我非我所唯疑惑犹豫而不追究于正法

二九

诸比丘彼疑惑犹豫而不追究于正法为行此行以何为因以何为集从何而生从何而现耶诸比丘于无明触所生之所受触者无闻凡夫生渴爱由此而生行诸比丘如是彼行亦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彼渴爱亦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彼受亦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彼触亦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彼无明亦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

三〇

诸比丘如是知如是观者于无间尽诸漏

[P.100]〔八二〕第十 满月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东园鹿母讲堂与大比丘众俱

世尊于十五日布萨满月之夜为比丘众所围绕而坐于露地

有一比丘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向世尊合掌白世尊曰

「大德世尊若许答我问者我愿聊问世尊

「比丘然则坐于己座而如所欲问

「唯唯大德」彼比丘应答世尊则坐于己座而白世尊曰

「大德有五取蕴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是此事然耶

「比丘有五取蕴谓色取蕴乃至识取蕴是

「善哉大德」彼比丘欢喜随喜世尊之所说再问世尊曰

「大德此五取蕴以何为根耶

「比丘此五取蕴乃以欲为根

乃至

「大德彼五取蕴即是取耶以离五取蕴有取耶

[P.101]「比丘彼五取蕴亦非即取亦非离五取蕴有取于彼有贪欲者乃取

「善哉大德」彼比丘乃至再问世尊言

「大德于五取蕴应有欲贪之差別耶

「比丘世尊当说比丘于此有一人如是思惟我于未来世得如是色我于未来世得如是受我于未来世得如是想我于未来世得如是行我于未来世得如是识比丘于如是五取蕴当有欲贪之差別

「善哉大德」彼比丘乃至更问世尊曰

「如何蕴名为蕴耶

「比丘以色之过去未来现在近名为色蕴以受识之过去未来现在近名为识蕴比丘以此等之蕴名为蕴

「善哉大德」彼比丘乃至更问世尊曰

「大德依何因何缘名为色取蕴耶依何因何缘为受取蕴耶依何因何缘为想取蕴耶依何因何缘为行取蕴耶依何因何缘为识取蕴耶

「比丘以四大为因以四大为缘而为色取蕴以触为因以触为缘而为[P.102]受取蕴以触为因以触为缘而为想取蕴以触为因以触为缘而为行取蕴以名色为因以名色为缘而为识取蕴

一〇

「善哉大德」彼比丘乃至更问世尊曰

「大德如何而起有身见耶

「比丘于此处之无闻凡夫不见圣人不知圣人之法不顺圣人之法不见善知识不知善知识之法不顺善知识之法以见色是我我乃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见受识是我我乃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比丘如是而起有身见

一一

「善哉大德」彼比丘乃至更问世尊曰

「大德如何而不起有身见耶

「比丘于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见圣人之法知圣人之法善顺圣人之法见善知识知善知识之法善顺善知识法不以色是我我乃以色而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不以受识是我我乃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比丘如是而不起有身见

一二

「善哉大德」彼比丘乃至更问世尊曰

「大德以何为色之味以何为过患以何为出离耶以何为受识之味以何为过患以何为出离耶

[P.103]「比丘缘色所生喜乐为色之味色之无常变易之法为色之过患于色调伏欲贪断欲贪为色之出离缘受识所生喜乐为识之味识之无常苦变易之法为识之过患于识调伏欲贪断欲贪为识之出离

一三

「善哉大德」彼比丘欢喜随喜世尊之所说而更问世尊曰

「大德如何知如何观者于此有识之身及外之一切诸相不起我慢我所慢之随眠耶

「比丘如是以正慧作如实观色之过去未来现在近之一切色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如是以正慧作如实观受识之过去未来现在近之一切识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比丘如是知如是观者则于此有识之身及外之一切诸相不起我慢我所慢之随眠

一四

其时有一比丘心生思念

「如是色乃无我识乃无我〔然〕无我所作之业何者之我应受

一五

世尊心知彼比丘心之所思念以告诸比丘曰

[P.104]「诸比丘此处有一愚人以无智无明渴爱所碍之心思惟能越师教而言〔谓〕『如是色乃无我识乃无我〔然〕无我所作之业何者之我应受』诸比丘处处于彼诸法受我质问之调练

一六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一七~一九

二〇

「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无常变易之法者以见于此得以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大德不也

二一

「是故于此处乃至如是观知更不受后有

二二

蕴二即未来
名因有身二
乃至味有识
以应比丘问
以此说为十

所食品第三(终)

此品之摄颂曰

味及集之二
阿罗汉亦二
师子及所食
乞食与波陀
满月等为十

[P.105]第四 长老品

〔八三〕第一 阿难

如是我闻尔时具寿阿难住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

于此具寿阿难告诸比丘曰「友诸比丘

「友唯然」彼诸比丘应诺具寿阿难

具寿阿难曰

「具寿富留那弥多罗尼子于我等新參时为所饶益极多彼教诫我等则以如是之教诫

『友阿难计取故有我不取者则不计

以何计取故有我不取者则不计耶

以计取色故有我不取者则不计以计取受识故有我不取者则不计

友阿难譬如男女之壮年少年而好装饰者于清净洁白之明镜及于明澄之水钵以观察自己之面相时取之故见不取者则不见如是友阿难以取色故有我不取者则不计以计取受识故有我不取者则不计

友阿难汝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友是无常

七~一〇

『受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友是无常

一一

『故于此处乃至

一二

如是观知更不受后有

[P.106]一三

具寿富留那弥多罗尼子于我等新參时为所饶益极多彼以教诫我等则以如是之教诫我由具寿富留那弥多罗尼子闻此说法于法现观

〔八四〕第二 低舍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乃至

尔时具寿低舍乃世尊之从弟言众多之比丘曰

「友等我身倦怠不明诸方不分別法我心缠于惛眠不乐修梵行于法疑惑

众多之比丘来诣世尊之住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彼诸比丘白世尊曰

「大德世尊之从弟具寿低舍言众多之比丘曰『友等我身倦怠不明诸方不分別法我心缠于惛眠不乐修梵行于法疑惑』」

世尊告一比丘曰

「比丘汝以我名往告比丘低舍『友低舍师呼汝』」

「唯然大德」彼比丘应诺世尊则到具寿低舍之处到已而以言具寿低舍曰「友低舍师呼汝

「唯然」具寿低舍应诺彼比丘则来诣世尊之处诣而敬礼世尊坐于一面

坐一面时世尊言具寿低舍曰

[P.107]「低舍汝言于众多之比丘『友等我身倦怠乃至于法疑惑』真实耶

「唯唯大德

「低舍于汝意如何若于色不离贪不离欲不离爱不离渴不离热烦不离渴爱者彼色之变易变异而生愁恼耶

「大德如是

一〇~一三

「善哉善哉低舍低舍正如是于色不离贪于受行不离贪彼行之变易变异而生愁恼耶

「大德如是

一四

「善哉善哉低舍低舍正如是于行不离贪于识不离贪不离欲不离爱不离渴不离热烦不渴爱者彼识之变易变异而生愁恼耶

「大德如是

一五

「善哉善哉低舍低舍正如是于识不离贪

一六

低舍于汝意如何若于色离贪离欲离爱离渴离热烦离渴爱者彼色之变易变异而生愁恼耶

「大德不也

[P.108]一七

「善哉善哉低舍低舍如是于色离贪于受行离贪于识离贪离欲离爱离渴离热烦离渴爱者彼识之变易变异而生愁恼耶

「大德不也

一八

「善哉善哉低舍低舍正如是于识离贪

一九

低舍汝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二〇~二三

「受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二四

「故于此处乃至

二五

如是观乃至不更受后有

二六

低舍譬如有二男子一男子不知路一男子知路不知路之男子问知路之男子彼言曰『男子此路如是从此道须臾赴往从此道须臾往者则见二道然则当舍左道以从右道从此道须臾往赴从此道须臾往者则见大丛林从此道须臾往赴从此道须臾往者则见甚大而深之沼泽从此道须臾往赴从此道须臾往者则见崄峻从此道须臾往赴从此道须臾往者则见平坦安乐之地

二七

低舍我为示其义以说此譬喻此义如是

二八

低舍不知路之男子者名为凡夫低舍知路之男子者名为如来应供正等觉者

[P.109]二九

低舍二路者名为疑惑左道者名为八邪道分〔谓〕邪见乃至邪定低舍右路者名为八正道分〔谓〕正见乃至正定

三〇

低舍大丛林者名为无明低舍甚大而深之沼泽者名为诸欲崄峻者名为忿忧悲是低舍平坦安乐之地者名为涅槃

三一

低舍当欢喜低舍当欢喜我所教授我所摄受我所教诫

三二

世尊如是说已具寿低舍乃喜悦欢喜世尊之所说

〔八五〕第三 焰摩迦

尔时具寿舍利弗住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

有比丘名为焰摩迦起如是恶见〔谓〕「我如解世尊所说之法者漏尽比丘身坏命终而断灭无有

众多比丘闻名为焰摩迦比丘起如是恶见〔谓〕「我如解世尊无有

彼诸比丘来到具寿焰摩迦之处到而与焰摩迦俱交谈庆慰可欢喜感铭之语而坐于一面

坐至一面彼诸比丘言具寿焰摩迦曰

[P.110]「友焰摩迦汝起如是恶见真实耶〔谓〕『如解世尊所说之法者漏尽比丘身坏命终而断灭无有』」

「友等如是我解所说之法〔谓〕『漏尽比丘身坏命终而断灭无有』」

「友焰摩迦勿作如是言勿谗诬世尊谗诬世尊者不善世尊不曾如是说〔谓〕『漏尽比丘身坏命终而断灭无有』」

彼诸比丘如是说已具寿焰摩迦仍执著妄取现贪而说「我如解世尊所说之法者漏尽比丘身坏命终而断灭无有

彼诸比丘不能使具寿焰摩迦离此恶见诸比丘则从座起来到具寿舍利弗之处到而言于舍利弗曰

「友舍利弗名焰摩迦比丘起如是恶见〔谓〕『我如解世尊所说之法者漏尽比丘身坏命终而断灭无有』具寿舍利弗愿怜愍故请到焰摩迦比丘之处

一〇

具寿舍利弗默然听许

一一

具寿舍利弗于暮时从宴默而起即到具寿焰摩迦之处到而与具寿焰摩迦俱相交谈庆慰乃至

一二

坐于一面之具寿舍利弗言于具寿焰摩迦曰

[P.111]「友焰摩迦汝起如是恶见者真实耶〔谓〕『我如解世尊所说之法者漏尽比丘身坏命终即断灭无有』」

一三

「友我如是解世尊所说之法〔谓〕『漏尽比丘身坏命终断灭无有』」

一四

「友焰摩迦于汝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友是无常

一五~一八

「受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友是无常

一九

「是故于此处乃至

二〇

如是观者即知不更受后有

二一

友焰摩迦于汝意如何见如来是色耶

「友不也

二二~二六

「见如来是受识耶

「友不也

二七

「友焰摩迦汝意如何见于色中有如来耶

「友不也

「见离色有如来耶

「友不也

二八

受中离受

二九

想中离想

三〇

行中离行

三一

「见于识中有如来耶

「友不也

「见离识有如来耶

「友不也

三二

「友焰摩迦汝意如何见如来是色识耶

「友不也

[P.112]三三

「友焰摩迦汝意如何见如来是无色无受无想无行无识耶

「友不也

三四

「友焰摩迦此处于现法真实如应如来为无所得汝能记说而言『我如解世尊所说之法者漏尽比丘身坏命终是断灭无有』耶

三五

「友舍利弗我于先无知故以起彼恶见今闻具寿舍利弗之说法则断彼恶成见于法则现观

三六

「友焰摩迦有如是问汝者〔谓〕友焰摩迦比丘漏尽之阿罗汉身坏命终为如何耶友焰摩迦有如是问者当如何答耶

三七

「友有如是问我者〔谓为如何耶有如是问者则如是答〔谓〕友色是无常无常者则是苦苦者则已灭已没识是无常无常者则是苦苦者则已灭已没有如是问者则如是作答

三八

「善哉善哉友焰摩迦友焰摩迦然则当为汝说譬则得广知

三九

友焰摩迦譬如有居士或居士之子富裕而财多物多具足守护有一人[P.113]欲彼之无益不利不安稳欲夺〔彼〕命彼如是思惟『此居士或居士子富裕财多物多具足守护以力不易夺其命我宜强入以夺命』彼则到彼居士或居士子之处作如是言曰『尊者我奉侍汝』彼居士或居士子令彼奉侍彼奉侍早起晚睡事敬爱语令喜悦彼居士或居士子彼为亲友信彼为心友而信赖彼彼人如是此居士或居士子思惟信赖我之时见彼独居则以利刀以夺其命

四〇

友焰摩迦汝意如何彼人到此居士或居士子之处到而如是言『尊者我奉侍汝』之时彼为害者耶为害者而且不知为我害者耶

四一

彼奉侍早起晚睡事敬爱语以令喜悦时彼乃为害者耶为害者而且不知为我害者耶

四二

见彼之独居以利刀夺其命时彼为害者耶为害者而且不知为我害者耶

「友如是

四三

「友如是无闻凡夫不见圣人不知圣人之法不顺圣人之法不见善知识不知善知识之法不顺善知识之法故观色是我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P.114]观受识是我我以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

四四

彼不如实知无常之色色为无常不如实知无常之受受为无常不如实知无常之想行为无常不如实知无常之识识为无常

四五

不如实知苦为色色为苦不如实知苦为受识为苦

四六

不如实知无我之色色为无我不如实知无我之受识为无我

四七

不如实知有为之色色为有为不如实知有为之受识为有为

四八

不如实知害者之色色为害者不如实知害者之受识为害者

四九

彼摄持依色执为我体摄持依执受识为我体彼依执此五取蕴以资长夜不利苦恼

五〇

有闻之圣弟子以见圣人乃至顺善知识之法不观色是我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不观受识是我我以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

[P.115]五一

彼如实知无常之色为色是无常如实知无常之受为识是无常

五二

如实知苦之色为色是苦如实知苦之受为识是苦

五三

如实知无我之色为色是无我如实知无我之受为识是无我

五四

如实知有为之色为色是有为如实知有为之受识为识是有为

五五

如实知害者之色为色是害者如实知害者之受为识是害者

五六

彼不摄持不依色执为我体不摄持不依受执为我体彼不依执此五取蕴而资长夜利益安乐

五七

「友舍利弗若诸具寿如是哀愍欲利益以教导教诫同梵行者则等于此我于此闻具寿舍利弗所说法无取著由诸漏得心解脱

五八

具寿舍利弗如是说已具寿焰摩迦喜悦而欢喜具寿舍利弗之所说

[P.116]〔八六〕第四 阿㝹罗度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毘舍离城大林重阁堂

其时具寿阿㝹罗度住离世尊不远之林间小屋

有众多之外道出家众到具寿阿㝹罗度之处到而与具寿阿㝹罗度俱相交谈庆慰可感铭欢喜之言而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彼诸外道出家众言具寿阿罗度曰

「友阿㝹罗度彼如来是最上人最胜人已获得最胜彼如来有施设此四句〔谓〕如来死后有耶或如来死后无耶或如来死后亦有亦无耶或如来死后非有非无耶

如是言已具寿阿㝹罗度言彼诸外道出家众曰

「友等彼如来是最上人最胜人已获得最胜彼如来不用施设此四句〔谓〕如来死后有耶或如来死后无耶或如来死后亦有亦无耶或如来死后非有非无耶

如是言已彼诸外道出家众言于具寿阿㝹罗度曰

「此比丘乃新參而出家未久或若长老则愚痴不聪明

诸外道出家众言新參言愚痴以毁骂具寿阿㝹罗度即从座起而去

[P.117]

彼诸外道出家众离去未久具寿阿㝹罗度乃生思念

「若彼诸外道出家众重来问我我将如何作答为彼诸外道出家众说世尊之所说不以非实谗诬世尊以随法说法以顺法之顺正说不得令堕呵责处

具寿阿㝹罗度来诣世尊之住处诣而乃至

一〇

于一面坐之具寿阿㝹罗度白世尊曰

「大德我住离世尊不远之林间小屋大德有众多外道出家众来到我处言我曰『友阿㝹罗度彼如来是最上人最胜人已获得最胜彼如来有施设此四句〔谓〕「如来死后有耶乃至如来死后非有非无耶」』

一一

大德如是言已我言彼诸外道出家众曰『友等彼如来是最上人最胜人已获得最胜彼如来不用施设此四句〔谓〕「如来死后有耶乃至如来死后非有非无」』

一二

大德如是言已彼诸外道出家众言我曰『此比丘乃新參而出家未久或若长老则愚痴不聪明

一三

大德彼诸外道出家众言新參言愚痴以毁骂我即从座起而去

[P.118]一四

大德彼诸外道众出家离去未久我乃生思念『若彼诸外道出家众重来问我我将如何作答为彼诸外道出家众说世尊之所说不以非实谗诬世尊以随法说法以顺法之顺正说不得堕呵责处』」

一五

「阿㝹罗度汝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乃至

一六

「是故于是处乃至

一七

如是观之乃至不受后有

一八

「阿㝹罗度汝意如何观色是如来耶

「大德不也

「观受识是如来耶

「大德不也

一九

「阿㝹罗度汝意如何观色中有如来耶

「大德不也

「观离色有如来耶

「大德不也

「观受识中有如来耶

「大德不也

「观离识有如来耶

「大德不也

二〇

「阿㝹罗度汝意如何见此如来无色无受无想无行无识耶

「大德不也

二一

「阿㝹罗度汝于是处于现法不得真实之如来汝得说『友等彼如来[P.119]乃最上人最胜人已获得最胜彼如来不用施设此四句〔谓〕「如来死后有耶或如来死后无耶或如来死后亦有亦无耶或如来死后非有非无耶」』」

「大德不也

二二

「善哉善哉阿㝹罗度阿㝹罗度以前及现在我乃施设苦与苦之灭

〔八七〕第五 跋迦梨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迦兰陀迦园

其时具寿跋迦梨住陶师之家患重疾病而甚痛苦

具寿跋迦梨告诸侍者言

「友等去诣世尊之住处诣而以我语头面顶礼世尊足而白言『大德跋迦梨比丘患重疾病困苦彼以头面礼世尊足』再如是白之『大德世尊愿以哀愍故请来跋迦梨之处』」

「唯唯」彼诸比丘应诺具寿跋迦梨去而诣世尊之住处诣而敬礼世尊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彼诸比丘白世尊曰

「大德跋迦梨比丘患重疾病而甚痛苦彼以头面礼世尊足复言曰『大德愿以哀愍故请来跋迦梨之处』」

世尊默然而听许

世尊著下衣持钵往具寿跋迦梨之处

[P.120]

具寿跋迦梨遥见世尊来见而起床

世尊言跋迦梨曰

「止止具寿跋迦梨勿起床此处有设座我坐此处

世尊坐于所设之坐

坐而世尊言具寿跋迦梨曰

「跋迦梨堪忍否足否苦受之损为不增耶知损失而不知增长耶

「大德不忍不足苦受增而不损知增长而不知损失

一〇

「跋迦梨有少分之恶作否有少分之追悔否

「大德实不少恶作不少追悔

一一

「跋迦梨汝于自戒有所责否

「大德我于自戒无所责

一二

「跋迦梨若于自戒无所责者有何恶作有何追悔

「大德欲诣见世尊已久但虽欲往见世尊唯我身缺乏力

一三

「止止跋迦梨何必见此烂坏之身跋迦梨得见法者则见我见我者乃见法跋迦梨见法则见我见我乃见法

一四

跋迦梨汝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P.121]「大德是无常

「受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一五~一六

「是故于此处如是观者则知不再受后有

一七

世尊以此教法教导具寿跋迦梨则从座起而向鹫峰山去

一八

世尊离去后未久而告诸侍者言

「友等以床载我至仙人黑石窟如我应如何思命终于屋内耶

一九

「唯唯」彼诸比丘应诺具寿跋迦梨即以床载具寿跋迦梨到仙人黑石窟

二〇

世尊于日分之余及斯夜住鹫峰山

二一

有二天神于深夜现殊妙之色相徧照鹫峰山来诣世尊之住处乃至立于一面

二二

立于一面之一天神白世尊曰

「大德跋迦梨比丘思念解脱

二三

第二天神白世尊曰

「大德彼必善解脱而解脱

二四

二天神如是言如是而敬礼世尊右绕即灭其处

二五

世尊于斯夜过后告诸比丘言

诸比丘当往跋迦梨之处往而如是言跋迦梨曰「友跋迦梨世尊闻二天神[P.122]之语昨夜有二天神深夜现殊妙之色相徧照鹫峰山诣世尊之住处诣而敬礼世尊立于一面立一面之一天神白世尊言『大德跋迦梨比丘思念解脱』第二天神白世尊言『大德彼必善解脱而解脱』友跋迦梨世尊于汝作如是言『跋迦梨勿畏怖跋迦梨勿畏怖汝之死非恶汝之命终非恶』」

二六

「唯然大德」彼诸比丘应诺世尊而往具寿跋迦梨之处往而言具寿跋迦梨曰

「友跋迦梨世尊闻二天神之语

二七

具寿跋迦梨告诸侍者曰

「友等我由床下我如何以想坐高座而聆闻彼世尊之教耶

二八

「唯唯」彼诸比丘应诺具寿跋迦梨则扶具寿跋迦梨下床

二九

「友昨夜有二天神于深夜乃至立于一面立于一面之一天神白佛言『大德跋迦梨比丘思解脱』第二天神白世尊言『大德彼善解脱而解脱』友跋迦梨世尊对汝如是言『跋迦梨勿畏怖跋迦梨勿畏怖汝之死非恶汝之命终非恶』」

三〇

「友等然则当以我语头面顶礼世尊之足而白言『大德跋迦梨比丘患重疾病而甚痛苦』以头面顶礼彼世尊之足而作如是白言『大德色是无常我不犹豫无常则苦者不疑惑无常苦变易之法我于此无欲无贪无爱而不疑惑[P.123]大德受是无常我不犹豫乃至无常我不犹豫无常则苦我不疑惑无常苦变易之法我于此无欲无贪无爱而不疑惑』」

三一

「唯唯大德」彼诸比丘应诺具寿跋迦梨而去

三二

诸比丘离去未久具寿跋迦梨以执持刀

三三

彼诸比丘来诣世尊之住处诣而坐于一面一面坐之彼诸比丘白世尊曰

「大德跋迦梨比丘患重疾病甚是痛苦彼以头面顶礼世尊之足复作如是白言『大德色是无常我不犹豫无常则苦我不疑惑无常苦变易之法我于此无欲无贪无欲而不疑惑识是无常我不犹豫无常则苦不为疑惑无常苦变易之法我于此无欲无贪无爱而不疑惑』」

三四

世尊告诸比丘言

「诸比丘我等往仙人黑石窟跋迦梨善男子持刀之处

「唯唯大德彼诸比丘应诺世尊

三五

世尊与众多比丘俱往仙人黑石窟

三六

世尊遥见具寿跋迦梨以肩屈于床上而卧

[P.124]三七

其时有黑云暗云行于东方行于西方行于北方行于南方行于上方行于下方行于四维

三八

世尊告诸比丘言

「诸比丘汝等见此黑云行于暗冥之东方行于西方行于北方行于南方行于上方行于下方行于四维耶

「大德如是

三九

「诸比丘此为魔波旬觅求跋迦梨善男子之识谓跋迦梨善男子之识止住于何处耶

四〇

诸比丘跋迦梨善男子其识不止住而般涅槃

〔八八〕阿湿波誓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迦兰陀园

其时具寿阿湿波誓住迦叶园患重疾病甚是痛苦

具寿阿湿波誓告诸侍者曰

「友等诣世尊之住处诣而以我语头面顶礼世尊之足而白言『大德阿湿波誓比丘重患疾病甚是痛苦彼以头面顶礼世尊之足』复如是白言『大德世尊愿哀愍故来阿湿波誓比丘之处』」

「唯唯」彼诸比丘应诺具寿阿湿波誓则往世尊之住处诣而敬礼世尊坐于一面

坐一面之彼诸比丘白世尊言

「大德阿湿波誓比丘疾病乃至大德世尊愿哀愍故请来阿湿波誓之处

世尊默然而听许

[P.125]

世尊暮时从宴默起往具寿阿湿波誓之处

具寿阿湿波誓遥见世尊之来见而起床

世尊言具寿阿湿波誓曰

「止止阿湿波誓勿起床此处有设座我坐此处

世尊坐于设座坐而世尊言于具寿阿湿波誓曰

「阿湿波誓堪忍否足否乃至知损失而不知增长否

一〇

「大德不堪忍乃至知增长而不知损失

一一

「阿湿波誓有少分之恶作否有少分之追悔否

「大德实不少恶作不少追悔

一二

「阿湿波誓汝于自戒有所责否

「大德我于自戒无所责

一三

「阿湿波誓若汝于自戒无所责者有何恶作有何追悔

「大德我前未病时住于止身行今不能获得三昧大德不能获得三昧如是思惟『我岂无退失』」

一四

「阿湿波誓沙门婆罗门三昧坚固三昧平等者若不获得三昧则如是思惟『我岂无退失耶』」

一五~一八

「阿湿波誓汝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乃至

[P.126]一九

乃至

二〇

是故于此处乃至

二一

作如是观知不再受后有

二二

彼若感受乐受者知是无常知非所耽著知非所欢喜感受苦受者知是无常知非所耽著知非所欢喜感不苦不乐受者知是无常知非所欢喜

二三

彼若感受乐受者则感受离系感受苦受者则感受离系感受不苦不乐受者则感受离系

二四

彼感受身以边际为受而知感受身以边际为受感受命以边际为受而知感受命以边际为受身坏命终之后于此处知一切之受非所欢喜而清凉

二五

「阿湿波誓譬如油炷缘油灯而燃彼油炷尽时食无而消阿湿波誓如是比丘感受身以边际为受而知感受身以边际为受感受命以边际为受而知感受命以边际为受身坏命尽后于此处知一切受非所欢喜而清凉

〔八九〕差摩

尔时众多之长老比丘住拘睒弥国瞿师多罗园

其时具寿差摩住跋陀梨园患重病甚是痛苦

[P.127]

诸长老比丘暮时从宴默起告具寿陀娑曰

「友陀娑往差摩比丘之处往而言于差摩比丘曰『友等诸长老言汝「友堪忍否足否苦受损而不增知损失不知增长否」』」

「唯唯友等」具寿陀娑应诺诸长老比丘而往具寿差摩之处往而言具寿差摩曰

「友差摩诸长老言汝『友堪忍否不知增长否』」

「友不忍不足乃至知增长而不知损失

具寿陀娑往诸长老比丘之处往而言于诸长老比丘曰

「友等差摩比丘言『友不堪忍乃至知增长而不知损失』」

「友陀娑往差摩比丘之处往而言于差摩比丘曰『友差摩诸长老言于汝「友世尊说示五取蕴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是具寿差摩观此五取蕴有少分之我或我所耶」』」

「唯唯友等」具寿陀娑应诺诸长老比丘往具寿差摩之处往而乃至

「友诸长者言汝『友世尊说五取蕴色取蕴乃至识取蕴具寿差摩观此五取蕴有少分之我或我所否』」

[P.128]

「友世尊说五取蕴谓色取蕴乃至识取蕴友等我不观此五取蕴有少分之我或我所

一〇

具寿陀娑往诸长老比丘之处往而言诸长老比丘曰

「友等差摩比丘言『友等世尊说五取蕴色蕴乃至识蕴友等我不观此五取蕴有少分之我或我所』」

一一

「友陀娑往差摩比丘之处往而言差摩比丘『友差摩诸长老言汝「友世尊说五取蕴谓色取蕴乃至识取蕴具寿差摩若不观此五取蕴有少分之我或我所者具寿差摩乃漏尽阿罗汉」』」

一二

「唯唯友等」具寿陀娑应诺长者比丘往具寿差摩之处乃至

友差摩诸长老言汝「友世尊说五取蕴色取蕴乃至识取蕴具寿差摩若不观此五取蕴有少分之我或我所者具寿差摩乃漏尽之阿罗汉

一三

「友等世尊说五取蕴色取蕴乃至识取蕴友等我于此五取蕴不观有少分之我或我所而非漏尽之阿罗汉友等我虽证于五取蕴有我而非观此为我有

[P.129]一四

具寿陀娑往诸长比丘之处言诸长老比丘

「友等差摩比丘言『友等世尊说五取蕴色取蕴乃至识取蕴友等我不观此五取蕴有少分之我或我所而非漏尽之阿罗汉友等我虽证于五取蕴有我而非观此为我有』」

一五

「友陀娑往差摩比丘之处往而言于差摩比丘曰『友差摩诸长老言汝「友差摩汝说为有我以何者说为有我耶说色是我耶说离色有我耶说受识是我耶说离识有我耶友差摩汝说为有我以何者说为有我耶」』」

一六

「唯唯友等」具寿陀娑应诺长老比丘往具寿差摩之处往而言于具寿差摩

「友差摩诸长老言汝『友差摩汝说有我以何者说为有我耶说色为我耶说离色有我耶说受识是有我耶说离识有我耶友差摩汝说有我以说何为有我耶』」

一七

「且止友陀娑何以如是令驱驰耶取杖来我自往诸长老比丘之住处

一八

具寿差摩扶搋往诸长老比丘之住处往而与诸长老比丘俱相交谈庆慰欢喜感铭之语后坐于一面

[P.130]一九

坐一面时诸长老比丘言于具寿差摩曰

「友差摩汝说为有我以何者说为有我耶说色是我耶说离色有我耶说受识是我耶说离识有我耶友差摩汝说为有我者以何者说为有我耶

二〇

「友等我非说色是我非说受识是我非说离识有我友等我虽证于五取蕴为有我但非观此为我有

二一

友等譬如优钵罗钵昙摩分陀利华之香若有人说瓣有香有香花蕊有香者为等说乎

「友此事不然

「友等如何答者方为正答耶

「友以答华有香方为正答

二二

「友等如是我非说色是我非说离色有我非说受识有我非说离识有我友等我虽证于五取蕴有我而非观此为我有

二三

友等圣弟子虽已断五下分结但随伴五取蕴之我慢我欲我随眠未断[P.131]彼于后时于五取蕴观生灭而住〔谓〕此是色此是色集此是色灭此是受此是识集此是识灭

二四

彼若于此五取蕴观生灭而住者随伴五取蕴之我慢我欲我随眠之未断者达永断

二五

友等譬如染汙尘垢之衣主者以此交与洗衣者洗衣者将此用盐汤灰水牛粪平均摩擦而再以净水洗濯之

二六

彼衣虽然清净洁白然此随伴之盐臭灰臭牛粪臭未断洗衣者将此交与主者置于箧中以香薰此则随伴此之盐臭灰臭牛粪臭之未断者而达永断

二七

友等如是圣弟子虽已断五下分结未断随伴五取蕴之我慢我欲我随眠彼于后时于五取蕴观生灭而住〔谓〕此是色此是色集此是色灭此是受此是识集此是识灭彼若于五取蕴观生灭而住者则于随伴五取蕴之我慢我欲我随眠之未断者达永断

二八

如是说已诸长老比丘言于具寿差摩曰

[P.132]「我等非欲娆乱具寿差摩而问然具寿差摩能广说示教立说开显分別显發彼世尊之教

二九

具寿差摩即广说示教立说开显分別显彼世尊之教

三〇

具寿差摩如是说已诸长老比丘喜悦欢喜具寿差摩之所说

三一

说如是说时六十位长老比丘及具寿无取著而从诸漏得心解脱

〔九〇〕第八 阐陀

尔时有众多长老比丘住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野苑

具寿阐陀暮时从静座而起持键由精舍去至精舍言于诸长老比丘曰

「诸长老比丘请教导我诸具寿长老请教导我诸具寿长老请为我说法以使我得观于法

如是言已诸长老比丘言于具寿阐陀曰

「友阐陀色是无常受是无常想是无常行是无常识是无常色是无我识是无我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

具寿阐陀乃思惟

「我亦如是思惟『色是无常识是无常色是无我[P.133]识是无我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

然而于一切行寂止一切依定弃爱尽离欲灭尽涅槃我心不进不澄不安住不解脱则生恐惧取著意退转而思『若然者以何为我体耶』然而观于法者则不然以谁为我说法有使我观于法者耶

具寿阐陀思惟

「彼具寿阿难住拘睒弥国瞿师罗园与师及诸同梵行知识所赞叹尊重具寿阿难能为我说法以使我观于法我如是信赖具寿阿难我应往具寿阿难之处

具寿阐陀收藏卧坐具持钵往拘睒弥国瞿师罗园具寿阿难之处往而与具寿阿难俱相交谈庆慰乃至

一面坐之具寿阐陀言具寿阿难

「友阿难我有时住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野苑于时我从静坐起持键由精舍去至精舍言于诸长老比丘『诸具寿长老请教导我请说法令我得观于法

如是言已诸长老比丘谓我曰『友阐陀色是无常识是无常色是无我乃至识是无我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

[P.134]一〇

我乃思惟『我亦如是思惟色是无常乃至识是无常色是无我识是无我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

一一

然而于一切行寂止一切依定弃爱尽离欲灭尽涅槃我心不进不澄不安住不解脱生恐惧取著意退转则思『苦然者何为我体耶』然而观于法者则不然谁为我说法有使我观于法者耶

一二

我乃思惟『彼具寿阿难住拘睒弥国瞿师罗园师及诸同梵行知识所赞叹尊重具寿阿难能为我说法以使我观法我如是信赖具寿阿难我应往具寿阿难之处

一三

具寿阿难请教导我具寿阿难请教诫我具寿阿难请为我说法以使我观法

一四

「我如是喜悦具寿阐陀具寿阐陀显现以破除障碍者阐陀谛听汝足堪知法

一五

具寿阐陀知「我堪知法」如是则得广大欢喜胜喜

一六

「友阐陀我亲自闻于世尊亲自教导于迦旃延比丘

[P.135]『迦旃延此世间多依二〔边〕或有或无迦旃延若以正慧如实观世间之集者于世间不生无见迦旃延若以正慧如实观世间之灭者于世间不生有见迦旃延此世间多为近倚取著现贪所缚然而不接近此近倚取著意之摄受现贪随眠则不取著则不摄受「我体」现生者则苦生现灭者则苦灭不疑惑不犹豫无其他缘而智生迦旃延如是为正见

一七

迦旃延〔一切是有〕者此是一边〔一切是无〕者此是一边迦旃延如来离此二边依中而说法「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乃至如是而有此一切苦蕴之集然而无余离灭无明则行灭乃至如是而有此一切苦蕴之灭」』

一八

友阿难如是具寿为同梵行者欲哀愍利益所说教导教诫者我亦闻具寿阿难之说法而现观于法

〔九一〕第九 罗睺罗(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国乃至

具寿罗睺罗来诣世尊之处诣而乃至

[P.136]

坐于一面之具寿罗睺罗白世尊曰

「大德如何知如何观者于此有识之身及外之一切相得灭我慢我所慢慢随眠耶

「罗睺罗一切色之过去未来现在内外近者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如是以正慧作如实观

五~七

一切之受

识之过去未来现在乃至此非我此非我所此非我体如是以正慧作如实观

罗睺罗如是知如是观者于此有识之身及外之一切相得灭我慢我所慢慢随眠

〔九二〕罗睺罗(二)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坐于一面之具寿罗睺罗白世尊曰

「大德如何知如何观者于此有识之身及外之一切相得灭我慢我所慢慢随以超种种相得寂静而善解脱耶

「罗睺罗一切色之过去未来现在乃至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如是以正慧作如实观者则无取著而解脱

五~七

一切之受

[P.137]

识之过去未来现在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如是以正慧作如实观者则无取著而解脱

罗睺罗如是知如是观者于此有识之身及外之一切相得灭我慢我所慢慢随眠以超种种相得寂静而善解脱

第四长老品〔终〕

此品之摄颂曰

阿难与低舍     以及焰摩迦
及阿㝹罗度     乃至跋迦梨
阿湿婆誓与     差摩并阐陀
他二罗睺罗     依此以说品

第五 华品

〔九三〕第一 河流

一~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譬如山间之河流处多漂没流远水势急其两岸有生苇草者即分散下垂于河中有生茅草者即分散下垂于河中有生灯心草者即分散下垂于河中有生香草者即分散下垂于河中

有人被漂流若捉执苇草者即坏由此因缘则堕于灾厄苦难若捉执茅草[P.138]灯心草香草木者则坏由此因缘堕于灾厄苦难

诸比丘如是无闻之凡夫不见圣人不知圣人之法不顺圣人之法不见善知识不知善知识不顺善知识之法以观色是我我有色色中有我我中有色彼色坏由此因缘则堕于灾厄苦难

六~八

观识是我我有识我中有识识中有我彼识坏由此因缘堕于灾厄困难

一〇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一一~一四

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一五

「诸比丘是故于此乃至

一六

如是观乃至知更不受后有

〔九四〕第二 华(增长)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我不与世间诤世间与我诤诸比丘法语者不与世间任何人诤

诸比丘世间之智者不许有者我亦言无诸比丘世间之智者许有者我亦言有

诸比丘何以世间之智者不许有者我亦言无耶

[P.139]

诸比丘世间之智者不许有于色是常永住而有不变易之法我亦言无

七~九

一〇

世间之智者不许有于识是常永住而有不变易之法我亦言无

一一

诸比丘如是我所言无者世间之智者亦许无有

一二

诸比丘何以世间之智者许有我亦言有耶

一三

诸比丘世间之智者许有于色是无常苦而有变易之法我亦言有

一四~一六

乃至

一七

世间之智者许有于识是无常苦而有变易之法者我亦言有

一八

诸比丘如是我言有者世间之智者亦许有有

一九

诸比丘于世间有世间法如来现等觉现观于此而说现等觉现观示教立说开显分別显發

二〇

诸比丘何以于世间有世间法如来为现等觉现观于此而说现等觉现观示教立说开显分別显發耶

二一

诸比丘色是世间之世间法如来现等觉现观于此而说现等觉现观示教[P.140]立说开显分別显發诸比丘如来如是说示教立说开显分別显發有不知不见者我如何于此愚痴盲暗无眼之凡夫而不知不见

二二

诸比丘受是世间之世间法

二三

诸比丘想是世间之世间法

二四

诸比丘行是世间之世间法

二五

诸比丘识是世间之世间法如来现等觉现观于此而说现等觉现观示教立说开显分別显發诸比丘如来如是说示教立说开显分別显發有不知不见者我如何于此愚痴盲暗无眼之凡夫而不知不见

二六

诸比丘譬如优钵罗钵昙摩分陀利华生于水中长于水中由水显现而不为所染而立

二七

诸比丘如是如来长于世间胜于世间而不染于世间而住

〔九五〕第三 泡沫

尔时世尊住阿毘陀处之恒河边

于此世尊告诸比丘曰

「诸比丘譬如此恒河起大聚沫具眼之士夫见此观之则如理于观察彼见于此观之如理于观察无所有无实无坚固诸比丘如何于聚沫有坚实耶

诸比丘如是色有过去未来现在乃至比丘见此观之[P.141]如理于观察无所有无实无坚固诸比丘如何于色有坚实焉

诸比丘譬如秋季降大雨于水上泡沫之生灭具眼之士夫见此观之如理于观察彼见此观之如理于观察无所有无实无坚固诸比丘如何于水泡有坚实焉

诸比丘有如是受之过去未来现在乃至比丘见此观之如理于观察彼见此观之如理于观察无所有无实无坚固诸比丘如何受有坚实焉

诸比丘譬如暑季之最终月日盛中时阳燄流动具眼之士夫见此观之如理于观察彼见此观之如理于观察无所有无实乃至诸比丘如何于阳燄有坚实焉

诸比丘有如是想之乃至

诸比丘譬如有士夫欲〔得〕坚固之材求坚固之材持利斧往寻求坚固之材而入林中〔忽〕见彼处有直立之大芭蕉树新鲜而无核心彼伐此根伐根亦伐顶伐顶而剥其树皮彼剥树皮连肤亦不得何况坚实焉

[P.142]一〇

具眼之士夫见此观之如理于观察彼见于此观之如理于观察则无所有无实无坚固诸比丘如何以芭蕉树有坚实焉

一一

诸比丘有如是行之过去未来现在乃至比丘见此观之如理于观察彼见此观之如理于观察则无所有无实无坚固诸比丘如何于行有坚实焉

一二

诸比丘譬如幻师或幻师弟子于四衢道现幻具眼之士夫见此观之如理于观察彼见此观之如理于观察则无所有无实无坚固诸比丘如何有幻之坚实焉

一三

诸比丘有如是识之过去未来现在乃至比丘见此观之如理于观察彼见此观之如理于观察则无所有无实无坚固诸比丘如何有识之坚实焉

一四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如是观之而厌患于色厌患于受厌患而离欲离欲而解脱解脱而解脱已则智生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一五

世尊如是言善逝如是言已师更言曰

(一)色乃如聚沫
受乃如水泡
想乃如阳燄
行则如芭蕉
识则如幻事
日种尊所说
(二)若周匝而观
如理察诸法
如理观见时
无所有无实
[P.143](三)此身始皆然
大慧者所说
若以离三法
应观色弃物
(四)三为寿暖识
若以离此身
弃之无回顾
无思食他物
(五)如是身相续
此愚说幻事
杀者始称名
坚固此处无
(六)比丘勤精进
观察是诸蕴
昼固比日夜
有正知系念
(七)一切结应断
为己归依处
犹如燃头想
应希不动境

〔九六〕第四 牛粪

一~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有一人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言

「大德有少分色是常永住而不变易法有相似永住而应正住者耶

大德有少分受是常永住而不变易法相似永住而应正住者耶

大德有少分想是乃至

大德有少分行是常永住而不变易法相似永住而应正住者耶

[P.144]

大德有少分识是常永住而不变易法相似永住而应正住者耶

「比丘无有少分色是常永住而有不变易法相似永住应正住者

一〇~一三

比丘无有少分受识是常永住而不变易法相似永住而应正住者

一四

世尊手执小牛粪抟以告彼比丘曰

一五

「比丘无有如是分之自性获得常永住而有不变易之法相似永住而应正住者

一六

比丘若有如是分之自性获得常永住而有不变易法者梵行住者则无能正尽苦比丘无有如是分之自性获得常永住而有不变易法故梵行住者有能正尽苦

一七

比丘于前生我为刹帝利之灌顶王比丘我为刹帝利之灌顶王时有八万四千之都城拘舍婆提城为上首

一八

比丘我为刹帝利之灌顶王时有八万四千之宫殿达摩殿为上首

一九

比丘我为刹帝利之灌顶王时有八万四千之重阁摩诃由诃阁为上首

二〇

比丘我为刹帝利之灌顶王时有八万四千之床乃牙之所成坚材之所成金所成银所成铺以深毛之黑毛毡铺以白羊毛毯以铺有花样之羊毛布[P.145]以迦达利鹿之最胜毛毯于上具张盖两侧有丹枕

二一

比丘我为刹帝利之灌顶王时有八万四千之象以金庄严之以具金幢金网覆于上布萨象为上首

二二

比丘我为刹帝利之灌顶王时有八万四千之马以金庄严之具以金幢金网覆于上婆罗诃马王为上首

二三

比丘我为刹帝利之灌顶王时有八万四千之车以金庄严之具以金幢金网覆于上毘阇那难提车为上首

二四

比丘我为刹帝利之灌顶王时有八万四千之摩尼珠珠宝为上首

二五

比丘乃至有八万四千之女须跋陀妃为上首

二六

比丘乃至有八万四千之刹帝利从臣而主兵臣宝为上首

二七

比丘乃至有八万四千之乳牛以黄麻庄严之具以之搾乳桶

二八

比丘乃至有八万四千俱底之衣服是刍摩细衣憍奢耶细衣钦婆罗细衣古贝细衣

二九

比丘乃至有八万四千之釜饮食以供朝夕饮食

三〇

复次比丘其时有八万四千之都城我唯居一都城即拘舍婆提城

[P.146]三一

比丘其时有八万四千之宫殿我唯居一宫殿则达摩殿

三二

比丘其时有八万四千之重阁我唯居一重阁即摩诃由诃阁

三三

比丘其时有八万四千之床我唯用牙所成或坚材所成或金所成或银所成

三四

比丘其时虽有八万四千之象我唯乘一象即布萨象

三五

比丘其时虽有八万四千之马我唯乘一马即婆罗诃马王

三六

比丘其时虽有八万四千之车我唯乘一车即毘阇那难提车

三七

比丘其时虽八万四千之女唯一之女奉侍于我即刹帝利女或耶罗美迦女

三八

比丘其时虽有八万四千俱底之衣服我唯著一套衣即刍摩细衣或憍奢耶细衣或钦婆罗细衣或古贝细衣

三九

比丘虽有八万四千之釜饮食我唯食一釜食乃至那厘量之饭及于此相应之羹

四〇

比丘一切诸行皆为过去而灭尽所变易

四一

比丘如是诸行是无常也比丘如是诸行是无恒比丘如是诸行是不安

[P.147]四二

比丘故应厌患应离应解脱于一切诸行

〔九七〕第五 指尖

一~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乃至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言

「大德有少分之色是常不变易法而相似永住之应正住者耶

大德有少分之受乃至

大德有少分之想乃至

大德有少分之行乃至

大德有少分之识是常不变易法而相似永住之应正住者耶

「比丘无有少分之色是常永住不变易法而相似永住之应正住者

一〇~一三

比丘无有少分之受识是常永住不变易法而相似永住之应正住者

一四

世尊于指尖置少许之尘告彼比丘曰

一五

比丘无有如是分之色是常永住不变易法而相似永住之应正住者

比丘若有如是分之色是常永住不变易法者即无梵行者能正尽苦比丘然而无有如是分之色是常永住不变易法者故有梵行者能正尽苦

[P.148]一六

比丘无有如是分之受是常永住不变易法而相似永住之应正住者

比丘若有如是分之受是常永住不变易法者梵行住即不能正尽苦比丘然而无有如是分之受是常永住不变易法者故梵行住能正尽苦

一七

比丘无有如是分之想乃至

一八

比丘无有如是分之行是常永住不变易法而相似永住之应正住

比丘若有如是分之行是常永住不变易法者梵行住即不能正尽苦比丘然而无有如是分之行是常永住不变易法故梵行住能正尽苦

一九

比丘无有如是分之识是常永住不变易法而相似永住之应正住者

比丘若有如是分之识是常永住不变易法者梵行住即不能正尽苦比丘然而无有如是分之识是常永住不变易法故梵行住能正尽苦

二〇

比丘汝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受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P.149]「大德是无常

二一

「比丘是故于此处乃至

二二

如是观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九八〕第六 清净(海)

一~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乃至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言

「大德有少分之色是常不变易法相似永住而应正住者耶

五~八

大德有少分之受识是常永住不变易法有相似永住而应正住者耶

「比丘无有少分之色是常永住不变易法相似永住而应正住者

一〇~一三

比丘无有少分之受识是常永住不变易法相似永住而应正住者

〔九九〕第七 系绳(一)

一~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轮回乃由无始来众生为无明所盖渴爱所系流转轮回而不知其前际

诸比丘大海有乾枯归无之时诸比丘而我不说无明所盖渴爱所系流转轮回之众生有苦之边际

[P.150]

诸比丘须弥山王有崩落归无之时诸比丘而我不说无明所盖渴爱所系流转轮回之众生有苦之边际

诸比丘大地有败坏归无之时诸比丘而我不说无明所盖渴爱所系流转轮回之众生有苦之边际

诸比丘譬如狗坚固缚于绳以系于杙柱而彼轮转绕于杙柱诸比丘如是无闻之凡夫不见圣人乃至不顺善知识之法以见色是我乃至识是我我乃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彼以绕色轮转以绕受识轮转而不解脱于色不解脱于受不解脱于想不解脱于行不解脱于识不解脱于生不解脱于苦

诸比丘然而有闻之圣弟子见圣人乃至顺善知识之法不见色是我乃至识是我我乃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彼不绕色轮转不绕受识轮转彼不绕色不轮转〔不绕受识不轮转〕而解脱于色解脱于受解脱于想解脱于行解脱于识解脱于生解脱于苦

[P.151]〔一〇〇〕第八 系绳(二)

一~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轮回乃由无始来众生为无明所盖渴爱所系流转轮回而不知其前际

诸比丘譬如狗坚固缚于绳系于杙柱彼坐者顺杙柱而坐卧者顺杙柱而卧

诸比丘如是无闻之凡夫见于色此是我所是我是我体见于受识此是我所是我是我体若彼行者即顺于五取蕴而行住者即顺于五取蕴而住坐者即顺于五取蕴而坐卧者即顺于五取蕴而卧

诸比丘是故应常常观察自心此心长夜染于贪欲嗔恚愚痴诸比丘因心受染故众生受染心净故众生净

诸比丘汝等曾见名『行』之画

「大德如是

「诸比丘彼名『行』之画乃心之所思诸比丘心比其『行』画更多彩

诸比丘是故应常常观察自心此心长夜染于贪欲嗔恚愚痴诸比丘心受染故众生受染心净故众生净

[P.152]

诸比丘我不见于他类如种种畜生之多样诸比丘畜生亦心之所思诸比丘心亦比彼畜生更多种

一〇

诸比丘是故应常常观察自心此心长夜染于贪欲嗔恚愚痴诸比丘心受染故众生受染心净故众生净

一一

诸比丘譬如染丝者或画师用染料胭脂姜黄善磨之板布片以画男女之像肢节悉现诸比丘如是之无闻凡夫反覆而起色起受

一二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受乃至

一三~一四

诸比丘是故于此处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一〇一〕第九 手斧之柄(船舶)

一~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我说知见而诸漏灭尽非不知不见

诸比丘以如何知见而尽诸漏耶此是色此是色之集此是色之灭此是[P.153]识也此是识之集此是识之灭诸比丘如是知见而尽诸漏

诸比丘若比丘不勤勉修习而住者虽希望『无执取而心得解脱诸漏』无执取而心不得解脱诸漏

所以者何应言不修习故不修习于何耶不修习四念处不修习四正勤不修习四神足不修习五根不修习五力不修习七觉支不修习八支圣道故

诸比丘譬如有八十二之鷄卵鷄则不正孵抱于此不正暖之不正孵之

彼鷄虽希望『雏能以足鷄冠或口嘴以破卵壳安稳而出生』彼雏却不能以足鷄冠或口嘴以破卵壳安稳而出生

所以者何诸比丘虽有如是八十二之鷄卵鷄则不正抱于此不正暖之不正孵故

一〇

诸比丘如是若比丘不勤勉修习而住者虽希望『无执取而心得诸漏解脱』无执取而心不得诸漏解脱

一一

所以者何应言不修习故不修习于何耶不修习四念处乃至不修习八支圣道故

[P.154]一二

诸比丘若比丘勤勉修习而住者虽不希望『无执取而心得诸漏解脱』无执取而心得诸漏解脱

一三

所以者何应言修习故修习于何耶修习四念处修习四正勤修习四神足修习五根修习五力修习七觉支修习八支圣道故

一四

诸比丘譬如有八十二之鷄卵鷄乃正抱于此正暖之正孵之彼鷄虽不希望『雏以足鷄冠或口嘴破其卵壳令安稳出生』彼雏能以足鷄冠或口嘴破其卵壳安稳出生

一五

所以者何诸比丘如是八十二之鷄卵鷄乃正抱于此正孵故

一六

诸比丘如是若比丘勤勉修习而住者虽不希望『无执取而心得诸漏解脱』无执取而心解脱诸漏

一七

所以者何应言修习故修习于何耶修习四念处乃至修习八支圣道故

一八

诸比丘譬如石匠或石工匠弟子之斧柄现其指迹现其母指迹彼虽不知『我手握斧柄所损今日几许昨日几许明日几许』而只知损之损

[P.155]一九

诸比丘如是若比丘勤勉修习而住者虽不知『我漏之尽今日几许昨日几许明日几许』以知漏之尽

二〇

诸比丘譬如海上有船舶以籐缀缚而漂流于六月水上冬则漂著于陆地缀缚被风日所曝彼缀缚又被云雨所沾容易耗损腐败

二一

诸比丘如是若比丘勤勉修习而住者诸结容易损耗腐败

〔一〇二〕第十 无常性(想)

一~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以修习无常想多习者永尽一切欲贪永尽一切色贪永尽一切有贪永尽一切无明永断一切我慢

诸比丘譬如田夫秋时执大犁而耕以断一切生长之根诸比丘如是修习无常想多习者永尽一切欲贪永尽一切色欲永尽一切有贪永尽一切无明永断一切我慢

诸比丘譬如割婆罗波草人割波罗波草以捉其端而振动上下振动左右振动而弃之诸比丘如是修习无常想乃至

[P.156]

诸比丘譬如庵罗果脱离于树干著于树干之庵罗果悉随于此诸比丘如是修习无常想乃至

诸比丘譬如重阁之一切重簷之向于屋顶趣于屋顶集于屋顶以屋顶为最上诸比丘如是修习无常想乃至

诸比丘譬如诸根香中以随时檀为最上诸比丘如是修习无常想乃至

诸比丘譬如诸核香中以赤檀为最上诸比丘如是修习无常想乃至

一〇

诸比丘譬如诸华香中以夏生之花为最上诸比丘如是修习无常想乃至

一一

诸比丘譬如诸小王悉随属于转轮王转轮王为其最上诸比丘如是修习无常想乃至

一二

诸比丘譬如诸星之光明悉不应于月光十六分之一以月光为其最上诸比丘如是修习无常想乃至

一三

诸比丘譬如秋时空豁无云时日升于苍天以除一切虚空之暗冥辉耀热照诸比丘如是修习无常想多习者永尽一切欲贪永尽一切色贪永尽一切有贪永尽一切无明永断一切我慢

[P.157]一四

诸比丘如何修习无常想如何多修习者永尽一切欲贪乃至永断一切我慢耶

一五

此是色此是色之集此是色之灭此是受识之集此是识之灭

一六

诸比丘如是修习无常想如是多习者永尽一切欲贪永尽一切色贪永尽有贪永尽一切无明永断一切我慢

(第五)华品(终)

此品之摄颂

河流华泡沫
牛粪与指尖
清净二系绳
手斧柄无常
中五十经终

中五十经品之摄颂

封滞阿罗汉
所食长老名
以为华品名
第二五十经

第三 后五十经

第一 边品

〔一〇三〕第一 边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P.158]

「诸比丘有四边以何为四耶有身边有身集边有灭边有顺身灭道边是

诸比丘何为有身边耶名五取蕴以何为五耶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是诸比丘此名为有身边

诸比丘以何为有身集边耶当来有之渴与爱喜贪俱而为乐著于彼彼是欲爱有爱非有爱诸比丘此名为有身集边

诸比丘以何为有身灭边耶彼渴爱之无余离欲灭尽舍离定弃解脱无著是诸比丘此名为有身灭边

诸比丘何为有顺身灭道边耶即八支圣道是正见乃至正定是诸比丘此名为有顺身灭道边

诸比丘有如是之四边

〔一〇四〕第二 苦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我为汝等说苦苦集苦灭顺苦灭道谛听

诸比丘以何为苦耶名五取蕴以何为五耶色取蕴乃至识取蕴是诸比丘此名为苦

诸比丘以何为苦集耶当来有之渴爱乃至非有爱是诸比丘此名为苦集

诸比丘以何为苦灭耶彼渴爱之无余离欲灭尽舍离定弃解脱无著诸比丘此名为苦灭

[P.159]

诸比丘以何为顺苦灭道耶即八支圣道是正见乃至正定诸比丘此名为顺苦灭道

〔一〇五〕第三 有身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我为汝等说有身有身之集有身之灭有顺身灭之道谛听

诸比丘以何为有身耶名为五取蕴以何为五耶色取蕴乃至识取蕴是诸比丘此名为有身

诸比丘以何为有身之集耶当来有之渴爱乃至诸比丘此名为有身之集

诸比丘以何为有身之灭耶彼渴爱之乃至诸比丘此名为有身之灭

七~八

诸比丘以何为有顺身灭之道耶即八支圣道是正见乃至正定诸比丘此名为有顺身灭之道

〔一〇六〕第四 所徧知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为汝等〕说所知法徧智徧智人谛听

诸比丘以何为所知法耶诸比丘色是所知法识是所知法诸比丘如是名为所知法

[P.160]

诸比丘以何为徧智耶诸比丘乃贪欲之灭尽嗔恚之灭尽愚痴之灭尽也诸比丘如是名为徧智

诸比丘以何为徧知人耶乃名阿罗汉具寿之名某甲姓某甲者诸比丘如是名为徧知人

〔一〇七〕第五 沙门(一)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有五取蕴以何为五耶色取蕴乃至识取蕴是

诸比丘于诸沙门婆罗门而不如实知此五取蕴之味过患者诸比丘彼于沙门婆罗门中虽是沙门婆罗门但我不肯许又因彼诸具寿于现法非自证知现证具足住沙门婆罗门之义

诸比丘然而诸沙门婆罗门如实知此五取蕴之味过患与出离者诸比丘我肯许彼沙门婆罗门于沙门中是沙门于婆罗门中是婆罗门又因彼诸具寿于现法自证知现证具足住沙门婆罗门之义

〔一〇八〕第八 沙门(二)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有五取蕴以何为五耶色取蕴乃至

四~五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不如实知此五取蕴之集过患与出离者乃至自证知现证具足住

〔一〇九〕第七 预流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有五取蕴以何为五耶色取蕴乃至识取蕴是

[P.161]

诸比丘圣弟子如实知此五取蕴之集过患与出离故诸比丘此圣弟子名为预流有不堕法决定趣于三菩提

〔一一〇〕第八 阿罗汉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有五取蕴以何为五耶色取蕴乃至识取蕴也

诸比丘比丘如实知此五取蕴之集过患与出离不执取而解脱故诸比丘此比丘名为漏尽阿罗汉梵行已立所作已舍弃重担达得己利以尽有结正知解脱

〔一一一〕第九 欲贪(一)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于色须断欲若如是断彼色者即如截断多罗树头及根令归于无使未来不生

四~六

于识须断欲若如是断彼识者即如截断多罗树头及根令归于无使未来不生

〔一一二〕第十 欲贪(二)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P.162]

「诸比丘于色须断欲执取之取心之取著现贪随眠若如是断彼色者即截断及根乃至

四~五

于行须断欲乃至若如是断彼行者即如截多罗树头及根令归于无使未来不生

于识须断欲执取之取心之取著现贪随眠若如是断识者如截断多罗树头及根令归于无使未来不生

边品终

此品摄颂曰

边与苦有身
徧知二沙门
预流阿罗汉
以及二欲贪

第二 说法品

〔一一三〕第一 无明(比丘)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有一比丘来诣世尊之处乃至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言

「大德无明说无明者以何为无明如何为无明人耶

「比丘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不知色不知色集不知色灭不知顺色灭道

五~八

不知受乃至顺识灭道

[P.163]

比丘此名为无明如是为无明人

〔一一四〕第二 明(比丘)

一~三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言

※四

「大德说明者大德以何为明如何为明人

※四

「比丘于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知色色集色灭顺色灭道

五~八

乃至知顺识灭道

比丘此名为明如是为明人

〔一一五〕第三 说法者(一)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言

「大德说法者名说法者大德如何为说法者耶

「若比丘为色之厌患离欲灭尽而说法者应名为说法比丘若对向于色之厌患离欲灭尽者应名为对向于法随法之比丘若比丘以厌患于色离欲灭尽不取执而解脱者应名为得达现法涅槃之比丘

五~七

若比丘于受

若比丘为识之厌患离欲灭尽而说法者应名为说法比丘若比丘对向[P.164]识之厌患离欲灭尽者应名为对向法随法之比丘若比丘以厌患于识离欲灭尽不取执而解脱者应名为得达现法涅槃之比丘

〔一一六〕第四 说法者(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言

「大德说法者名为说法者大德如何为说法者耶如何为对向于法随法者耶如何为达得现法涅槃耶

「若比丘为色之厌患离欲灭尽而说法者应名为说法比丘若比丘对向色之厌患离欲灭尽者应名为对向法随法之比丘若比丘以厌患于色离欲灭尽不执取而解脱者应名为得达现法涅槃之比丘

四~六

若比丘于受

若比丘为识之厌患离欲灭尽而说法者名为说法比丘若比丘对向识之厌患离欲灭尽者应名为对向法随法之比丘若比丘以厌患于识离欲灭尽不执取而解脱者应名为得达现法涅槃之比丘

〔一一七〕第五 缚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于此有无闻凡夫不见圣人乃至不顺善知识之法以见色是我我乃色有于我中有色色中有我诸比丘此名为无闻凡夫被色缚所缚被缚于内外之缚不见岸不见彼岸被缚而生被缚而死被缚而从此世趣于后世

[P.165]

见受是我乃至受中有我诸比丘此名为无闻凡夫被受缚所缚被缚于内外之缚不见岸不见彼岸被缚而生被缚而死被缚而从此世趣于后世

五~六

见识是我乃至诸比丘此名为无闻凡夫被缚于识缚被缚于内外之缚不见岸不见彼岸被缚而生被缚而死被缚从此世而趣向后世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见圣人乃至顺善知识之法不见色是我我乃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诸比丘此名为有闻之圣子不被色缚所缚不被内外之缚所缚为见岸见彼岸此为由苦徧解脱

一〇

一一

一二

不见识是我乃至诸比丘此名为有闻之圣弟子不被识缚所缚不被内外之缚所缚为见岸见彼岸此为由苦徧解脱

〔一一八〕第六 解脱(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见此色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大德不也

「善哉诸比丘诸比丘此色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如是应以正慧如实观

三~五

[P.166]

见此识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大德不也

「善哉诸比丘诸比丘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如是应以正慧实观

如是观乃至不更受后有

〔一一九〕第七 解脱(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见此色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耶

「大德如是

「善哉诸比丘诸比丘此色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如是应以正慧如实观

三~五

见此识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耶

「大德如是

「善哉诸比丘诸比丘此识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如是应以正慧如实观

如是乃至不更受后有

〔一二〇〕第八 结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我〔为汝等〕说结与结法谛听

诸比丘以何为结法以何为结耶

诸比丘色是结法于此欲于此即是结

五~七

[P.167]

识是结法于此欲于此即是结

诸比丘此名为结是结法

〔一二一〕第九 取[-1]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我说取法及取谛听

※四

诸比丘何为取法何为取耶

诸比丘色是取法于此欲于此即是取

六~八

识是取法于此欲于此即是取

一〇

诸比丘此名为取法为取

〔一二二〕第十 戒

尔时具寿舍利弗及具寿摩诃拘𫄨罗住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野苑

二~三

具寿摩诃拘𫄨罗于暮时从静座起即往具寿舍利弗之处乃至

「友舍利弗戒具足之比丘应以何法如理作意耶

友拘𫄨罗戒具足之比丘应如理作意五取蕴是无常无我

以何为五耶色取蕴乃至识取蕴是友拘𫄨罗戒具足之比丘应如理作意此五取蕴是无常乃至无我

[P.168]

「友于此戒具足之比丘若如理作意此五取蕴是无常是苦乃至无我则有当现证预流果

「友舍利弗预流之比丘应以何法如理作意耶

「友拘𫄨罗预流之比丘应如理作意此五取蕴是无常乃至无我

又于此预流之比丘若如理作意此五取蕴是无常乃至无我则有当现证一来果

一〇

「友舍利弗一来之比丘应以何法如理作意耶

一一

「友拘𫄨罗一来之比丘当如理作意此五取蕴是无常乃至无我

一二

又于此一来之比丘若如理作意此五取蕴是无常乃至无我则有当现证不还果

一三

「友舍利弗不还之比丘应以何法如理作意耶

一四

「友拘𫄨罗不还之比丘应如理作意此五取蕴是无常乃至无我

一五

于此不还之比丘若如理作意此五取蕴是无常乃至无我则有当现证阿罗汉果

一六

「友舍利弗阿罗汉应以何法如理作意耶

一七

「友拘𫄨罗阿罗汉应如理作意此五取蕴是无常无我

一八

阿罗汉更无所作无已办之增益然而修习此诸法多修习者则资于[P.169]现法乐住正念正知

〔一二三〕第十一 有闻

波罗捺国因缘

〔一二四〕第十二 劫波(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具寿劫波来诣世尊住处

坐于一面之具寿劫波白世尊言

「大德如何知如何见者于此有识之身及外之一切相得除我慢我所慢慢随眠耶

「劫波如是以正慧观所有色之过去未来现在此一切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此非我体

五~七

所有受

如是以正慧观识之过去未来现在此一切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

劫波如是知如是见者于此有识之身及外之一切诸相得除我慢我所慢慢随眠

[P.170]〔一二五〕第十三 劫波(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坐于一面之具寿劫波白世尊言

「大德如何知如何见者于此有识之身及外之一切诸相得离我慢我所慢之慢心越种种相寂静解脱耶

「劫波如是以正慧观所有色之过去未来现在此一切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无取而解脱

四~六

所有受

如是以正慧观识之过去未来现在此一切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无取而解脱

劫波如是知如是见者于此有识之身及外之一切诸相得离我慢我所慢之慢心越种种相寂静善解脱

说法品(终)

〔此品之摄颂曰

无明乃至明
二之说法者
缚与二解脱
结取戒有闻
及二之劫波

第三 无明品

〔一二六〕第一 集法(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P.171]

有一比丘来诣世尊住处诣而乃至

坐于一面而彼比丘白世尊言

「大德无明说无明者大德何为无明如何为无明人耶

「比丘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于色有集法不如实知色乃有集法于色有灭法不如实知色乃有灭法于色有集灭法不如实知色乃有集灭法

于受有集法不如实知受乃有集法于受有灭法不如实知受乃有灭法于受有集灭法不如实知受乃有集灭法

想有集法乃至

于行有集法不如实知行乃有集法于行有灭法不如实知行乃有灭法于行有集灭法不如实知行乃有集灭法

于识有集法不如实知识乃有集法于识有灭法不如实知识乃有灭法于识有集灭法不如实知识乃有集灭法

比丘说此为无明如是为无明人

一〇

如是说已彼比丘白世尊言

「大德说明者大德何者为明何者为明人耶

一一

「比丘于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有色集法者如实知有色集法有色灭法[P.172]如实知有色灭法有色集灭法者如实知有色集灭法

一二

有受集法者乃至

一三

有想集法者乃至

一四

有行集法者乃至

一五

有识集法者如实知有识集法有识灭法者如实知有识灭法有识集灭法者如实知有识集灭法

一六

比丘说此为明如是为明人

〔一二七〕第二 集法(二)

尔时具寿舍利弗与具寿拘𫄨罗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园

具寿摩拘𫄨罗于暮时从静坐起乃至

坐于一面之具寿摩诃拘𫄨罗言具寿舍利弗曰

「友舍利弗无明说无明者何为无明何为无明人耶

「友于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于色有集法不如实知色乃有集法于色有灭法乃至不如实知色乃有集灭法

于受有集法乃至

于想有集法乃至

于行有集法乃至

于识有集法乃至于识有灭法乃至不如实知于识有集灭法

说此为无明如此为无明人

[P.173]〔一二八〕第三 集法(三)

一~二

波罗捺国因缘

坐于一面之具寿摩诃拘𫄨罗言于具寿舍利弗曰

「友舍利弗说明者何者为明如何为明人耶

「友于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于色有集法者如实知色有集法于色有灭法者乃至于色有集灭法者如实知色有集灭法

受有集法者乃至

想有集法者乃至

行有集法者乃至

识有集法者乃至如实知识有集灭法

说此为明如此为明人

〔一二九〕第四 味(一)

一~二

住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园乃至

坐于一面之具寿摩诃拘𫄨罗言于具寿舍利弗曰

「友舍利弗无明说无明者何者为无明如何为无明人耶

「友于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不如实知色之味过患出离

五~七

不如实知色之味过患出离

说此为无明如此为无明人

〔一三〇〕第五 味(二)

一~二

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园

「友舍利弗说明者何者为明如何为明人耶

[P.174]

「友于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如实知色之味过患出离

五~七

如实知识之味过患出离

说此为明如此为明人

〔一三一〕第六 集(一)

一~二

住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园

「友舍利弗无明说无明者何者为无明如何为无明人耶

「友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不知色之集过患出离

五~八

不如实知受识之集过患出离

说此为无明如此为无明人

〔一三二〕第七 集(二)

一~二

住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园

坐于一面之具寿摩诃拘𫄨罗言具寿舍利弗曰

「友舍利弗说明者何者为明如何为明人耶

「友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如实知色之集过患出离

五~八

如实知受识之集过患出离

说此为明如此为明人

[P.175]〔一三三〕第八 拘𫄨罗(一)

住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园

具寿[-1]舍利弗于暮时乃至

坐于一面之舍利弗言具寿摩诃拘𫄨罗曰

「友拘𫄨罗无明说无明者何者为无明如何为无明人耶

「友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不如实知色之味过患出离

五~八

不如实知受识之味过患出离

[P.176]

说此为无明如此为无明人

一〇

如是言已具寿舍利弗言于具寿摩诃拘𫄨罗曰

「友拘𫄨罗说明者何者为明如何为明人耶

一一

「友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如实知色之味过患出离

一二~一四

一五

如实知识之味过患出离

一六

说此为明如此为明人

〔一三四〕第九 拘𫄨罗(二)

一~二

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园

「友拘𫄨罗无明说无明者何者为无明如何为无明人耶

「友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不如实知色之集过患出离

五~七

不如实知色之集过患出离

说此为无明如此为无明人

一〇

如是言已具寿舍利弗言于具寿摩诃拘𫄨罗曰

「友拘𫄨罗说明者何者为明如何为明人耶

一一

「友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如实知色之集过患出离

一二~一四

一五

如实知识之集过患出离

说此为明如此为明人

〔一三五〕第十 拘𫄨罗(三)

一~二

同前之因缘

坐于一面之具寿舍利弗言于具寿摩诃拘𫄨罗曰

「友拘𫄨罗无明说无明者何者为无明如何为无明人

「友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不知色不知色集不知色灭不知顺色灭之道

五~七

不知识不知识集不知识灭不知顺识灭道

说此为无明如此为无明人

一〇

如是言已具寿舍利弗言于具寿摩诃拘𫄨罗曰

[P.177]一一

「友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知色知色集知色灭知顺色灭道

一二~一四

一五

知识知识集知识灭知顺识灭道

一六

说此为明如此为明人

无明品(终)

此品之摄颂曰

三集法二味
二集拘𫄨罗

第四 煻煨品

〔一三六〕第一 煻煨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色是煻煨受是煻煨想是煻煨行是煻煨识是煻煨

诸比丘如是观而有闻之圣弟子厌患于色厌患于受

厌患而离欲乃至不更受后有

〔一三七〕第二 无常(一)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于无常者应断欲诸比丘何者为无常耶

[P.178]

诸比丘色是无常于此应断欲

四~六

识是无常于此应断欲

诸比丘于无常者应断欲

〔一三八〕第三 无常(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于无常者应断贪诸比丘何者为无常耶

诸比丘色是无常于此应断贪

四~七

识是无常于此应断贪

诸比丘于无常者应断贪

〔一三九〕第四 无常(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于无常者应断欲贪诸比丘何者为无常耶

诸比丘色是无常于此应断欲贪

四~七

识是无常于此应断欲贪

诸比丘于无常者应断欲贪

〔一四〇~一四二〕第六~第七 苦(一~三)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三~八

「诸比丘于苦者应断欲欲贪乃至

〔一四三~一四五〕第八~第十 无我(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P.179]

「诸比丘于无我者应断欲欲贪诸比丘何者为无我耶

诸比丘色是无我于此应断欲欲贪

四~六

识是无我于此应断欲欲贪

诸比丘于无我者应断欲欲贪

〔一四六〕第十一 善男子苦(一)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有信心出家之善男子以此为随顺法于色多厌患而住于受识多厌患而住

于彼色多厌患而住于受识多厌患而住徧知色徧知受行识

彼徧知色徧知受识而由色解脱受解脱想解脱行解脱识解脱恼解脱苦解脱

〔一四七〕第十二 善男子苦(二)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有信心出家之善男子以此为随顺法于色观无常而住于受识观无常而住乃至

[P.180]四~五

为由苦而解脱

〔一四八〕第十三 善男子苦(三)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有信心出家之善男子以此为随顺法谓于色观无我而住于受识观无我而住

彼于色观无我而住于受识观无我而住以徧知色以徧知受

彼徧知色徧知受识而由色解脱由受解脱由想解脱由行解脱由识解脱由生恼解脱由苦而解脱

第四煻煨品(终)

此品之摄颂曰

煻煨三无常
三苦三无我
乃至说此三
善男子苦三

第五 见品

〔一四九〕第一 内[-1]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由有何由取何于内生乐苦耶

[P.181]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愿请说示〕

「诸比丘由有色由取色于内生乐苦

六~八

由有识由取识于内生乐苦

一〇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不取无常苦变易之法于内当生乐苦耶

「大德不也

一一~一三

一四

「识是常耶为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不取无常苦变易法者于内当生乐苦耶

「大德不也

一五

「如是观乃至不更受后有

〔一五〇〕第二 我所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由有何由取何由现贪何而见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五~九

「诸比丘由有色由取色由现贪于色乃至由有识由取识[P.182]由现贪色而见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

一〇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乃至

不取有变易之法者当见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一一~一三

一四

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乃至

不取有变易之法者当见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大德不也

一五

如是观乃至不更受后有

〔一五一〕第三 我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由有何由取何以现贪何而起如是见此有我此有世间我死后有为常永住而有不变易之法耶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诸比丘由有色由取色由现贪于色而起如是见此有我此有世间我死后有为常永住而有不变易之法

[P.183]六~九

由有受由取识由现贪于识而起如是之见此有我此有世间为我死后有永住而有不变易之法

一〇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虽不取无常苦而有变易之法而起如是见此有我此有世间我死后有永住而应有不变易之法耶

「大德不也

一一~一四

「受识是常耶为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虽不取无常有变易之法而起如是见此有我此有世间我死后有永住而应有不变易之法耶

「大德不也

一五

「如是观之知更不受后有

〔一五二〕第四 无我所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由有何由取何由现贪何而起如是见无我无我所者当将为无我无我所耶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诸比丘由有色取于色由现贪于色而起如是见无我无我所者当将为无我无我所

五~七

[P.184]

由有识取于识由现贪于识而起如是见若无我无我所者当将为无我无我所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虽不取无常苦变易之法而起如是见无我无我所者当将为无我无我所耶

「大德不也

一〇~一三

「受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也乃至

「虽不取有无常苦变易之法而起如是见无我无我所者当将为无我无我所耶

「大德不也

「如是观之乃至不更受后有

〔一五三〕第五 邪见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由有何取何由现贪于何而起邪见耶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诸比丘由有色取色由现贪于色而起邪见

六~九

由有受取识由现贪于识而起邪见

一〇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虽不取无常乃至当起邪见耶

「大德不也

一一~一四

「受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P.185]「大德是无常

「若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虽不取无常苦而有变易之法者而起邪见耶

「大德不也

「如是观之乃至不更受后有

〔一五四〕第六 有身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由有何取何由现贪何而起身见耶

「大德世尊是我等之法根乃至

「比丘由有色取色由现贪于色而生有身见

[P.186]六~九

由有受取识由现贪于识而起有身见

一〇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无常者乃至虽不执取当起有身见耶

「大德不也

一一~一四

「受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无常者乃至虽不执取当起有身见耶

「大德不也

一五

「如是观之知更不受后有

〔一五五〕第七 我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由有何取何由现贪何而起我见耶

「大德世尊乃我之法根乃至

「诸比丘由有色取色由现贪于色而起我见

六~九

由有受取识由现贪于识而起我见

一〇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无常者乃至虽不执取当起我见耶

「大德不也

一一~一四

「受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无常者乃至虽不执取当生我见耶

「大德不也

「若无常者乃至虽不执取当生我见耶

「大德不也

一五

「如是观之乃至更不受后有

〔一五六〕第八 现贪(一)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由有何取何由现贪于何而起结现贪缚耶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诸比丘由有色取色由现贪于色而起结现贪

六~九

由有受取识由现贪于识而起结现贪

一〇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无常者乃至虽不执取当起结现贪缚耶

「大德不也

一一~一四

乃至大德不也

一五

「如是观之乃至不受后有

[P.187]〔一五七〕第九 现贪(二)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由有何取何由现贪何而起结现贪耽著耶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一五八〕第十 阿难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具寿阿难来诣世尊住处诣已乃至白世尊言

「善哉大德世尊愿请为我略说法要我依世尊闻法而独静不放逸热诚精进而住

「阿难汝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若观此无常苦变易之法于此得为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大德不也

五~八

「受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不也

「若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若观此无常苦而变易之法于此得为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大德不也

「阿难是故于此处所有色之过去未来现在乃至

[P.188]一〇

如是观之乃至不更受后有

第五见品(终)

此品之摄颂曰

此内与我所
我与无我所
邪及有身我
二现贪阿难

后五十经之摄颂曰

边说法无明
煻煨见等五
第三五十经
说成为一章

蕴相应终


校注

汉译杂阿含经卷五(大正藏二三三a)增一阿含经卷六(大正藏二五七三a)增支部原典六一六參照 意修习之诸比丘若见其比丘时心增长故名之言舍利弗目犍连等大长老 变易 pari 依暹本 vipari 改之 汉译杂阿含经卷五(大正藏二三三b)增一阿含经卷三十五(大正藏二七五四b) 「说何」原本 kiṁvādā 以暹罗本 kiṁvādi 改之(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有二个对应之注标与章节校注内容不符故今将此处修订为之注标 「善法」原本 akusale 是 kusale 之误 汉译杂阿含经卷二十(大正藏二一四四a) 「拘留欢喜山曲」原本 pavatte 以 papāte 改之 [0011003-1] 「义品经」经集第八四四偈 「无希望」(apurakkharāna)原文之意为「向前寄望」但汉译相当此文有「还满」此应语根 pr 来的 流出原本 sāra 暹罗本 visāra原注释为「所转相」pavattitabhava 汉译杂阿含经卷二十(大正藏二一四四c) 长部经典原典卷二二八三 汉译杂阿含经卷三(大正藏二一七a) 「想」原本略去想和识 汉译杂阿含经卷二(大正藏二一〇c) 「法之生起」于原注释为「不善法之生起」 汉译杂阿含经卷二(大正藏二一一a) 变易原本 pariṇāma 是 vipariṇāma 之误 汉译杂阿含经卷一(大正藏二一c)同卷三(大正藏二二〇a) 汉译杂阿含经卷一(大正二一a) 汉译杂阿含经卷一(大正藏二二a) 汉译杂阿含经卷一(大正藏二二a) 汉译杂阿含经卷一(大正藏二二b) 汉译未详 汉译杂阿含经卷三(大正藏二一九a)增一阿含经卷十七(大正藏二六三一c) 汉译杂阿含经卷三(大正藏二一九a) 汉译杂阿含经卷一(大正藏二一a) 汉译杂阿含经卷三(大正藏二一九c) 汉译杂阿含经卷一(大正藏二二c) 「有情」一语原本逸失 [0045001-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一(大正藏二一cb) 「不欢喜苦者」一句原本逸脱 汉译杂阿含经卷三(大正藏二二〇a) 汉译未详 汉译杂阿含经卷二(大正藏二一二b) 汉译杂阿含经卷十(大正藏二七〇b) 汉译杂阿含经卷一(大正藏二三b) 「若有所执者」云云原注汉译有各各別解今依本文译出 「比丘」原本 bhikkhave 依暹罗本 bhikkhu mayā 改之 杂阿含经卷一(大正藏二三a) 「比丘」原本 bhikkhave 是 bhikkhu 之误 汉译杂阿含经卷二(大正藏二一二a) 汉译杂阿含经卷一(大正藏二五c) 汉译杂阿含经卷二(大正藏二八a) 「如理」原本 yoni yeva 从暹罗本 yoniso'va 改之 汉译杂阿含经卷二(大正藏二一八a) 汉译杂阿含经卷三(大正藏二二一c) 「令解脱故」原本 vimuttatā 由暹罗本 vimuttattā 改之 汉译杂阿含卷三(大正藏二二一c) 「前边」「后边」六十二见前分之十八及后分之四十四(原注) 「执拗妄取」原本 thāmaso parāmaso 由暹罗本 thamasā-parāmaso 改之 汉译杂阿含卷二(大正藏二一一b)同卷三(大正藏二一六b) 「不离」原本 adhigataṁ 由暹罗本 avigataṁ 改之 「无明界」原本 vijjādhātu 由暹罗本 avijjādhātu 改之 汉译杂阿含经卷二(大正藏二一三b) 汉译杂阿含经卷一(大正藏二六a) 汉译阿含经卷一(大正藏二六c) 「受集」原本有重复 汉译未详 「得」原本 yāyaṁ 由暹罗本 sā'ssa 改之 汉译未详 汉译杂阿含经卷二(大正藏二九a) 汉译杂阿含经卷二(大正藏二八c) 「有坚核」(sārādāyini)用原注之读法原本及暹罗本均作 sārādāni 「诸比丘」此节暹罗本缺 「无坚核」原本无否定辞 「四识住」业识所缘之色受想行的四蕴 「食」者缘也 汉译杂阿含卷二(大正藏二一六c) 「非我」原本 no cassa 由暹罗本 no cassaṁ 改之 「应无我」原本 na bhavissati 由暹罗本 na bhavissāmi 「离想」原本逸脱 汉译杂阿含经卷二(大正藏二九b) 「识集」原本重复「识灭」之误 「食」此处与俱欲贪言为抟食(原注) 「善向」原本 supatipatipannā 是 supatipannā 之误 「转」解作轮回系缚 汉译杂阿含卷二(大正藏二一〇a)七处三观经(大正藏二四九八c~同大正藏二八七五b)增一阿含经卷三十五(大正藏二七五四b) 「法」之语原本逸失 原本之节号码错误今不改订 汉译杂阿含经卷二(大正藏二一九b) 汉译杂阿含经卷二(大正藏二七c)律藏大品原典一三页以下 「此色」rūpaṁ ca hidaṁ 之中最后一语原本逸失 汉译杂阿含卷二(大正藏二二〇b) 「众生」之语原本逸脱 律藏大品原典三四页 汉译杂阿含经卷一(大正藏二四b) 原本节号错误今不改订 「行右绕」原本逸脱 汉译杂阿含经卷一(大正藏二三b) 汉译杂阿含经卷一(大正藏二三b) 汉译杂阿含经卷一(大正藏二三c) 汉译杂阿含经卷一(大正藏二四a) 汉译杂阿含经卷六(大正藏二三七c) 汉译未详 汉译未详 汉译未详 汉译未详 「不动」云云原本 anejanto 由暹罗本及原注 anejan te 改之 「七正法」多真發勤在念慧之七种(原注) 「七宝」谓七觉支(原注) 「十分」谓无学位十之分(原注) 「上下左右」原注有三释〔一〕上为头发顶下是跖左右是中央〔二〕是过去未来现在〔三〕是配称天界恶趣人界 汉译未详和增支部经典第四集三十三经一致 汉译杂阿含经卷二(大正藏二一一b)英译者此经名为「师子」是错误应该是云「所食」于汉译谓「三世阴世所食经」 「甘」原本 madhukaṁ 由暹罗本 madhuraṁ 改之 「我等」云云原本 tenābhijānāma 由暹罗本 te nābhijānāma 改之 汉译杂阿含经卷十(大正藏二七一c)中阿含经卷三十四(大正藏一六四七a) 「独」云云原本 ekavihakāya 由暹罗本 ekadvihikāya 改之 以下次节至最终与如是语经九一同文 如是禁咒原本 abhisāpāyaṁ 由暹罗本 abhisapo 'yaṁ 改之 「苦于活命」原本 jīvikā pakatā 由暹罗本 ājivikā 'pakatā 改之 「我等」云云原本 atiṇṇamhi 由暹罗本 atiṇṇā 'mha 改之 此喻出增支部经典原典二九五本生经原典一四八二 「心」原本 citassa 是 cittassa 之误 原本 saṁkhittaṁ 由暹罗本 niccaṁ 改之 汉译杂阿含经卷二(大正藏二一三c) 「无二」adutiyo 原本逸失 「四」cattāro 原本逸失 「说法」原本 desitedhamme 由暹罗本 desitodhammo 改之 汉译杂阿经卷二(大正藏二一四b)中部经典一〇九一一〇 「比丘」原本 bhikkhave 是 bhikkhu 之误 汉译杂阿含经卷十(大正藏二六六a) 「彼」原本 ti 是 te 之误 汉译杂阿含经卷十(大正藏二七一a) 汉译杂阿含经卷五(大正藏二三〇c) 「色」原本 rūpā 是 rūpaṁ 之误 「如应」原本 thetato 是 tathato 之误 「信」原本及暹罗本皆 daheyya 由原注 saddaheyya 改之 「摄持」原本 adhiṭṭāti 是 adhiṭṭhāti 之误 原本 idaṁ ce 是 idaṁ ca 之误 汉译杂阿含经卷五(大正藏二三二c) 「顺正说」原本和暹罗本俱为 vādānupāto 由异本读为 vādānuvādo 汉译杂阿含经卷四十七(大正藏二三四六b)增一阿含经卷十九(大正藏二六四二b) 善解脱原本 vimutto 由暹罗本 suvimutto 改之 「跋迦梨」原本逸脱 汉译杂阿含经卷二十七(大正藏二二六七b) 「前我未」原本 pubbegelaññaṁ(由暹罗本 gelaññe 改为 pubbegelañña) 「我」原本 so taṁ 由暹罗本 so'haṁ 改之 「退失」原注由「教之过失」汉译云「由三昧退失」 汉译杂阿含经卷五(大正藏二二九c) 茎原本及暹罗本俱为 vaṇṇassa 由异本 vaṇṭassa 改之 「欲娆乱而问」原本 vihesā apekhā pucchimha 由暹罗本 vihesāpekkhā apucchimhā 改之 汉译杂含卷十(大正藏二六六b) 「恐惧取著」由暹罗本及注之原本的句读点改之 「随眠」原本 anusayā 是 anusayaṁ 之误 汉译杂阿含经卷一(大正藏二五a) 汉译杂阿含经卷十(大正藏二七〇a) 汉译杂阿含经卷二(大正藏二八b) 汉译杂阿含经卷十(大正藏二六八b)五阴譬喻经(大正藏二五〇一a)佛说水沫所漂经(大正藏二五〇一c) 「阳燄流动」marīcikā 由暹罗本读为 marīci phandati 「无核心」原注 akukkajāta由「内部无坚固杖」而译之 「衢道」原本 mahāpathe 暹罗本为 catummahāpathe 汉译杂阿含经卷十(大正藏二六七c)中阿经卷十一(大正藏一四九六a)同卷三十四(大正藏一六四五c) 「相似永住」相似须弥山顶大地日月等之永住而译(原注) 汉译增壹阿含经卷十四(大正藏二六一七b)原本经名有 nakhāsikam 应作 nakhasikhaṁ 「比丘」原本 bhikkhave 是 bhikkhu 之误 汉译未详对经名不明白參照前经 汉译杂阿含经卷十(大正藏二六九b) 汉译杂阿含经卷十(大正藏二六九c) 「名为行之画」「是游方之画」名为数论婆罗门外道彼等以布作裤由善趣恶趣画种种幸不幸说若行是业必得是果持此而游方(原注) 「所思」原本 cittatā 由暹罗本 cintitā 改之 汉译杂阿含经卷十(大正藏二六七a) 以下至本经之终和增支部经典原典四一二五以下同文 「沾」原本 abhippavaṭṭhāni 由暹罗本 abhippavuṭṭhāni 改之 汉译杂阿含经卷十(大正藏二七〇c) 原本 -sambhayaṁ 以暹罗本 -savhayaṁ 改之 汉译杂阿含经卷三(大正藏二一八b) 汉杂阿含经卷三(大正藏二一八b) 汉译杂阿含经卷三(大正藏二一九a) 汉译未详 以下原本有省略由暹罗本补之 汉译未详第一一五经參照 汉译杂阿含经卷一(大正藏二五c) 前经參照 汉译杂阿含经卷二(大正藏二一九b) 汉译杂阿含经卷二(大正藏二一九c) 參照前经 汉译未详 [0237001-1] 參照前经 汉译杂阿含经卷十(大正藏二六五b) 和前完全相同但「戒具足」改为「有闻」 汉译杂阿含经卷一(大正藏二四c) 參照前经 汉译杂阿含经卷十(大正藏二六四b) 「如实」原本误为「如法」 「住」原本 viharati 是 viharanti 之误 「无明」原本逸失 「味过患」之二语原本逸失 [0250001-1] 「具寿」原本逸失 「友」之下原本有 koṭṭhita 是衍字 原本有缺失以前经补之 原本有缺失以前经补之 汉译未详 汉译未详 汉译杂阿含经卷二(大正藏二一二a) 「三」原本暹罗本俱为「二」 [0259001-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七(大正藏二四三b) 汉译杂阿含经卷七(大正藏二四三a) 「不取」底本 api me taṁ是 api nu taṁ之误 汉译杂阿含经卷七(大正藏二四三c) 汉译未详 汉译未详 「大德不也」一句原本逸失 原本 vijjā samudayañ 由暹罗本 dhamma-kathikāvijjā 改之
[A1] [-]【CB】【南传】
[A2] 喜【CB】善【南传】
[A3] [-]【CB】【南传】
[A4] [-]【CB】【南传】
[A5] 彼【CB】被【南传】
[A6] 眠【CB】眼【南传】
[A7] 受【CB】爱【南传】
[A8] 办【CB】辨【南传】
[A9] 刺【CB】剌【南传】
[A10] 刺【CB】剌【南传】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相应部经典(卷22)
关闭
相应部经典(卷22)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