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73]第十 比丘相应
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二
尔时,尊者大目犍连对诸比丘曰:「友,诸比丘!」
彼等诸比丘对尊者大目犍连答曰:「友!」
三
尊者大目犍连作是言曰:「友!于此我退至闲静处,宴坐时,心生如是之思念:『所谓圣默然,圣默然。圣默然者,何耶?』
四
友,我生此念:『于此比丘,静觉与观,内心寂静,心专住于一境,由无觉无观之定,生喜乐之第二禅,入而安住,此谓之圣默然。』
五
友,我静觉与观,内心寂静,心专注于一境,由无觉无观之定,生喜乐之第二禅,而安住。友!我住此等之住时,显现与觉俱生之想思惟。
六
友,尔时,世尊以神通近我,作如是言曰:『目犍连!目犍连!婆罗门!慎勿放逸。于圣默然心应树立。于圣默然应一心。于圣默然心应专住。』
七
友,其后我于寂静觉与观,内心寂静,心专注于一境,入住于无觉无观之定,[P.274]生喜与乐之第二禅。友!若予正说,则弟子乃依师之所护念,得大神通。此我正说弟子由师所护念,得大神通。」
〔二〕第二 优波低沙
一
缘,舍卫城……
二
尔时,尊者舍利弗言诸比丘曰:「友!诸比丘。」
彼等诸比丘对尊者舍利弗答曰:「友!」
三
舍利弗作如是言曰:「友!我退至闲静处,宴坐时,心生此念:『此世间,由于变易、变化之状态,对我生愁、悲、苦、忧、恼者、是何耶?』
友,我生此念:『世间由于变易、变化之状态,对我生愁、悲、苦、忧、恼者,了无何物。』」
四
如是云耶?尊者阿难对舍利弗作如是言曰:「友,舍利弗!依师之变易、变化之状态,不生愁、悲、苦、忧、恼耶?」
五
「友,阿难!依师之变易、变化之状态,不生愁、悲、苦、忧、恼。伟大而实有大神通、大威力之师,亦思惟其示殁。若世尊永与我等俱住,其乃为多人之利益,为多人之幸福,为世间之哀怜、利益,为人天之利益、幸福。」
[P.275]六
「实于长夜,尊者舍利弗对我、我之所念,善除慢使。
七
然则尊者舍利弗,依师之变异、变化之状态,已不生愁、悲、苦、忧恼矣。」
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二
尔时,尊者舍利弗及尊者大目犍连,住于王舍城竹林粟鼠养饵所之一房。
三
时,尊者舍利弗,暮时由宴坐起,来诣尊者大目犍连之处。诣已,与尊者大目犍连相互致问,交谈问讯可记忆之语,而坐于一面。
四
坐于一面之尊者舍利弗,对尊者大目犍连作是言曰:「友,大目犍连!汝诸根寂静,颜色清净悦豫。今日大目犍连乃依寂静住而住者。」
「友!我今乃日依麤住而住,且对我已有法语。」
五
「尊者大目犍连,与谁共法语耶?」
「友!我与世尊共法语。」
六
「友!世尊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是为遥远。尊者大目犍连以神通至世尊之处耶?又或世尊以神通至尊者大目犍连之处耶?如何?」
[P.276]七
「友,非我以神通至世尊之处,亦非世尊以神通至我之处。世尊亦得如我之清净天眼、天耳界。我亦得如世尊之清净天眼、天耳界。」
八
「尊者大目犍连,与世尊作如何之法语耶?」
九
「友,我于此处对世尊作如是言曰:『大德!所谓勤精进、勤精进,云何名之为勤精进耶?』
一〇
友!如是白已,世尊对我作如是言曰:『目犍连!此处有比丘住勤精进,实则皮肤与腱与骨萎缩,身体之肉与血枯萎,依人之精力,人之精进,人之努力,可达者如不能达,则不起于精进之座,目犍连!如是为勤精进。』
一一
友!我与世尊作如是之法语。
一二
友!譬如于雪山王之侧置小石块,悉予依附,如为所属。我等依附于大目犍连,属于大目犍连。尊者大目犍连有大神通、大势力,如有所欲于一劫之间而住。
一三
友!譬如于大盐瓮中,少量之盐块,悉予依附,如为所属。我等依附尊者舍利弗,为其所属。」
[P.277]一四
尊者舍利弗依世尊,为种种方便而被称赞叹,赞叹,所叹誉者。
一五
如是大龙象,互为善说善语,欢喜契合。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一年少比丘,食后收拾铁钵,入房无所事,默然无力,作诸比丘之衣时,不为助力。
三
尔时,众多比丘,来诣世尊之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
四
坐于一面之彼诸比丘白世尊言:「大德!此处一年少比丘,食后收拾铁钵,入房无所事,默然无力,作诸比丘之衣时,不为助力。」
五
尔时,世尊言彼比丘曰:「比丘,汝来!以我之语,告彼比丘:『友!师唤汝。』」
六
「大德!唯然。」彼比丘奉答世尊,则走近彼比丘。近已,对彼比丘作如是告曰:「友!师唤汝。」
七
「友,唯然!」彼比丘回答此比丘后,来诣世尊座前,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
[P.278]八
世尊对坐于一面之彼比丘,作如是言曰:「比丘!汝食后收拾铁钵,入房无所事,默然无力,对诸比丘作衣,亦不为助力,为真实耶?」
「大德!我亦自作应作之事。」
九
尔时,世尊以心知彼比丘心之所念,对诸比丘曰:「诸比丘!汝等勿恼此比丘。诸比丘!汝等勿恼此比丘。诸比丘!彼比丘得四禅之增上心,对现法乐住,随心所欲,无困难事,无烦恼。而且因此,有良家之子等,正由家出家为而无家,对究竟无上梵行,于现法中自知,为入实证住者。」
一〇
世尊,如是说,善逝如是说已,师更言曰: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尊者善生近趣世尊座前。
三
世尊见尊者善生由远方而来。见已,对诸比丘宣曰:
[P.279]四
「诸比丘!实则此良家之子,于二者为端严。彼端丽可观,具柔和之姿,具足最胜端丽之容色。因此,良家之子正由家出家而为无家,对无上究竟之梵行,于现法自知,入住实证。」
五
世尊说此……师更言曰:
〔六〕第六 拔提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尊者侏儒拔提趣近至世尊座前。
三
世尊见尊者侏儒由远方来。见已,对诸比丘曰:
四
诸比丘!汝等见此丑陋、难看、矮小、为诸比丘轻侮之比丘前来耶?「大德!唯然。」
五
「诸比丘!此比丘有大神通、大势力。此比丘,对前所未得达者,彼已得达,乃得之不易。为此目的,彼良家之子正由家出家而为无家,究竟无上梵行,于现法住于自知,入住于实证。」
六
世尊宣此……师更言曰: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毘舍离之大林重阁讲堂。
二
尔时,槃阇梨之子尊者毘舍佉,亦于讲堂对诸比丘妙语,微妙而不枯。使知义,以适切、无执著之法语予教示、鼓励,使令愉悦。
三
尔时,世尊暮时,自宴坐起,近至讲堂。至已,就坐于所设之座。
四
就座之世尊对诸比丘曰:「诸比丘!于讲堂对诸比丘出妙语,微妙不枯,使知义,以适切、无执著之法语教示、鼓励、使愉悦之者,是谁耶?」
五
「大德!槃阇梨之子尊者毘舍佉,于讲堂对诸比丘出妙语,微妙不枯,使知义、以适切、无执著之法语教示、鼓励,使愉悦。」
六
尔时,世尊对槃阇梨之子尊者毘舍佉曰:「善哉,善哉!毘舍佉!善哉,毘舍佉!汝对诸比丘,以妙语……法语,教示、鼓励,使令愉悦。」
七
世尊说此已,善逝仰此,师更言曰: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世尊夷母之子尊者难陀,消光泽、以𢭏衣饰身、染眼端、执美钵来诣世尊之处。诣已,礼敬世尊而坐于一面。世尊对坐于一面之尊者难陀,作如是言曰:
三
「难陀!汝消光泽,以柔輭之𢭏衣饰身、染眼端、执美钵、与良家之子,由信出家为无家者不适。难陀!汝如是,住阿兰若,行乞食,著粪扫衣,不望住欲,乃与良家子,由信出家而为无家者是相适者。」
四
世尊说此……师更言曰:
五
时,尊者难陀,日后为住阿兰若者,行乞食者,著粪扫衣者,于欲无希求者。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P.282]二
尔时,世尊叔父之子低沙,来诣世尊之处,诣已,礼敬世尊,悲哀而沈默、落泪,坐于一面。
三
尔时,世尊对尊者低沙曰:
「低沙!汝何故悲哀、沈默、落泪坐于一面耶?」
四
「大德!时诸比丘对我以所有之语嘲笑、毁谤。」
五
「低沙!汝非如是,然汝对其语不能忍者。
六
低沙!汝非如是,如对其语不能忍,则良家之子由信出家为无家,于汝不适也。汝对其语忍之,则此良家之子由信出家为无家,于汝适宜者。」
七
世尊说此,善逝仰此,师更如言曰:
一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粟鼠养饵所。
二
尔时有一比丘名为长老,是独住者,赞叹独住者。彼独入村乞食,独去、独坐于闲静处,独行经行。
三
时众多比丘,来诣世尊之前,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
[P.283]四
坐于一面之彼诸比丘白世尊言:「大德!此处有一长老之比丘,是独住者,赞叹独住。」
五
尔时世尊言一比丘曰:「比丘!汝来,以我语告长老比丘:『友长老!师唤汝』。」
「大德!唯然。」彼比丘奉答世尊,近至彼尊者长老之处。
六
至已,对尊者长老作如是言:「友,长老!师唤汝。」
「友,唯然。」尊者长老答彼比丘,来诣世尊之处。
七
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
八
世尊对坐于一面之尊者长老,作如是言曰:「长老!汝为独住者,赞叹独住者、为真实耶?」
「大德!唯然。」
九
「长老!如何汝为独住者,以赞叹独住者耶?」
一〇
「大德!于此处我独为乞食入村,独去、独坐闲静处,独行经行。大德!我为如是之独住者,是赞叹独住者。」
一一
「长老!此独住,非我所云之独住。长老!依详说之有胜妙之独住,宜谛听,善思惟,我当为说。」
「大德!敬听。」……
一二
「长老!依详说之胜妙之独住者,何耶?长老!于此处,能舍过去,不希未来,于现在,对自身之所得,欲贪全亡也。长老!依如是之详说,为胜妙之独住也。」
[P.284]一三
世尊说此已,善逝仰此,师言更曰:
〔一一〕第十一 劫宾那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尊者大劫宾那近至世尊之处。
三
世尊,见尊者大劫宾那由远方而来。
四
见已,对诸比丘曰:「诸比丘!汝等见白晳、高鼻之彼比丘耶?」
「大德!唯然。」
五
「诸比丘!彼比丘有大神通、大势力。彼比丘,对达至前所未达者,而得之不易。因此,彼良家之子正由家出家为无家,究竟无上梵行,于现法住自知,实证。」
六
世尊说此,善逝仰此,师更言曰:
[P.285]〔一二〕第十二 僚友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与尊者大劫宾那共住之僚友两比丘,近至世尊之处。
三
世尊见彼等之比丘自远方来。
四
见已,告诸比丘曰:「诸比丘!汝等见劫宾那共住之僚友二比丘,近前来耶?」
「大德!唯然。」
五
「彼等二比丘有大神通、大势力。彼等比丘到达前所未到达者,实乃得之不易。因此良家之子等,正由家出家而为无家,究竟无上梵行,于现法住自知、是实证。」
六
世尊说此已,善逝仰此,师更言曰:
此颂曰:
此颂曰:
校注
杂阿含一八(大正藏二.一三二a)。 阿难原文为舍利弗是阿难之误。 杂阿含一八(大正藏二.一三二c)。 杂阿含三八(大正藏二.三七七c)別杂一(大正藏二.三七六a)。 第五、第六杂阿含三八(大正藏二.二七六a)別杂一(大正藏二.三七四a)。 杂阿含三八(大正藏二.二七七b)別杂一(大正藏二.三七五c)。 杂阿含三八(大正藏二.二七七a)別杂一(大正藏二.三七四c)。 杂阿含三八(大正藏二.二七七b)別杂一(大正藏二.二三五b)。 杂阿含三八(大正藏二.二七八a)別杂一(大正藏二.三七六b)。【经文资讯】《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14 册 No. 6 相应部经典(第12卷-第21卷)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0-12-26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汉译南传大藏经》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OCR,智光法师提供,祥因法师提供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