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305]相应部经典

归命彼世尊     应供等觉者

六处篇

第八 聚落主相应

第一 暴恶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长者之园

聚落主暴恶诣世尊住处礼拜世尊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聚落主暴恶白世尊曰「大德于此处某者被称为暴恶是以何为因以何为缘耶而又于此处某者被称为柔和是以何为因以何为缘耶

「聚落主于此处有某者未舍贪欲因未舍贪欲而令他怒及遭遇他怒若现出自怒者则称彼为暴恶未舍嗔恚因未舍嗔恚而令他怒及遭遇他怒若现出自怒者则称彼为暴恶未舍愚痴

聚落主于此处有某者之所以称为暴恶即是此因此缘

然而聚落主于此处有某者已舍贪欲因已舍贪欲则无令他怒亦无遭遇他怒若自怒不现者则称彼为柔和已舍嗔恚因已舍嗔恚则无令他怒亦无遭遇他怒若自怒不现者则称彼为柔和已舍愚痴

聚落主于此处所以称某者为柔和即是此因此缘

[P.306]

如是言已聚落主暴恶如次白世尊曰「殊妙哉大德殊妙哉大德大德譬如倒者之扶起被盖覆者之启露对迷者示之以道于暗中举起油灯『有眼者得见诸物』如是世尊以种种方便明示说法于此余当归依世尊归依法及比丘众自今日起以至终生为止愿世尊容受我归依为优婆塞

第二 布咤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之竹林迦兰陀园

歌舞戏艺之聚落主多罗弗多诣世尊住处礼拜世尊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多罗弗多歌舞戏艺之聚落主白世尊曰「大德余闻昔时累代歌舞戏艺者师之所说『凡此歌舞戏艺者于舞堂戏场中以其真实及假装使人人生起笑乐者其身坏命终之后得享受喜笑天群为伴之身』世尊对此作如何宣说耶

「聚落主且止将此且置勿以此问余

再次多罗弗多歌舞戏艺之聚落主白世尊曰「大德世尊对此作如何宣说耶

「聚落主且止将此且置勿以此问余

[P.307]

三次多罗弗多歌舞戏艺聚落主白世尊曰「大德世尊对此作如何宣说耶

「余已作如是言『聚落主且止勿以此问余』不许汝作是问然而余今对汝作答

聚落主昔时人人尚未离贪欲为系于贪欲之缚歌舞戏艺者为彼等于舞堂戏场中凡嗜好于物欲者皆集来使之欲〔念〕愈增聚落主昔时人人尚未离嗔恚为系于嗔恚之缚歌舞戏艺者为彼等于舞堂戏场中凡于物好嗔者皆集来使之嗔愈增聚落主昔时人人尚未离愚痴凡于物好愚者皆集来使之愚痴愈增

彼歌舞戏艺者自己陶醉放逸而令他亦陶醉放逸身坏命终之后有名为喜笑地狱者彼出生其处然而彼若有如是见者『凡歌舞戏艺者于舞堂戏场中以真实与偽装令人人笑乐者其身坏命终之后享受喜笑天群为伴之身』此则彼所取之邪见聚落主于邪见之人余说唯有地狱与畜生二道中有其一道

如是言已多罗弗多歌舞戏艺聚落主悲痛流泪

「余如是言『聚落主且止以此且置勿以此问余』不许汝作如是问

「大德余非对世尊之宣说悲痛而泣然则大德余为昔时累代歌舞戏艺[P.308]者师等『凡歌舞戏艺者享受喜笑天群之伴身』长久之被瞒被欺被诳而泣

殊妙哉大德殊妙哉大德大德犹如扶起倒者启露盖覆者迷者得示以道如暗中举起油灯『有眼者得见诸物』如是世尊以种种方便明示说法此余当归依于世尊归依于法与比丘众大德愿容许余于世尊之处出家受戒

一〇

多罗弗多聚落主于世尊之处即得出家受戒

一一

受戒后不久尊者多罗弗多成为阿罗汉之一

第三 战士

※二

战士聚落主诣世尊住处

坐于一面之战士聚落主白世尊曰「大德余闻昔时累代战士师之所说『凡死斗努力于战场之战士历此努力死斗若被敌者所杀者则彼〔战士〕身坏命终之后享受俱所乐天群为伴之身』世尊对此作如何宣说耶

「聚落主且止将此且置勿以此问余

再次

三次战士聚落主白世尊曰「大德余闻昔时累代战士师之所说『凡死斗努力于战场之战士历此努力死斗若被敌者所杀者则彼〔战士〕身坏命终之后享受俱所乐天群为伴之身』世尊对此作何宣说耶

[P.309]「然而聚落主余已如是言『聚落主且止将此且置勿以此问余』乃不许汝问然今余将答汝

聚落主凡死斗努力于战场之战士彼心曾为卑劣而行所恶所向是邪『令此等人被击被缚被斩灭亡』或原非意于此如是作思彼死斗努力若被敌者所杀者则彼〔战士〕身坏命终之后有名为俱所乐之地狱者〔彼〕将生于其处然于彼『凡死斗努力于战场者此死斗努力被敌所杀者则彼战士身坏命终之后享受俱所乐天群之身』作如是见者彼即是邪见聚落主余说邪见之人唯有地狱与畜生二道中有其一道

如是宣说已战士聚落主悲痛流泪

「余如是言『聚落主且止将此且置勿以此问余』乃不许汝问

「大德余非对世尊之宣说悲痛而泣然则大德余为昔时累代战士师等『凡战士之之身』长久之被瞒被欺被诳而泣

殊妙哉大德殊妙哉大德自今日起至此生之终余当归依世尊为优婆塞愿请摄受

[P.310]第四 象

※二~八

乘象聚落主诣世尊住处自今日起至此生之终余归依世尊为优婆塞愿请摄受

第五 马

乘马聚落主诣世尊住处礼拜世尊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乘马聚落主白世尊曰「大德余闻昔时累代乘马士师之所说『凡乘马士死斗努力于战场被敌所杀者彼〔乘马士〕则身坏命终之后享受俱所乐天群为伴之身』世尊对此作何宣说耶

「聚落主且止将此且置之勿以此问余

[P.311]四~八

再次三次(以下与第三经之「战士」与「乘马士」有所改变而已其他则完全相同)

第六 西地〔方〕人(死殁者)

尔时世尊住那烂陀之波婆离迦庵罗林

刀师儿聚落主诣世尊住处礼拜世尊坐于一面

[P.312]

坐于一面之刀师儿聚落主白世尊言「大德携持西部地〔方〕婆罗门之水瓶著佩西瓦罗花环入水〔而浴之〕奉祀火天者彼等使死殁者向上令柔和安静以升天界大德世尊应供正等觉者所有女〔人〕身坏命终之后能行如上生于善趣天界否

「然则聚落主以此问汝将随汝想所思作适当回答

聚落主汝对此作如何思惟此处有人是生命破坏者不与取者欲邪行者妄语者两舌者粗语者绮语者贪欲者失心者邪见者于其处大人众群集来而言曰『此人身坏命终之后出生于善趣天界』即为此人祈求礼赞合掌而周行者聚落主汝对此作如何思惟耶此人因大人群之祈求礼赞合掌周行则身坏命终之后得生于善趣天界耶

「大德不然

[P.313]

「譬如有人将巨大之石投于湖水中时于其处有大人众群集来而言曰『大石汝浮出汝浮上汝升陆上』如是祈求礼赞合掌周行者汝对此如何思惟耶此大石因大人众之祈求礼赞合掌周行而得浮出浮上升于陆上否

「大德不然

「同此聚落主有人是生命破坏者邪见者假若令大人众群集来而言曰『此人身坏出生』虽为此人祈求礼赞合掌周行然而此人身坏命终之后仍生于离去处恶趣极堕处地狱

聚落主汝对此作如何思惟耶于此处有人是禁止生命之破坏禁止于不与取禁止欲邪行禁止妄语禁止两舌禁止粗语禁止绮语者不贪欲者不失心者是正见者于其处大人群集来而言曰『此人身坏命终之后出生于离去处恶趣极堕处地狱』为此人祈求礼赞合掌周行聚落主汝对此作如何思惟耶因此大人众之祈求礼赞合掌周行而身坏命终之后得生于离去处恶趣极堕处地狱否

「大德不然

[P.314]

「聚落主譬如有人将醍醐瓶或油瓶破沈于深湖水中其处有砂石或砂砾沉于下然醍醐或油浮于水上于其处大人众群集来『汝醍醐沈下汝醍醐沉没汝醍醐沉没』如是祈求礼赞合掌周行者聚落主汝对此作如何思惟耶其醍醐或油因大人众之祈求礼赞合掌周行能沈没而下堕否

「大德不然

「同此聚落主于此处有人禁止生命之破坏是正见者假若令大人众群集来而言曰『此人身坏出生于』虽为此人祈求礼赞合掌周行此人身坏命终之后乃生于善趣天界

世尊如是宣说已刀师儿聚落主如次白世尊曰「殊妙哉大德殊妙哉大德当归依为优婆塞请摄受余

第七 说教

尔时世尊住那烂陀之波婆离迦庵罗林中

刀师儿聚落主诣世尊住处礼拜世尊于一面坐

于一面坐之刀师儿聚落主白世尊言「大德世尊对一切生类有持利益心慈爱心而住否

「诚然聚落主如来对一切生类有持利益心慈爱心而住

「然今大德何故世尊或为人人而详说法要或为人人而不如是详说法要耶

[P.315]「然则聚落主以此对汝问将随汝所思作适当回答

聚落主汝对此作如何思惟耶于此处耕田之居士有三种田一田是殊胜一田是中等一田是下劣砂地而含盐分之恶质地聚落主汝对此如何思惟耶此耕田之居士欲播下种子应于何处先播种耶是此殊胜田耶是中等田耶或者是此下劣砂地而含盐分之恶质田耶

「大德此耕田之居士欲下种子时于下种者当是此殊胜之田其次下种当是此中等田再次下种则于此下劣砂地而有多盐分之恶质地田或者全部不下种子何以故『亦可为牛之饲料』」

「聚落主譬如此殊胜之田如是者乃余之比丘比丘尼余对彼等说初善中间之善终善有意义文与言调和之法说明一切具足完全清净之梵行何以故聚落主彼等以余为灯以余为窟以余为庇护以余为归依而住

聚落主譬如此中等之田如是者是余之信男子信女人余对彼等亦说于初善中间善终善有意义文与言调和之法说明一切具足完全清净之梵行何以故聚落主彼等以余为灯以余为窟以余为庇护以余为归依而住

[P.316]

聚落主譬如下劣砂地有多盐分恶质地之田如是者余认为此是外道沙门婆罗门普行沙门余亦为彼等说于初善中间善终善有意义文与言调和之法说明一切具足完全清净之梵行何以故于彼等或一句亦能了解此于彼等为得长时之利益安乐

聚落主譬如人有三只水瓶一水瓶无有裂缝不漏不渗〔水〕一水瓶无有裂缝而漏〔水〕渗〔水〕一水瓶有裂缝漏〔水〕渗〔水〕聚落主汝对此如何思惟耶此人若欲贮水者水瓶无有裂缝不漏不渗〔水〕与水瓶无有裂缝而漏〔水〕渗〔水〕及水瓶裂缝漏〔水〕渗〔水〕者于此中何者应先贮水耶

「大德此人欲贮水者是贮于水瓶无裂缝不漏不渗〔水〕者再贮于水瓶无裂缝漏〔水〕渗〔水〕者再贮于水瓶有裂缝漏〔水〕渗〔水〕者或全不予贮何以故或『贮水当用洗器物』」

一〇

「聚落主譬如水瓶无有裂缝如是者是予之比丘比丘尼予为彼等说初善以余为归依而住

[P.317]一一

聚落主譬如水瓶无有裂缝如是者是予之信男子信女人予为彼等亦说初善以余为归依而住

一二

聚落主譬如水瓶之裂缝如是者余认为此是外道沙门婆罗门普行沙门余为彼等亦说于初善中间善终善有意义文与言调和之法说明一切具足完全清净之梵行何以故于彼等或一句亦能了解此于彼等为得长时之利益安乐

一三

世尊如是宣说已刀师儿聚落主如次白世尊曰「殊妙哉大德殊妙哉大德请摄受余归依为优婆塞

第八 螺贝

尔时世尊住那烂陀之波婆离迦庵罗林中

尼乾陀之弟子刀师儿聚落主诣世尊住处

世尊对坐于一面之刀师儿聚落主如次告曰「聚落主尼乾陀若提子为汝弟子等如何说法耶

「大德尼乾陀若提子为弟子等作如是说法『任何人若破坏生命者皆堕于离去处地狱任何人若取不与者皆堕于离去处地狱任何人若于诸欲行邪行者皆堕于离去处地狱任何人若妄语者皆堕于离去处地狱凡多住习处者则随所导而去』大德尼乾陀若提子如是为弟子等说法

「聚落主如尼乾陀若提子之教『凡多住习处者则随所导而去』如是者则任何人无有堕于离去处地狱者

聚落主汝对此如何思惟耶凡有人破坏生命于夜间或于日间所经之时间若彼破坏生命及不破坏生命何者是较长之时间耶

「大德凡有人破坏生命于夜间或于日间所经时间彼若破坏生命其时为短而彼不破坏生命其时间是长

[P.318]「聚落主如尼乾陀若提子之教『凡多住习处者则随所导而去』若如是者则任何人无有堕于离去处地狱者

聚落主汝对此如何思惟耶凡有人不与取于夜间或于日间所经之时间若彼不与取及不与不取何者为较长之时间耶

「大德凡有人不与取于夜间或于日间所经之时间彼不与取其时间是短而彼不与不取其时间是长

「聚落主如尼乾陀若提子之教即无有堕于地狱者

聚落主汝对此如何思惟耶凡有人于诸欲行邪行何者是较长之时间耶

「大德凡有人于诸欲行邪行其时间是长

[P.319]「聚落主如尼乾陀若提子之教即无有堕于地狱者

聚落主汝对此如何思惟耶凡有人语妄语何者是较长时间耶

「大德凡有人语妄语其时间是长

「聚落主如尼乾陀若提子之教『凡多住习处者则随所导而去』若如是者则任何人无有堕于离去处地狱者

聚落主于此处或教师作如是谈如是见『任何人若破坏生命者皆堕于离去处地狱任何人不与取者任何人于诸欲行邪行者任何人语妄语者皆堕于离去处地狱』聚落主而且弟子对此教师有净信心

一〇

彼以『余师乃如是谈如是见怀如是之见「任何人破坏生命者皆堕于离去处地狱」然余有破坏生命余亦是堕离去处者堕地狱者』聚落主[P.320]舍此语不舍此心不抛弃此见恰如将持来之物而投入如是彼入地狱余师

一一

然聚落主于此处如来出现于世为应供者正徧智者明行具足者善到者世间解者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之师觉者世尊彼以种种方便非难诘责生命之破坏『禁止生命之破坏』非难诘责不与取欲邪行妄语『禁止妄语』聚落主而弟子对此教师(如来)有净信心彼当省思

一二

『世尊以种种方便非难诘责生命之破坏宣说禁止对生命之破坏然余如是破坏如是之生命如是破坏如是之生命此乃非宜此是非善余亦因此而有追悔之念「我不该作此恶邪之业」』彼如是省思后而舍此生命破坏向后又禁止生命之破坏如是有此恶邪业之舍弃彼如是有此超越恶邪业

一三

世尊以种种方便非难诘责不与取

[P.321]一四

世尊以种种方便非难诘责欲邪行

一五

世尊以种种方便非难诘责妄语

一六

彼舍生命之破坏禁止生命之破坏舍不与取欲邪行妄语两舌[P.322]粗语绮语舍贪欲而为无贪欲者舍恶心嗔恚而为不失心者舍邪见而为正见者聚落主之圣弟子如是离贪欲离恶心无迷惑正知正念而以与慈俱生之心充满于一方而住同于第二〔方〕同于第三〔方〕同于第四〔方〕如是上下横一切处一切情势之下一切具足之世界与慈俱生广大远行无量而充满无怨心无恶心而住

一七

聚落主譬如吹强力之法螺者如少劳可令四方闻〔其吹〕聚落主同此由如是实修如是增长慈心解脱凡所标量之业于其处无余存于其处无存立聚落主此之圣弟子即与悲俱生之心与喜俱生之心与舍俱生之心与舍俱生一切具足之世界广大远行无量而充满无怨心无恶心而住

一八

聚落主譬如强力之吹法螺者以少劳可令四方得闻聚落主同此如是实修如是增长舍之心解脱凡所标量之业于其处无残存于其处无存立

一九

世尊如是言已刀师儿聚落主如次白世尊言「殊妙哉大德殊妙哉大德请愿摄受余归依为优婆塞

第九 家

[P.323]

尔时世尊与大比丘众俱游行于拘萨罗国抵达那烂陀于此处世尊住那烂陀之波婆离迦庵罗林中

然其时那烂陀因饥馑难得𫗫口之食白骨〔充野〕给与筹符之食

恰于此时尼乾陀若提子与多数之尼乾陀集团共留住于那烂陀

尼乾陀之弟子刀师儿聚落主来至尼乾陀若提子之处对彼礼拜后于一面坐

尼乾陀若提子告于一面坐之刀师儿聚落主曰「聚落主汝去驳斥沙门瞿昙之语如是者汝则善名远扬『刀师儿聚落主驳如是有神力如是有威力之沙门瞿昙之语』」

「然而大德余如何往驳如是有神力如是有威力沙门瞿昙之语耶

「聚落主汝往沙门瞿昙之处问彼作如是言『大德世尊以种种方便对家家称扬爱怜称扬保护称扬悲愍耶』聚落主若如是问沙门瞿昙而如是答『诚然聚落主如来以种种方便对家家称扬爱怜称扬保护称扬悲愍』者则应告于彼曰『若然大德何故今世尊为饥馑难得𫗫口之食白骨〔充野〕使给与筹符食与大比丘众俱游行耶世尊是为家家断绝而行为家家之非运而行为家家之损亡而行者』聚落主以此两端质问沙门瞿昙逢此彼则吐出不能咽下不能

[P.324]

「唯唯大德」刀师儿聚落主应诺尼乾陀若提子从座而起礼拜于彼行右绕礼即诣世尊住处礼拜世尊于一面坐

于一面坐之刀师儿聚落主白世尊曰「大德世尊〔非〕以种种方便对家家称扬爱怜称扬保护称扬悲愍耶

「诚然聚落主如来以种种方便对家家称扬爱怜称扬保护称扬悲愍

「若然大德何故今世尊为饥馑难得𫗫口之食白骨〔充野〕使给与筹符食与大比丘众俱游行耶世尊为家家之断绝而行为家家之非运而行为家家之损亡而行

「聚落主想起于距今九十一劫前至今余不知曾有一家行饭食之布施而有损而且彼等家家富裕财多宝多金银丰裕所得丰裕财谷丰裕者此等一切是源于布施乃真实之源自制之源

一〇

聚落主家之损亡有八种因八种缘家或为国王所损亡家或为窃盗所损亡家或为火所损亡家或为水所损亡或不得积蓄或家人懒惰抛弃家业或散[P.325]溃此等之宝成为家之黑炭(败家子)于生家无常者为第八聚落主此等八种因八种缘为家损亡之因

一一

聚落主于此等八种因八种缘之存在人对余虽作如是言『世尊是为家家之断绝而行为家家之非运而行为家家之损亡而行者』聚落主不舍此语不舍此心不抛弃此见则恰如持来者之投入如是将〔入〕于地狱

一二

世尊如是言已刀师儿聚落主白世尊曰「殊妙哉大德殊妙哉大德请世尊摄受余愿归依为优婆塞

第一〇 顶髻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外之竹林迦兰陀园

然其时于王之内宫王臣集会集合同座众人之间起此相互之谈「沙门释子等于金银是净彼等受金银取金银

偶然其时有摩利就罗伽聚落主亦列于此集会

摩利就罗伽聚落主语此集会曰「诸尊勿作如是言沙门释子等于金银为非净彼等不受此彼等不取此沙门释子等弃摩尼黄金及离金银」摩利就罗伽聚落主不能信服其集会

因此摩利就罗伽聚落主来至世尊住处礼拜世尊坐于一面

[P.326]

坐于一面之摩利就罗伽聚落主白世尊言「大德于此王之内宫王臣集会中集合同座众人之间起此相互之谈『沙门释子等于金银为净彼等受金银取金银』如是言已大德余告此集会曰『诸尊勿作如是言沙门释子等于金银为非净彼等不受此不取此沙门释子等弃摩尼黄金以离金银』大德余不能信服其集会

大德余如是所说是说世尊之所说者耶非以不实诽谤世尊耶是随顺世尊之法以说明法对任何之随顺说之同法者勿陷于非难之境地耶

「诚然聚落主如是之说汝是说余之所说者并非以不实诽谤余随顺〔余〕之法以说明法对任何随顺说之同法者无陷于非难之境地

聚落主于此沙门释子等于金银为非净彼等不受此彼等不取此沙门释子等弃摩尼黄金以离金银聚落主以金银为净者则于五种欲亦净聚落主以五种欲为净者此应视为非沙门法〔之人〕非释子法〔之人〕

然则聚落主余作如是言『草是依草之所要者而求薪是依薪之所要者而[P.327]车是依车之所要者而求人是依人之所要者而求聚落主无论依如何之事由余不言求受金银』」

第一一 驴姓

尔时世尊住于摩罗达国之名为郁如耶罗伽婆之摩罗达人村落

婆托罗加伽聚落主来至世尊住处礼拜世尊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婆托罗加伽聚落主白世尊言「大德愿世尊为余说示苦之生起与灭没

「聚落主余若为汝说『过去世如是如是』若对过去世说示苦之生起与灭没者汝于此即有疑念困惑聚落主余若为汝说『未来世应如是如是』若对未来世说示苦之生起与灭没者汝于此即有疑念困惑然则聚落主余今坐于此处坐于此为汝说示苦之生起与灭没于此当谛听当善思惟余即为说

「唯唯大德」婆托罗加伽聚落主应诺世尊

世尊曰「聚落主汝对此如何思惟人若遭遇杀害捕缚没收或谴责者如汝〔之心〕即生忧悲苦恼不安者于郁如耶罗伽婆有此

「大德人若遭遇杀害捕缚没收或谴责者如余之心生忧悲苦恼不安者于宇如耶罗伽婆有此

[P.328]

「然而聚落主人若虽遭遇杀害捕缚没收或谴责者如汝〔之心〕不生忧悲苦恼不安者于郁如耶罗伽婆有此否

「大德人若虽遭遇杀害捕缚没收或谴责者如余〔之心〕不生忧悲苦恼不安者于郁如耶罗伽婆有之

「聚落主某郁如耶罗伽婆人遭到杀害捕缚没收或谴责者于汝〔之心〕生忧悲苦恼不安是何因何缘耶聚落主某郁如耶罗伽婆人遇到杀害捕缚没收或谴责者于汝〔之心〕不生忧悲苦恼不安是何因何缘耶

「大德郁如耶罗伽婆人遇到杀害捕缚没收或谴责者于予〔之心〕生忧悲苦恼不安者乃予对彼等有欲贪然而大德郁如耶罗伽婆人遇到杀害捕缚没收或谴责者于予〔之心〕不生忧悲苦恼不安者余乃对彼等无欲贪

「聚落主汝有此所见所知所通达即时依法投入(法)可通达过去未来之道凡于过去世所生之苦一切皆以欲为根本以欲为因缘而生此欲是苦之本又凡于未来世于苦之生起皆以欲为根本以欲为因缘而生此欲是苦之本

「大德殊妙哉大德稀有哉大德世尊以此善巧说示『凡苦之生[P.329]皆以欲为根本以欲为因缘而生此欲是苦之本

大德余有一名智罗瓦西童子住于其外之房屋大德余晨朝起身遣人『汝去寻智罗瓦西童子』其人未还归之前余念无他事『智罗瓦西童子不该有染患何病』」

「聚落主汝对此如何思惟智罗瓦西童子若遭遇杀害捕缚没收或谴责者于汝〔之心〕当生忧悲苦恼不安否

「大德智罗瓦西童子若遭杀害捕缚没收或谴责者余之生命即發生异变如何于余之心不生忧悲苦恼不安耶

「聚落主依此事由当亦可知『凡苦之生皆以欲为根本以欲为因缘而生此欲是苦之本

聚落主汝未曾见闻智罗瓦西之母时汝对智罗瓦西之母有欲念染心或爱情否

「大德无此

「聚落主汝因见闻彼女如是汝对智罗瓦西之母有欲念染心或爱情耶

「大德诚然

一〇

「聚落主汝对此如何思惟智罗瓦西之母若遇杀害捕缚没收或谴责者于汝〔之心〕生忧悲苦恼不安否

[P.330]「大德智罗瓦西之母若遇杀害捕缚没收或谴责者余之生命即發生异变如何于余〔之心〕不生忧悲苦恼不安耶

一一

「聚落主依此事由亦可得知『凡苦之生皆以欲为根本以欲为因缘而生此欲是苦之本』」

第一二 王发

罗舍聚落主来至世尊住处礼拜世尊已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罗舍聚落主白世尊曰「大德余闻如是说『沙门瞿昙非难一切苦行彻底谤骂一切艰难生活之苦行者』大德『沙门瞿昙非难一切苦行彻底谤骂一切艰难生活之苦行者』如是说之彼等人众大德彼等是说世尊之所说耶或以非实诬蔑世尊耶随顺〔世尊〕之法以说明法随顺法者同法者亦无陷于非难之地耶

「聚落主如是说『沙门瞿昙非难一切苦行彻底谤骂一切艰难生活之苦行者』之彼等人众彼等说余之所说又无以非真非实诬骂于余

「聚落主此等之两际边是出家者应所避免〔一者〕于诸欲专心耽著欲乐此是依下劣鄙野之凡夫非圣者是伴著非利者〔二者〕专心于自己之难苦此苦痛非圣者是伴著非利者聚落主如来不依此两际边而证悟中道此是眼[P.331]〔至〕寂静无上智正觉涅槃之资者

聚落主如何是如来之证悟是眼是智〔至〕寂静无上智正觉涅槃之资是中道耶此即是八支圣道此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是聚落主此即如来之所证悟是眼是智〔至〕寂静无上智正觉涅槃之资是中道

「聚落主有享受此等三种诸欲者存在于世以何为三种耶

(一)

于此聚落主或诸欲之享受者依非法用暴力以求财依非法用暴力以求财而自己不安乐不喜悦不分配不作善业

(二)

然于此聚落主或诸欲之享受者依非法用暴力以求财依非法用暴力以求财以使自己安乐悦喜〔而〕不分配不作善业

(三)

然而于此聚落主或诸欲之享受者依非法用暴力以求财依非法用暴力以求财以使自己安乐喜悦〔且又〕分配作善业

(四)

一〇

然而于此聚落主或诸欲之享受者依法依非法暴力或不用暴力以[P.332]求财依法非法用暴力或不用暴力以求财使自己不安乐不喜悦不分配不作善业

(五)

一一

然而于此聚落主或诸欲之享受者依法依非法用暴力或不用暴力以求财依法非法用暴力或不用暴力以求财使自己安乐喜悦〔而〕不分配不作善业

(六)

一二

然而于此聚落主或诸欲之享受者依法依非法用暴力或不用暴力以求财依法依非法用暴力或不用暴力以求财使自己安乐喜悦〔且又〕分配作善业

(七)

一三

然而于此聚落主或诸欲之享受者依法不用暴力以求财依法不用暴力以求财以使自己不安乐不喜悦〔且又〕不分配不作善业

(八)

一四

然而于此聚落主或诸欲之享受者依法不用暴力以求财依法不用暴力以求财以使自己安乐喜悦〔但〕不分配不作善业

(九)

一五

然而于此聚落主或诸欲之享受者依法不用暴力以求财依法不用暴力以求财以使自己安乐喜悦分配而作善业然对此等之财贪著迷却堕罪不见过患不获出要而受用

(十)

一六

然而于此聚落主或诸欲之享受者依法不用暴力以求财依法不用[P.333]暴力以求财以使自己安乐喜悦分配作善业然对此等之财不贪著不迷却不堕罪见过患获出要而受用

(一)

一七

「于此聚落主诸欲之享受者依非法用暴力以求财依非法用暴力以求财而自己不安乐不喜悦聚落主此诸欲之享受者依三种理由应被非难依如何之三种〔理由〕应被非难耶〔彼〕依非法用暴力以求财此为第一理由应被非难〔彼〕自己不安乐不喜悦此为第二理由应被非难不分配〔彼财〕〔又不以此〕作善业此第三理由应被非难

聚落主此诸欲之享受者因此等三种理由应被非难

(二)

一八

于此聚落主诸欲之享受者依非法用暴力以求财依非法用暴力以求财使自己安乐喜悦〔而但〕不分配不作善业聚落主此诸欲之享受者依二种理由应被非难依一种理由应被欣赏如何依二种理由应被非难耶〔彼〕依非法用暴力以求财此第一理由应被非难〔彼财〕不分配〔又不以此〕作善业此为第二理由应被非难如何是一种理由应被赞赏耶彼自得安乐喜悦此一理由应被赞赏

聚落主此诸欲之享受者有此等二种理由应被非难此一理由应被欣赏

(三)

[P.334]一九

于此聚落主诸欲之享受者依非法用暴力以求财依非法用暴力以求财而使自己安乐喜悦〔且又〕分配作善业聚落主此诸欲之享受者有一种理由应被非难二种理由应被赞赏如何之一种理由应被非难耶彼依非法用暴力以求财此一种理由应被非难如何依二种理由应被赞赏耶〔彼〕使自己安乐喜悦此第一理由应被赞赏〔彼财〕分配〔以此〕行善业此第二理由应被赞赏

聚落主此诸欲之享受者此之一种理由应被非难此之二种理由应被赞赏

(四)

二〇

于此聚落主诸欲之享受者依法依非法用暴力或不用暴力以求财依法依非法用暴力或不用暴力以求财使自己不安乐不喜悦财亦不分配不行善业聚落主此诸欲之享受者依一种理由应被赞赏三种理由应被非难如何之一种理由应被赞赏耶依法不用暴力以求财此一种理由应被赞赏如何之三种理由应被非难耶依非法用暴力以求财此为第一种理由应被非难使自己不安乐不喜悦此为第二种理由应被非难财不分配不作善业此为第三种理由应被非难

聚落主此诸欲之享受者依此一种之理由应被赞赏三种理由应被非难

(五)

二一

于此聚落主诸欲之享受者依法依非法用暴力或不用暴力以求财依法依非法用暴力或不用暴力以求财而使自己安乐喜悦〔而不以财〕分配不作善业聚落主此诸欲之享受者依二种之理由应被〔赞〕赏依二种理由应[P.335]被非难如何为二种理应被赞赏耶依法不用暴力以求财此第一理由应被赞赏使自己安乐喜悦此第二理由应被赞赏如何为二种理由应被非难耶依非法用暴力以求财此第一理由应被非难〔财〕不分配不作善业此第二理由应被非难

聚落主此诸欲之享受者依此等二种理由应被赞赏依此二种理由应被非难

(六)

二二

于此聚落主诸欲之享受者依法依非法用暴力或不用暴力以求财依法依非法用暴力或不用暴力以求财使自己安乐喜悦〔而且又财〕分配作善业聚落主此诸欲之享受者依三种理由应被赞赏依一种理由应被非难如何为三种理由应被赞赏耶依法不用暴力以求财此第一理由应被赞赏使自己安乐喜悦此第二理由应被赞赏〔财之〕分配作善业此第三理由应被赞赏如何为一种理由应被非难耶依非法用暴力以求财此一种理由应被非难

聚落主此诸欲之享受者因此等三种之理由应被赞赏此一种理由应被非难

(七)

二三

于此聚落主诸欲之享受者依法不用暴力以求财依法不用暴力求财使自己安乐不喜悦〔财〕不分配不作善业聚落主此诸欲之享受者一种理由应被赞赏二种理由应被非难如何为一种理由应被赞赏耶依法不用暴力求财此一种理由应被赞赏如何为二种理由应被非难耶使自己不安乐不喜悦此第一理由应被非难〔财〕不分配不作善业此第二理由应被非难

聚落主此诸欲之享受者依此一种理由应被赞赏此二种理由应被非难

[P.336](八)

二四

于此聚落主诸欲之享受者依法不用暴力以求财依法不用暴力求财而使自己安乐喜悦〔而财〕不分配不作善业聚落主此诸欲之享受者依二种理由应被赞赏依一种理由应被非难如何为二种理由应被赞赏耶依法不用暴力求财此第一理由应被赞赏使自己安乐喜悦此第二理由应被赞赏如何为一种理由应被非难耶〔财〕不分配不作善业此一种理由应被非难

聚落主此诸欲之享受者依此等二种理由应被赞赏依此一种理由应被非难

(九)

二五

于此聚落主此诸欲之享受者依法不用暴力以求财依法不用暴力求财而使自己安乐喜悦又对其财贪著迷著堕罪不见过患不获出要受用于〔此〕聚落主此诸欲之享受者依三种之理由应被赞赏依一种之理由应被非难如何为三种理由应被赞赏耶依法不用暴力以求财此第一之理由应被赞赏使自己安乐喜悦此第二之理由应被赞赏〔而财之〕分配作善业此第三之理由应被赞赏如何为一种理由应被非难耶贪著此等之财迷著堕罪不见过患不获出要而受用者于此此一种之理由应被非难

聚落主此诸欲之享受者依此三种之理由应被赞赏此一种之理由应被非难

(十)

二六

于此聚落主此诸欲之享受者依法不用暴力以求财依法不用暴力[P.337]以求财以使自己安乐喜悦〔且其〕分配作善业又对其财不贪著不迷却不堕罪见过患获出要而受用此聚落主此诸欲之享受者依四种之理由应被赞赏依如何四种之理由应被赞赏耶依法不用暴力以求财此第一之理由应被赞赏使自己安乐喜悦此第二之理由应被赞赏〔财之〕分配作善业此第三理由应被赞赏对此等之财不贪著不迷却不堕罪见过患获出要受用于此此第四种理由应被赞赏

聚落主此诸欲之享受者依此等四种理由应被赞赏

二七

「聚落主世间有此等三种艰难生活之苦行者何等为三种耶

(一)

二八

聚落主艰难生活之苦行者依于信心从在家出而为无家之身『我思领得善法我思现证胜人间法足以为圣之特殊知见』彼以苦虐自己〔但〕不能领得善法不能现证胜人间法足以为圣之特殊知见

(二)

二九

然则聚落主此或艰难生活之苦行者依信心从在家出而为无家之身『我思领得善法我思现证胜人间法足以为圣特殊之知见』彼苦虐自己〔但〕虽领得善法而不能现证胜人间法足以为圣特殊之知见

[P.338](三)

三〇

然而聚落主此或艰难生活之苦行者依信心从在家出而为无家之身『我思领得善法我思现证胜人间法足以为圣特殊之知见』彼以苦虐自己〔而〕领得善法现证胜人间法足以为圣特殊之知见

(一)

三一

「于此聚落主此艰难生活之苦行者以苦虐自己〔而且〕不得善法不能现证胜人间法足以为圣之知见聚落主此艰难生活之苦行者依三种理由应被非难依如何之三种理由应被非难耶以苦虐自己此第一之理由应被非难不得善法此第二理由应被非难不能现证胜人间法足以为圣特殊之知见此第三理由应被非难

聚落主此艰难生活之苦行者依此三种之理由应被非难

(二)

三二

于此聚落主此艰难生活之苦行者以苦虐自己〔而〕领得善法但不能证胜人间法足以为圣特殊知见聚落主此艰难生活之苦行者依二种理由应被非难依一种理由应被赞赏依如何二种理由应被非难耶以苦虐自己此第一理由应被非难不能现证胜人间法足以为圣特殊之知见此第二之理由应被非难依如何一种理由应被赏赞耶领得善法此一种之理由应被赞赏

聚落主此艰难生活之苦行者依此二种之理由应被非难依此一种理由应被赞赏

[P.339](三)

三三

于此聚落主此艰难生活之苦行者以苦虐自己〔而〕领得善法现证胜人间法足以为圣特殊之知见聚落主此艰难生活之苦行者依一种之理由应被非难依二种之理由应被赞赏依如何一种之理由应被非难耶以苦虐自己此一种之理由应被非难依如何二种之理由应被赞赏耶领得善法此第一之理由应被赞赏现证胜人间法足以为圣特殊之知见此为第二种之理由应被赞赏

聚落主此艰难生活之苦行者依此一种之理由应被非难依此二种之理由应被赞赏

三四

「聚落主此等之三是现生者不老者即时者『来看』此之所示〔导人向〕于涅槃而智者各自应得知之〔法〕何者为三

(一)

三五

凡有贪欲者由贪欲之因〔人〕则怀持毁伤自己之心怀持毁伤他人之心怀持毁伤两者之心〔然〕能排除贪欲〔人则〕不怀持毁伤自己之心不怀持毁伤他人之心不怀持毁伤两者之心此是现生者不老者即时者『来看』此之所示导〔人向〕于涅槃而智者各自应得知之〔法〕

(二)

三六

凡有嗔恚者由嗔恚之因怀持毁伤自己之心怀持毁伤他人之心怀持毁伤两者之心〔然〕排弃嗔恚〔人则〕不怀毁伤自己之心不怀毁伤他人之心[P.340]怀毁伤两者之心此是现生者不老者即时者『来看』此之所示导〔人向〕于涅槃而智者各自应得知之〔法〕

(三)

三七

凡有愚痴者由愚痴之因人则怀持毁伤自己之心怀持毁伤他人之心怀持毁伤两者之心〔然而〕排弃愚痴〔人〕则不怀持毁伤自己之心不怀持毁伤他人之心不怀持毁伤两者之心此是现生者不老者即时者『来看』此之所示导〔人向〕于涅槃而智者各自应得知之〔法〕

聚落主此等之三种是现生者不老者即时者『来看』此之所示导〔人向〕于涅槃而智者各自应得知之〔法〕

三八

〔世尊〕如是言已罗舍聚落主白世尊曰「殊妙哉大德殊妙哉大德请世尊摄受余愿归依为优婆塞

第一三 波罗牢(可意)

一时世尊住拘利耶一名曰郁多罗之拘利耶人之村落

婆多利耶聚落主来至世尊住处礼拜世尊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婆多利耶聚落主白世尊曰「大德我曾闻此『沙门瞿昙知于幻』大德『沙门瞿昙知于幻』如是言之彼人等大德彼等言世尊之所说无以非实诬世尊耶是随顺说明世尊之法耶其随顺法者同法者亦无陷于非难之地耶大德吾等不欲诬谤世尊

「聚落主『沙门瞿昙知于幻』如是谈之彼等人众彼等是谈余之所谈并无以非实诬谤余说明随顺余之法任何随顺说者同法者亦无陷于非难之地

[P.341]

「尊者虽言『是真实』然〔者〕我等对此沙门婆罗门之言『沙门瞿昙知于幻沙门瞿昙是幻士』不予相信

「聚落主如是言『沙门瞿昙知于幻』者彼以『世尊正如是善逝正如是』作如是言『沙门瞿昙是幻士』然者聚落主于此当向汝反问依汝适当之所思且回答

(一)

聚落主汝对此作如何思惟聚落主汝知拘利耶人垂髻之佣夫耶

「大德余知拘利耶垂髻之佣夫

「聚落主汝对此作如何思惟拘利耶人垂髻之佣夫是以何为其目的耶

「大德彼拘利耶人为防止盗贼彼拘利耶人为传信使大德拘利耶人垂髻之佣夫是以此为其目的

「聚落主汝对此作如何思惟汝知拘利耶人垂髻之佣夫彼等是戒德者或是污戒者耶

「大德余以拘利耶人垂髻之佣夫是污戒恶法〔之徒〕知凡世间之污戒恶法〔之徒〕者其中即有拘利耶垂髻之佣夫

「聚落主『婆多利耶聚落主知拘利耶人垂髻之佣夫是污戒恶法〔之徒〕〔若然〕如是言婆多利耶聚落主亦是污戒恶法〔之徒〕者』彼语是正语耶

「大德不然大德拘利耶垂髻之佣夫与余不同拘利耶垂髻之佣夫与余不同法

[P.342]

「聚落主汝婆多利耶聚落主知拘利耶垂髻之佣夫是污戒恶法〔之徒〕婆多利耶聚落主得非是污戒恶法〔之徒〕何故不得〔说〕『如来知幻而非为幻士』聚落主余知于幻〔知〕于幻之果亦知其如何履行幻者身坏命终之后堕于离去处恶趣极堕处地狱

(二)

一〇

聚落主余知于生命之破坏〔知〕于生命破坏之果亦知其如何履行生命破坏者身坏命终后堕于离去处恶趣极堕处地狱

一一

聚落主余知于不与取

一二

聚落主余知于诸欲邪行

一三

聚落主余知于妄语

一四

聚落主余知于两舌

一五

聚落主余知于粗语

[P.343]一六

聚落主余知于绮语

一七

聚落主余知于贪欲

一八

聚落主余知于嗔恚

一九

聚落主余知于邪见

二〇

聚落主某某沙门婆罗门有如是谈如是见者『凡任何人破坏生命者皆于现生感受苦忧凡任何人不与取者皆于现生感受苦忧凡任何人于诸欲邪行者皆于现生感受苦忧凡任何人妄语者皆于现生感受苦忧

(一)

二一

然则聚落主于此见有人挂华鬘著耳环善沐浴善化妆理须发〔对〕女子之欲望充满犹如王者关于此者人言曰『看此者所作为何挂华鬘著耳环善沐浴善化妆理须发〔对〕女子之欲望充满犹如王者』他人答曰[P.344]『看此者压伏王者之敌而断却生命王者欢喜以物赐彼所以此人挂华鬘著耳环犹如王者

(二)

二二

然而聚落主于此见有人被粗索将手坚缚于后剃光头发打恶声之鼓由街至街由十字路至十字路而巡绕再牵出南门外于都之南方被刎颈关于此者人言曰『看此者所作为何彼被粗索将手坚缚于后剃其头发打恶声之鼓由街至街由十字路至十字路而巡绕再牵出南门外于都之南方被刎颈耶』他人曰『看此王者之敌而断女人或男人之生命因此王乃捕捉彼行如是之处刑

二三

聚落主汝对此作如何思惟汝曾见如是事否或曾得闻耶

「吾等得见且已闻又曾得闻

二四

「于此聚落主某某沙门婆罗门如是谈如是见『凡人破坏生命者皆于现生感受苦忧』彼等是语真实耶抑语妄耶

「大德是语妄

「凡语妄之虚事是戒德者耶抑污戒者耶

[P.345]「大德是污戒者

「凡污戒恶德之徒是履邪行耶抑履正行耶

「大德是履邪行

「凡履邪行者是邪见耶抑正见耶

「大德是邪见

「凡邪见之徒适于信赖耶

「大德不然

(三)

二五

「然则聚落主于此或见有人挂华鬘著耳环犹如王者关于此者人言曰『看此者所作为何挂华鬘著耳环犹如王者』他人对此曰『看此者压伏王之敌持来重宝王者欢喜而赐彼物因此此者挂华鬘著耳环犹如王者

(四)

二六

然则聚落主于此见有人被粗索将手坚缚于后被刎其颈关于此者人言曰『看此者所作为何被以粗索将手坚缚于后以刎其颈』他人对此曰『看此者于村落或森林将不与之物窃取而去因此王者捕彼以受如是之处刑

二七

聚落主汝对此作如何思惟汝曾见如是事耶或曾得闻耶

「吾等得见且已闻又曾得闻

[P.346]二八

「于此聚落主某某沙门婆罗门如是言如是见『凡人不与取者皆于现于现生感受忧苦』彼等语真实语耶抑语虚妄耶

「大德不然

(五)

二九

「然则聚落主于此或见有人挂发鬘著耳环犹如王者关于此者人谓曰『看此者所作何事而挂华鬘著耳环犹如王者耶』他人对此曰『看此者与王者之敌妇女子相交王者喜欢以赐物于此者因之此者挂华鬘著耳环犹如王者

(六)

三〇

然则聚落主于此或见有人被粗索将手坚缚于后被刎其颈关于此者人言曰『看此者所作何事被粗索将手坚缚于后被刎其颈耶』他人对此曰『看此者与良家之妇良家之少女相交因之彼为王者所捕捉以行如是之刑

三一

聚落主汝对此作如何思惟汝曾见如是事或得闻耶

「吾等得见且已闻又曾得闻

三二

「于此聚落主某某沙门婆罗门如是言如是见『凡人于诸欲行邪者皆于现生感受苦忧』彼等是语真实耶抑语虚妄耶

「大德不然

[P.347](七)

三三

「然则聚落主于此或见有人挂华鬘著耳环犹如王者关于此者人言曰『看此者所作何事挂华鬘著耳环犹如王者耶』他人对此曰『看此者以语妄语而博王者笑王者欢喜以物赐此者因之此者挂华鬘著耳环犹如王者

(八)

三四

然则聚落主于此或见有人被粗索将手坚缚于后被刎其颈关于此者人言曰『看此者所作何事被粗索将手坚缚于后被刎其颈耶』他人对此曰『看此者损及居士又居士子之利益因之为王者所捕以行如是之刑

三五

聚落主汝对此作如何思惟汝曾见如是事或得闻耶

「吾等得见且已闻又曾得闻

三六

「于此聚落主某某沙门婆罗门如是谈如是见『凡人语虚妄者皆于[P.348]现生感受苦忧』彼等是语真实耶抑语虚妄耶

「大德是语虚妄

「凡语虚妄事者是戒德者耶抑污戒者耶

「大德是污戒者

「凡污戒恶德之徒是履邪行耶抑履正行耶

「大德是履邪行

「凡履邪行者是邪见耶抑正见耶

「大德是邪见

「凡邪见之徒适于信赖否

「大德不然

三七

「殊妙哉大德稀有哉大德

余有休息之家于中有卧床有座榻有水瓶有油灯于此若有沙门或婆罗门之安居者则余以应能力与彼相分享大德昔有种种意见种种信仰种种嗜好之四位教师于此家休息入安居

(一)

三八

有一教师乃如是言如是见曰『无施与无供牺牲无祭祀无作善业作恶业之异熟果报无此世无他世无母无父亦无化生之有情达于沙门婆罗门之正位履正行自证知此世与他世皆无能示知于世者

(二)

[P.349]三九

有一教师乃如是言如是见而曰『有施与有供牺牲有祭祀有作善业作恶业之异熟果报有此世有他世有母有父有化生之有情达于沙门婆罗门之正位履正行自证知此世与他世皆有能示知于〔世〕者

(三)

四〇

有一教师乃如是言如是见而曰『作者[-1]令作者断割者令断割者苦者令苦者忧者令忧者疲者令疲者栗者令栗者生命破坏者不与取者破墙壁侵入者掠夺者窃盗者追剥者犯他人之妻者妄语者〔一切〕所作皆非恶作即以剃刀附于车轮之端将此大地之生类作成一肉团一肉块以此为因缘亦无恶〔生〕无由恶来之果若至恒河之南岸者令杀断割令断割令苦以此为因缘不〔生〕恶无由恶来之果若至恒河之北岸令施供牺牲令供牺牲者以此为因缘不〔生〕福无由福来之果施与调御自制语真实亦不〔生〕福无由福来之果

(四)

四一

有一教师乃如是言如是见而曰『作者令作者断割者令断割者苦者令苦者忧者令忧者疲者令疲者栗者令栗者破坏生命者不与[P.350]取者破墙壁而侵入者掠夺者窃盗者追剥者犯他人之妻者妄语者〔一切〕所作皆为恶作以剃刀附于车轮之端将此大地之生类作成一肉团一肉块者以此为因缘有生恶有由恶来之果若至恒河之南岸令杀断割令断割令苦者以此为因缘有〔生〕恶有由恶来之果若至恒河之北岸令施供牺牲令供牺牲者以此为因缘有〔生〕福有由福来之果施与调御自制语真实有〔生〕福有由福来之果

四二

大德此于余起疑起惑而曰『此等诸尊沙门婆罗门中结果何者语真实何者语虚妄耶』」

「聚落主汝之疑是理汝之惑是理然而只于所惑汝起疑

「大德余如是信仰世尊愿世尊说法以除弃余疑惑之法

四三

「聚落主有法三昧于此汝若心获三昧者如是汝则舍弃此疑念法聚落主何者为法三昧耶

(一)

四四

聚落主于此有圣弟子弃生命之破坏禁生命之破坏弃不与取禁不[P.351]与取弃欲邪行禁欲邪行弃妄语禁妄语弃两舌语禁两舌语弃麤语禁麤语弃绮语禁绮语弃贪欲为无贪欲弃嗔恚为无嗔恚心弃邪见为正见

聚落主此圣弟子如是离贪欲离嗔恚不迷著正知正念与慈俱生之心徧满一方而住同第二方同第三方同第四方〔徧满〕而住如是上下横〔直〕于一切处一切事情之下与慈俱生一切具有之世界无量广大远行以无怨心无恚之心充满而住如彼所思量『凡此教师之谓无施与无供牺牲而此示知于〔世〕者皆无如是言如是见此导师之语虽是真实然而余有余之保证此余于脆者或强者即任何者亦无妨碍幸福于此世他世两处摄护于身于语于心身坏命终之后可生于善趣天界故』彼生喜乐喜乐于彼而生欢悦欢悦[P.352]之彼身轻安身轻安之彼享受安乐心安乐者即获定聚落主此乃法三昧汝若于此获心三昧者如是汝则舍此疑惑之法

(二)

四五

聚落主此圣弟子如是离欲贪离嗔恚与慈俱生之心以无恚心徧满而住彼作如是思量『凡此教师之谓有施与有供牺牲此示知于世者皆有如是言如是见此教师之语虽是真实可生于善趣天界故』彼生喜乐获定聚落主此是法三昧汝若于此获心三昧如是汝则舍此疑惑之法

(三)

四六

聚落主此圣弟子如是离欲贪离嗔恚与慈俱生之心以无恚心徧满[P.353]而住彼作如是思量『凡此教师之谓作令作者断割令断割者无由福来之〔果〕如是言如是见此教师之语虽是真实可生于善趣天界故』彼生喜乐获定聚落主此是法三昧汝若于此获心三昧者如是汝则舍弃疑惑之法

(四)

[P.354]四七

聚落主此圣弟子如是离欲贪离嗔恚与慈俱生之心以无恚之心徧满而住彼作如是思量『凡此教师之谓令作者断割者令断割者有由福来之〔果〕如是言如是见此教师之语虽是真实可生于善趣天界故』彼生喜乐是定聚落主此是法三昧汝若于此获心三昧者如是汝则舍弃此疑惑之法

(一)

[P.355]四八

聚落主于此圣弟子如是离欲贪离嗔恚不迷著正知正念与慈俱生之心徧满一方而住与喜俱生之心徧满一方而住与舍俱生之心徧满一方而住彼作如是思量『凡此教师之谓无施与无供牺牲此示知于世者皆无如是言如是见教师之语虽是真实然余有余之保证此余于脆者或强者即任何者皆无妨碍幸福于〔此世他世之〕两处摄护于身于语于意身坏命终之后可生于善趣天界故』彼生喜乐彼喜乐而生欢悦彼欢悦而身得轻安彼身轻安以享安乐安乐之心乃获定聚落主此是法三昧汝若于此获心三昧者如是汝则舍弃此疑惑

(二)

四九

聚落主此圣弟子如是离欲贪离嗔恚与悲俱生之心与喜俱生之心[P.356]与舍俱生之心无恚心之心徧满而住彼作如是思量『凡此教师之谓有施与有供牺牲示知于世者皆有如是言如是见此教师之语虽是真实可生于善趣天界故』于彼生喜乐是获定聚落主此是法三昧汝若于此获心三昧者如是汝则舍弃此疑惑之法

(三)

五〇

聚落主此圣弟子如是离欲贪离嗔恚与悲俱生之心与喜俱生之心与舍俱生之心以无恚心之徧满而住彼作如是思量『凡此教师之谓[P.357]令作者断割者令断切者无由福来之果如是言如是见此教师之语虽真实可生于善趣天界故』于彼生喜乐是获定聚落主此是法三昧汝若于此获心三昧者如是汝则舍弃此疑惑之法

(四)

五一

聚落主此圣弟子如是离欲贪离嗔恚与悲俱生之心与喜俱生之心与舍俱生之心以无恚之心徧满而住彼作如是思量『凡此教师之谓作者令作者断割者令断切者有由福来之果如是言如是见此教师[P.358]之语虽真实可生于善趣天界故』于彼生喜乐是获定聚落主此是法三昧汝若于此获心三昧者如是汝则舍弃此疑惑之法

五二

世尊如是说已婆多利耶聚落主白世尊曰「殊妙哉大德自今日起愿归依世尊为优婆塞

聚落主相应(终)

其摄颂曰

[P.359]暴恶布咤与战士
象马与西地方人
说教螺贝家顶髻
驴姓王发波罗牢

校注

杂阿含经三二卷六经「凶暴聚落主」別译杂阿含经七卷四经「聚落主名曰恶性」注有「由法结集长老有一人之聚落主名为暴恶」非固有名辞以下同各经之聚落主Ca. n. da-gāmaṇi「暴恶村长」「名暴恶村长」 Pahāsā devā 杂阿含经三二卷三经「观喜天」別译杂阿含经七卷一经「光照天」出生于喜笑天之义 「战斗活聚落主」杂阿含经三二卷四经「善斗将」(別译杂阿含七卷二经) Sarājitā devā 以取具(sa)十所(rājita)是余之私译「箭降伏天」杂阿含经三二卷四经「箭庄严天」別译杂阿含经七卷二经天与地狱同一名參照下六节若依注此为阿鼻地狱之一部份 assa, haya「调马聚落主」杂阿含经三二卷五经「善调马师聚落主」別译杂阿含经七卷三经 asi(刀)bandhaka(手结)putta(儿)想意是「锻刀工之儿子」杂阿含三二卷一一经有「刀师氏」于英译为 snake-charmer 是很大错误 每日早上从西瓦罗水中取青莲花环著于身上为水净信者 原三语于英译为 they lift him out and carry him out, call on him by name and speed him heaven wards 者为不正确第二语 saññāpenti 注为 sammā ñāpenti 余见为 appease 之意 杂阿含三二卷之一二经「以多行故则将至彼」別译杂含七卷一〇经「随作时多必堕地狱」英译 according as a man habitually lives, so goes he forth to his destiny 此二文于 PTS 本缺失由暹罗本补之此例他处续出(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二个对应之注标与章节校注内容不符故今将此处修订为之注标 參照四一品第七牛达多经第四节 yam pamāṇakataṁ kammaṁ 英译 whatsoever finite thing there be 杂阿含经三二卷一〇经「我忆九十一劫以来不见一人施一比丘有尽有减」 同「汝观今日有人家大富多钱财多眷属多仆从当知其家长夜好施真实寂止故致斯福利 不为者不务力于家务家产溃败 PTS 本句有读误杂阿含经「我说无常为」第九句別译杂阿含经「我今更说第九之破言第九者所谓无常 「不防无障碍」之意英译为 they are permitted佛灭后一百年之时为「净」(kappati)第二结集(亦云七百结集)沙门可受金银之问题被决「受蓄金银钱净」(五分律三〇卷)「得受金银」(四分律五四卷) 杂阿含三二卷九经「善哉世尊为我说现法苦集苦没 杂阿含三二卷九经「若众生于此郁鞞罗聚落住者是若缚若打若责若杀汝心当起忧悲恼苦不 jānī 为掠辱 郁如耶罗人遇到杀害捕缚因此有人如汝心之忧悲耶之意 PTS 本有一行衍文此不译出 五分律一五卷「世有二边不应亲近一者贪著受欲说欲无过二者邪见苦形无有道迹杂阿含三二卷八经今者众生依于二边何等为二一者乐著卑下田舍常人凡夫五欲二者自苦方便不正非义饶益 杂阿含三二卷八经「有受欲者非法滥取不与安乐自供不供养父母给足兄弟妻子奴婢眷属朋友知识亦不随时供养沙门婆罗门仰求胜处安乐果报未来生天 PTS 本此结文缺失 以上七~一一节一七~二一节之十种诸欲之享受者中唯(一六节二六节)之一人可免非难 〔四二〕第一经六节參照 付女子之欲有「宛然如王」 六师外道中之阿耆多翅舍钦婆罗之见长部一卷沙门果经參照但汉译北传本为末伽梨拘梨之见 [0055001-1] 不兰迦叶之见长阿含十七卷沙门果经长部一卷沙门果经參照
[A1] [-]【CB】【南传】
[A2] [-]【CB】【南传】
[A3] 丰【CB】豊【南传】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相应部经典(卷42)
关闭
相应部经典(卷42)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