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60]第七 婆罗门相应
第一 阿罗汉品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栗鼠养饵所。
二
其时,有婆罗堕婆阇姓之婆罗门妻,名陀然阇仁,信乐佛、法、僧。
三
时,陀然阇仁,将近于运食与婆罗堕婆阇姓之婆罗门,發三次之欢喜语:「归命彼世尊、应供、正等觉者……乃至……归命彼世尊、应供、正等觉者。」
四
如是言已,婆罗堕婆阇姓之婆罗门,以此谓陀然阇仁曰:「此卖女不论何时、常语彼秃头沙门之功德。卖女!今我应论破汝师。」
五
「否也!婆罗门!包含世界于天界、魔界、梵天界,包含沙门、婆罗门人天之众中,不见得能论破我彼世尊、应供、正等觉者。然则,汝婆罗门!去!去即当自知。」
六
时,婆罗堕婆阇之婆罗门、忿怒不喜而诣世尊处。诣已,与世尊相致问交谈而坐一面。
[P.161]七
坐一面之婆罗堕婆阇姓婆罗门,以偈言世尊曰:
八
九
如是言已,婆罗堕婆阇姓之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瞿昙!是最胜。瞿昙是最胜。瞿昙!犹如令倒者起,覆者显露,示迷者以道,如有眼者得见物形,如暗中之灯明,如是瞿昙请说种种法。我归命世尊瞿昙、法、僧伽。我得于世尊瞿昙之处出家及具足戒!」
一〇
婆罗堕婆阇姓之婆罗门,得于世尊之处出家及具足戒。
一一
得具足戒不久,尊者婆罗堕婆阇,单独隐栖,不放逸、虔诚、精勤而住,彼正是良家之子,为成就无上梵行,由家〔出〕无家而出家,于现法得入自知自证。「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一二
于此婆罗堕婆阇,成为一阿罗汉。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竹林栗鼠养饵所。
二
谗谤婆罗堕婆阇婆罗门,闻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于沙门瞿昙之处,由家〔出〕无家而出家。
[P.162]三
忿怒不喜,来诣世尊处。诣已,以激烈恶语谗谤、非难世尊。
四
作如是言已,世尊于此告谗谤婆罗堕婆阇婆罗门曰:「婆罗门!汝如何思惟耶?有朋友亲戚骨肉者、客等来造访汝否?」
五
「唯然,瞿昙!时常有朋友亲戚骨肉者、客等来造访我。」
六
「婆罗门!汝如何思惟耶?汝予与彼等坚食、软食及美食否?」
七
「唯然,瞿昙!我时常与彼等坚食、软食及美食。」
八
「婆罗门!若彼等不受者,则将成为谁之物耶?」
九
「瞿昙!若彼等不受者,彼等食物当属我者。」
一〇
「婆罗门!如是汝谗谤不应谗谤我,诽谤不应诽谤我,非难不应非难我。我不受汝之此等。婆罗门!彼则是汝之物。谗谤返还其谗谤者,诽谤返还其诽谤者,非难返还其非难者。婆罗门!此谓〔主客〕共食、共来往。我不与汝共食、共来往。婆罗门!此是汝物。婆罗门!此是汝物。」
一一
「王与王臣今如是知尊者瞿昙:『沙门瞿昙是应供者,然瞿昙亦将怒。』」
一二
[P.163]一三
如是言已,谗谤婆罗堕婆阇婆罗门如是白世尊曰:「世尊!是最胜。……乃至……我今归依世尊瞿昙、法、僧伽。愿于世尊瞿昙座下出家得具足戒。」
一四
谗谤婆罗堕婆阇婆罗门,得于世尊之处出家及具足戒。
一五
又,尊者谗谤婆罗堕婆阇婆罗门得具足戒不久,单独隐栖,不放逸、虔诚、精勤而住。彼正是良家之子,为成就梵行,由家〔出〕无家而出家,于现法得入自知、自证。「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一六
又,此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为一阿罗汉。
一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栗鼠养饵所。
二
阿修罗王婆罗堕婆阇婆罗门,闻婆罗堕婆阇姓之婆罗门,于沙门瞿昙之处,由家〔出〕无家而出家。
三
忿怒不喜,来诣世尊处。诣已,以激烈不善之语,谗谤、诽谤世尊。
四
如是言已,世尊默然。
五
时,阿修罗王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沙门!汝胜利!沙门!汝胜利。」
六
[P.164]七
如是言已,阿修罗王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以此言世尊曰:「世尊!是最胜者,世尊!是最胜者……乃至……」
八
又,此尊者婆罗堕婆阇婆罗门,成为一阿罗汉。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竹林栗鼠养饵所。
二
毘兰耆迦婆罗堕婆阇婆罗门,闻婆罗堕婆阇姓之婆罗门,于沙门瞿昙座前,由家〔出〕无家而出家。
三
忿怒不喜,来诣世尊处。诣已,默然而立一面。
四
时,世尊知毘兰耆迦婆罗堕婆阇婆罗门心之所念,以偈告毘兰耆迦婆罗堕婆阇婆罗门曰:
五
如是言已,毘兰耆迦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世尊!是最胜者。世尊!是最胜者。我今归依世尊瞿昙、法、僧伽。愿于世尊处得出家及具足戒。」……乃至……「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六
又此婆罗堕婆阇婆罗门,成为一阿罗汉。
一
舍卫城因缘。
[P.165]二
时,不害婆罗堕婆阇婆罗门,来诣世尊处。诣而与世尊互相致问,坐于一面。
三
坐一面之不害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瞿昙!我是不害。瞿昙!我是不害。」
四
五
如是言已,不害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瞿昙!是最胜者……乃至……」
六
又此婆罗堕婆阇,成为一阿罗汉。
一
舍卫城因缘。
二
时,萦髻婆罗堕婆阇婆罗门,来诣世尊处。诣而与世尊互相致问,坐于一面。
三
坐一面之萦髻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以偈白世尊曰:
四
五
如是言已,萦髻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世尊!是最胜者。……乃至……」
六
又其婆罗堕婆阇,成为一阿罗汉。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P.166]二
时,净者婆罗堕婆阇婆罗门,来诣世尊处。诣而与世尊互相致问,坐于一面。
三
坐一面之净者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于世尊处,语此偈曰:
四
五
如是言已,净者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世尊!是最胜者……乃至……」
六
又,此婆罗堕婆阇,成为一阿罗汉。
一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栗鼠养饵所。
二
时,其拜火婆罗堕婆阇婆罗门,行火供,煮酪米饭,为拜火供牺。
三
时,世尊清晨,著衣持钵,入王舍城乞食。于王舍城家家乞食,至拜火婆罗堕婆阇婆罗门家。至而立于一面。
四
拜火婆罗堕婆阇婆罗门,见世尊乞食,以偈白世尊曰:
五
六
「尊者瞿昙且受此食!尊者是婆罗门。」
七
八
如是言已,拜火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世尊!是最胜者……乃至……」
九
又,此婆罗堕婆阇,成为一阿罗汉。
一
尔时,世尊住拘萨罗之孙陀利迦河边。
二
时,又有孙陀利迦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于孙陀利迦河边行火供,作拜火供牺。
三
时,孙陀利迦婆罗堕婆阇婆罗门行火供,以完成拜火供牺、立座、回顾四周:「谁应受食我此剩肴供物耶?」
四
时,孙陀利迦婆罗堕婆阇婆罗门,见世尊包头坐于树下。见已,以手持剩肴供物,右手执水瓶,以趣近世尊。
五
时,世尊闻孙陀利迦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之足音,摘去头包。
[P.168]六
时,孙陀利迦婆罗堕婆阇婆罗门:「此人秃头,此人秃头者。」从此欲折回。
七
然则,孙陀利迦婆罗堕婆阇婆罗门,又生如是思念:「婆罗门亦有秃头者,我宁诣而以问其生。」
八
时,孙陀利迦婆罗堕婆阇婆罗门,来诣世尊处。诣而以此白世尊曰:「尊者之生者何?」
九
一〇
一一
一二
「尊瞿昙!然则我此剩肴供牺,应与何人耶?」
[P.169]一三
「婆罗门!我如来与如来弟子外,即包含世界,天界、魔界、梵天界,包含沙门婆罗门人天之众中,不见食此剩肴供牺能消化者。婆罗门!是故汝从此剩肴供牺,舍于无草处,或沉于无虫之水中。」
一四
时,孙陀利迦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从此剩肴供牺,沉于无虫之水中。
一五
时,其剩肴供牺,沉于水中时,唧唧出声,生烟出炎。喻于日中太阳所热之铁板投入水中,唧唧出声,生烟出炎。
一六
时,孙陀利迦婆罗堕婆阇婆罗门,惊恐、毛发竖立,来诣世尊处。诣而立于一面。
一七
世尊以偈言于立一面之孙陀利迦婆罗堕婆阇婆罗门曰:
[P.170]一八
如是言已,孙陀利迦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世尊!是最胜者……乃至……」
一九
又,此婆罗堕婆阇婆罗门,成为一阿罗汉。
一
尔时,世尊住拘萨罗国之繁茂森林。
二
时,婆罗堕婆阇姓婆罗门有十四头牛,去处不明。
三
时,婆罗堕婆阇姓婆罗门,寻牛至森林。至而见世尊,趺坐身正直,树立正念,坐于繁茂森林。
四
见已诣世尊处,诣而于世尊前白此偈曰:
五
六
如是言已,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瞿昙!是最胜者,瞿昙!是最胜者。瞿昙!犹如起倒者,显覆者,示道于迷者,如有眼者,得见物见形,如暗揭灯明。如是尊者瞿昙种种说法。我今归依世尊、法、僧伽。愿于尊者瞿昙之处,得出家及具足戒。」
七
婆罗堕婆阇婆罗门,得具足戒不久,单独隐栖,不放逸,虔诚、精勤不久,良家之子,成就清净梵行,由家〔出〕无家而出家,入于自知自证。「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八
又尊者婆罗堕婆阇,成为一阿罗汉。
此嗢陀南:
[P.172]第二 优婆塞品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摩揭陀国南山一苇婆罗门村。
二
时,又有耕田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于播种时,装五百犁具。
三
时,世尊清晨著衣持钵,到耕田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之农作场。
四
时,耕田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为分配食物与予于诸人。
五
时,世尊到分配食物处,而立一面。
六
耕田婆罗堕婆阇婆罗门,见世尊为乞食而立。见而言世尊曰:「沙门!我乃耕种。耕种而食。沙门!汝亦须耕种,耕种而得食。」
七
「婆罗门!我亦耕种。耕种而食。」
八
「然则!我等未见尊瞿昙之轭、锄、犁、镵、刺棒、牡牛。而且尊者瞿昙作如是言:『婆罗门!我亦耕种、耕种而食。』」
九
时,耕田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以偈白世尊曰:
一〇
一一
「尊者瞿昙且请受食。尊者瞿昙农夫。瞿昙之耕耘,乃为不死果。」
一二
一三
如是言已,耕田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瞿昙!是最胜者。瞿昙!是最胜者。瞿昙!喻倒者起,覆者露。示道于迷者,如暗中揭灯明,有眼者得见诸形。如是尊者瞿昙说种种法。我今归依世尊、法、僧伽。愿尊者瞿昙,纳受我今日以后,终生归依为优婆塞。」
一
舍卫国因缘。
二
时,世尊清晨,著衣持钵,到优陀耶婆罗门之住家。
三
时,优陀耶婆罗门,以白饭盛满世尊之钵。
四
第二次世尊清晨著衣持钵,到优陀耶婆罗门家,……乃至……
[P.174]五
第三次优陀耶婆罗门,以白饭盛满世尊之钵,而言曰:「甚烦!沙门瞿昙勿屡次、屡次来。」
六
七
如是言已,优陀耶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昙!是最胜者……乃至……愿尊者瞿昙容纳我,从今日以后,终生归依为优婆塞。」
一
舍卫城因缘。
二
时,世尊,患感冒,尊者优波婆那,为世尊之侍者。
三
时,世尊呼尊者优波婆那曰:「优波婆那,为我取温水来。」
四
「唯然!世尊。」尊者优波婆那奉答世尊,即著衣持钵,到提婆比多婆罗门家,默然立于一面。
五
提婆比多婆罗门,见尊者优波婆那,默然立一面,以偈白尊者优波婆那曰:
六
七
时,提婆比多婆罗门,施一担温水、一瓶糖蜜予尊者优波婆那。
八
时,尊者优波婆那返诣世尊处,诣而奉世尊温水沐浴。融糖蜜于温水以奉世尊。
九
如是世尊,其病痊愈。
一〇
时,提婆比多婆罗门,来诣世尊处。诣而与世尊相致问候交谈,坐于一面。
一一
坐于一面之提婆比多婆罗门,以偈白世尊曰:
一二
一三
如是言已,提婆比多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昙!是最胜者……乃至……愿受纳我,从今日以后,归依为优婆塞。」
[P.176]一
舍卫城因缘。
二
时,有大富婆罗门,装作衰萎贫穷,来诣世尊处。诣而与世尊互相致问,坐于一面。
三
世尊对坐一面之大富婆罗门曰:「婆罗门!汝何故装作衰萎贫穷而来?」
四
「尊者瞿昙!我有四子。彼等与其妻等共谋,将我逐出。」
五
「婆罗门!若然,汝须暗记此偈,当彼等集聚会堂,时子辈等之在座时唱之:
六
时,此大富婆罗门,在世尊处暗记此偈,待众等集聚会堂,子辈在座时而唱。
[P.177]七
时,其子等即将大富婆罗门领归家中,予沐浴,各予穿著一夹衣。
八
时,大富婆罗门,持一夹衣,来诣世尊处。诣而与世尊相致问交谈,坐于一面。
九
坐一面其大富婆罗问,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昙!我等婆罗门,求我等之师,受纳酬谢。愿尊者瞿昙,我师受纳之报谢。」
一〇
世尊哀怜而纳受。
一一
时,其大富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昙!是最胜者……乃至……愿尊者瞿昙从今日以后受我归依为优婆塞。」
一
舍卫城因缘。
二
时,名为憍傲之婆罗门住舍卫城。彼不敬母、不敬父、不敬师亦不敬长者。
三
时,世尊为大众所围绕而说法。
四
时,憍傲婆罗门作如是思念:「此沙门瞿昙为大众围绕而说法。我今诣沙门瞿昙处。若沙门瞿昙语我者,我即亦语彼。若沙门瞿昙不语我者,我即亦不语彼。」
五
时,憍傲婆罗门诣世尊处。诣而默然立于一面。
六
时,世尊不言彼。
七
时,憍傲婆罗门,以此沙门瞿昙无何所知而欲归。
[P.178]八
时,世尊知憍傲婆罗门心之所念,以偈告憍傲婆罗门曰:
九
时,憍傲婆罗门:「沙门瞿昙知我心。」即于立处,投身垂头于世尊之足,礼吻世尊之足,以手自指,并自呼报其名曰:「尊者瞿昙!我名憍傲者,尊者瞿昙!我名憍傲者。」
一〇
时,大众起未曾有之心,「实乃希有!实乃未曾有。此憍傲婆罗门,不敬母、不敬父、不敬师,亦不敬长者,且对沙门瞿昙行如是最胜五体投地之礼敬。」
一一
时,世尊以此言憍傲婆罗门曰:「婆罗门!可起立,以坐自座,汝心已信乐我。」
一二
时,憍傲婆罗门,就坐自座,以偈白世尊曰:
一三
一四
如是言已,憍傲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昙!是最胜者……乃至……愿尊者瞿昙从今日以后,受我终生归依为优婆塞。」
一
舍卫城因缘。
二
三
时,违义婆罗门如是思念:「我今诣沙门瞿昙处。其沙门瞿昙之所说,即皆反对而述。」
四
时,世尊于露地经行。
五
时,违义婆罗门诣世尊处,顺世尊之经行,而自经行,以此白世尊曰:「沙门!说法。」
六
七
如是言已,违义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昙!是最胜者……乃至……愿尊者瞿昙从今日以后,受我终生归依为优婆塞。」
一
尔时,世尊住拘萨罗国之森林。
二
其时,木匠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亦因事入此森林。
三
木匠婆罗堕婆阇婆罗门,见世尊于沙罗树下趺坐,身正直,树立正念而坐。
四
见而如是思念:「我为来此森林工作而快乐。此沙门瞿昙,何为而乐耶?」
[P.180]五
时,木匠婆罗堕婆阇婆罗门诣世尊之处。诣而以偈白世尊曰:
六
七
如是言已,木匠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昙!是最胜者……乃至……愿尊者瞿昙从今日以后,受我终生归依做优婆塞。」
一
尔时,世尊住拘萨罗国之森林。
二
其时,有婆罗堕阇姓婆罗门之众多弟子,为采薪而来至此森林。
三
至而见世尊于林中结跏趺坐,身正直,树立正念而坐。见而来到彼婆罗堕婆阇婆罗门处。
四
到已,以此告婆罗堕婆阇婆罗门曰:「尊师!请知!彼森林有一沙门结跏趺坐,身正直,树立正念而坐。」
五
时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与彼其青年等,俱到森林。见世尊在森林中结跏趺坐,身正直,树立正念而坐。见已,诣世尊之处,以偈白世尊曰:
六
七
如是言已,婆罗堕婆阇姓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昙!是最胜者……乃至……愿尊者瞿昙从今日以后,受我终生归依为优婆塞。」
一
舍卫城因缘。
二
时,孝养婆罗门来诣世尊处。诣已,与世尊互相致问,坐于一面,
三
一面坐之孝养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昙!我于如法求食。如法求食以养父母。尊者瞿昙!我如是行,是以应为而为耶?」
[P.182]四
「婆罗门!汝确实如是行应所行。婆罗门!如法求食以养父母者,乃生甚多功德。」
五
如是言已,孝养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昙,是最胜者……乃至……愿世尊从今日以后,受我终生归依为优婆塞。」
一
舍卫城因缘。
二
时乞食婆罗门,来诣世尊之处。诣而与世尊互相致问,坐于一面。
三
一面坐之乞食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昙!我亦乞食者。尊者亦乞食者。于此则无何差异。」
四
五
如是言已,乞食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昙!是最胜者……乃至……愿尊者瞿昙从今日以后,受我终生归依做优婆塞。」
一
舍卫城因缘。
二
时,名唤參伽罗婆婆罗门住舍卫城。是水净行者,依水求得清净,朝夕入水,行沐浴行。
三
时尊者阿难,清晨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于舍卫城乞食后,收钵而来诣世尊处,诣而礼敬世尊,坐于一面。
[P.183]四
坐一面尊者阿难,以此白世尊曰:「世尊!于此名唤參伽罗婆婆罗门住舍卫城。是水净行者,依水求得清净,朝夕入水,行沐浴行。世尊,愿垂哀怜,到參伽罗婆婆罗门家。」
五
世尊,许允此而默然。
六
时,世尊清晨,著衣持钵,到參伽罗婆婆罗门家,即坐于所设之座。
七
时參伽罗婆婆罗门,近诣世尊前,与世尊互相致问,坐于一面。
八
世尊以此告一面坐之參伽罗婆婆罗门曰:「婆罗门!汝为水净行者,依水求得清净,朝夕入水,行沐浴行,真实否?」
九
「尊者瞿昙!是真实。」
一〇
「婆罗门!汝见有如何利益,为水净行者,依水求得清净,朝夕入水,行沐浴行耶?」
一一
「尊者瞿昙!我于此日间所为之恶业,依夕时沐浴洗落,夜间所为之恶业,依清晨沐浴将之洗落。尊者瞿昙!我见此利益故,为水净行者,依水求得清净,朝夕入水,行沐浴行。」
一二
一三
如是已言,參伽罗婆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昙!是最胜者……乃至……愿尊者瞿昙从今日以后,受我终生归依为优婆塞。」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释迦族之库摩都萨邑。
二
时,世尊清晨,著衣持钵,入库摩都萨乞食。
三
其时,库摩都萨邑之婆罗门与家主等,因事而集聚于集会堂。雨绵绵下降。
四
时,世尊来到其集会堂。
五
库摩都萨婆罗门与家主等,见世尊从远而来。
六
七
时世尊以偈谓语库摩都萨婆罗门家主等曰:
八
如是言已,库摩都萨婆罗门家主等,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昙!是最胜者……乃至……愿尊者瞿昙从今日以后,受我等终生归依为优婆塞。」
此嗢陀南:
校注
杂阿含经卷四二.一四(大正藏二.三〇八b)。 此偈出自(诸天相应)第七十一经。 杂阿含经卷四二.八【南传】,~九(大正藏二.三〇七a)。 sambhuñjati = ekato bhuñjati 之共食,作 vitiharati = katassa paṭikāyaṁ karoti 之返还者。 杂阿含经卷四二.七(大正藏二.三〇六c)。 杂阿含经卷四二.一〇(大正藏二.三〇七b)。 杂阿含经卷四二.一二(大正藏二.三〇七c)。 杂阿含经卷四四.九【南传】,~一〇(大正藏二.三二一b)。 杂阿含经卷四二.一六(大正藏二.三〇九b)。 明 vijjā = tayo veda 行 caraṇa = gotta-caraṇa。 杂阿含经卷四二.一七(大正藏二.三〇九c)。 杂阿含经卷四四.七(大正藏二.三二〇b)。 原语 ājāniyo 乃骏马之义。今在注释中解为 kāraṇa-akāraṇa-jānanako(作不作了知人)。 vedantagu 原为达于吠陀之支分义,今为达于圣道之智义。 kālena = kālo bhante niṭṭhitaṁ bhattaṁ(尊者!告知饭菜已准备妥当)。 依于常火,依一切智之火而燃烧。 重担(khāribhāro)谷物之数量,将之负肩背而一步一步行走时,其重量直如重压大地。关于汝生慢心,于人众起嫉垢而堕狱。 真 sacca = saccavādi 法 dhamma = diṭṭhi, saṅkappa, vayāma, sati, samādhi 自制 Saṁyāmo = kammanta, ājiva 于上述中涵括八正道。(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对应之注标与章节校注内容不符,故今将此处修订为之注标。) brahmapatti,读为 brahmuppatti,seṭṭhi-uppatti(生最胜者)解之。(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中缺相对应之注标,今于此处加上之注标。) 杂阿含经卷四四.二(大正藏二.三一八b)。(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对应之注标与章节校注内容不符,故今将此处的注标修订成注标。) 杂阿含经卷四.一一(大正藏二.二七a)。 原语 tapo 今称诸根之制御。(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中缺相对应之注标,今于此处加上之注标。) 原语 mano 今指禅定。(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中缺相对应之注标,今于此处加上之注标。) 注解为 soraccaṁ = sundare nibbāne ratattā soraccaṁ 乐善涅槃。(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中缺相对应之注标,今于此处加上之注标。) 杂阿含经卷四二.一三(大正藏二.三〇八a)。 杂阿含经卷四四.四(大正藏二.三一九b)。 杂阿含经卷四.九(大正藏二.二六b)。 杂阿含经卷四.五(大正藏二.二三c)。 杂阿含经卷四二.一一(大正藏二.三〇七c)。 违义原语 Paccanikasāta 为经常喜欢唱反调之人,今从汉译成语。(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中缺相对应之注标,今于此处加上之注标。) 杂阿含经卷四四.五(大正藏二.三一九c)。 原语 visukaṁ 且作树丛之译。 杂阿含经卷四四.六(大正藏二.三一九c)。 底本之 sucārurūpaṁ 读作 sundararūpaṁ 注释为 atisundararūpaṁ。 此处之 tidivaṁ 乃指梵天界。梵天界乃由梵天,梵辅天,梵众天三者所成立故。 欲 kankhā = taṇhā。 不接近于 anupayo = anupagamano。 杂阿含经卷四.一(大正藏二.二二b)。 如按文字作释,当为「养母」。(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中缺相对应之注标,今于此处加上之注标。) 杂阿含经卷四.一〇(大正藏二.二六c)。 底本之 visaṁ dhammaṅ 读作 vissamd。注为 duggandhaṁ akusaladhammaṁ(恶臭不善法)。 修功德期求生天界之俗人之境界。超越此境之比丘,则舍弃此类功德。 saṅkhāya = ñāṇena。 同本缺。 pacceti = icchati, pattheti。 杂阿含经卷四四.三(大正藏二.三一九a)。 集会之法,谓众人集会时,进入其殿堂,大众须振作精神,不可从正门入,须从边门进入。今则世尊为教化大众降雨以作进入殿堂之口实,特从正门进入。【经文资讯】《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13 册 No. 6 相应部经典(第1卷-第11卷)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2-02-14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汉译南传大藏经》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OCR,智光法师提供,祥因法师提供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