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积经卷第一百三

善住意天子会第三十六之二开实义品第二

尔时大集众中有上首天所谓善住意天子善寂天子惭愧天子与如是等九十六亿诸天子俱一切皆行菩萨之道咸共往诣文殊师利所至其门外右绕七匝绕七匝已然后雨天曼陀罗花其所雨花遍覆虚空高十由旬成花网台形如宝塔时文殊师利持此花台供养世尊供养已即以神力令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国土虚空之中花网遍覆是花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皆大明盛复雨天曼陀罗花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闲雅安详从精舍出更以神力令所居地自然而有七宝妙座其座巍巍具足庄严文殊师利敛容整服升此宝座时善住意天子见文殊师利升宝座已即以顶礼文殊师利足退住一面一切诸天亦皆顶礼文殊师利足尔时文殊师利如是思惟「谁于今日堪任与我在世尊前对扬深法谁为法器能受如是不思议句甚难证句无处所句无所著句无戏论句不可得句不可说句甚深句真实句无碍句不可坏句空句无相句无愿句如如句实际句法界句无形貌句不取句不舍句佛句法句僧句智慧满足句三界平等句一切法无所得句一切法无生句师子句勇猛句无句句如斯说已谁听者乎」于是文殊师利复更思惟「今此唯有善住意天子已于过去供养多佛入深法忍具足辩才当能与我处世尊前共谈实义

尔时文殊师利如是念已即语善住意天子言「天子汝今已得甚深法忍又能具足无碍辩才今当与我诣世尊所对论如是深妙义乎

时善住意天子报文殊师利言「大士我如是说彼若于我无有语言不为演说存咨问亦无报答无佛法众断灭三乘无生死无涅槃不合不散不启不發不出声音除诸文字如是说者我当共谈

文殊师利语善住意天子言「天子我如是说彼能于我无听无闻无读无诵无受不持不思不念不取不舍不觉不知不闻我言不为他说所以者何诸佛菩提本无文字无心离心无有觉悟虽假名说其名亦空

善住又言「大士今者且为诸天子说斯诸天子于大士说乐欲听闻

文殊师利言「天子我终不为乐听者说又亦不为闻受者说所以者何凡有听受则为取著云何取著所谓我著人著众生著寿命著士夫著以取著故便有听受如是听受当知彼住三种缚中何谓三缚一见我缚二见众生缚三见法缚天子若无如是三种见缚而听法者当知彼住三种净中何谓三净一不见自身不分別不思念不证知二不见说者不分別不思念不证知三不见所说不分別不思念不证知天子是则名为三种净也天子若有能作如是听者是平等听非不平等

尔时善住意天子赞文殊师利言「善哉善哉快作斯说大士若有能作如是说者当知即是不退转说

文殊师利言「且止天子汝今不应妄想分別菩萨退转何以故若使菩萨有退转者彼终不能成等正觉所以者何是菩提中无退法故

善住复言「大士若如是者当于何处有斯退转

文殊师利言「天子当知从贪欲故有退转从嗔恚故有退转从愚痴故有退转从有爱故有退转从无明故有退转乃至从十二有分生死所生故有退转从因故有退转从见故有退转从名故有退转从色故有退转从欲界故有退转从色界故有退转从无色界故有退转从声闻行故有退转从辟支佛行故有退转从分別故有退转从执著故有退转从相故有退转从取相故有退转从断见故有退转从常见故有退转从取故有退转从舍故有退转从我想故有退转从众生想故有退转从寿命想故有退转从士夫想故有退转福伽罗想故有退转从思想故有退转从系缚故有退转从颠倒故有退转从我见故有退转从我见为根本六十二见故有退转从诸盖故有退转从诸阴故有退转从诸入故有退转从诸界故有退转从佛想故有退转从法想故有退转从僧想故有退转如是乃至我当成佛我当说法我度众生我当破魔我得智慧从是诸想故有退转如是天子若能不分別如来十力不分別四无所畏不分別十八不共法不分別一切根不分別诸相好不分別庄严佛国不分別声闻不分別菩萨乃至不分別一切分別退转者是名不退转

尔时善住意天子复白文殊师利言「大士若如是者当于何处得不退转

文殊师利言「天子当知从通达佛慧故得不退转从空故不退转从无相故不退转从无愿故不退转从如如故不退转从法性故不退转从实际故不退转从平等故不退转

善住意言「大士若如是说一切诸分別无分別二俱不异所以者何皆从思惟分別生故是故得言彼有退转」又问「如是退转为有法耶为无法乎

文殊师利言「非有非无如是退转

善住意言「大士若尔何处退转

文殊师利言「若有若无是虚妄取是颠倒取是不如取彼则不取亦非不取以是义故得言退转而彼退法不可说有不可说无何以故若有无中有退转者彼即为过所以者何若有法退转则堕常边无法退转则堕断边然世尊说不住常中不住断中非断非常世尊所说天子若彼于先不真实想而彼证知则名非断非常天子是为菩萨退转法门」说是法时十千天子得无生法忍

文殊神变品第三

尔时善住意天子白文殊师利言

「大士今可俱行诣如来所奉见顶礼咨受未闻亦因此时如法问难

文殊师利言「天子汝莫分別取著如来

善住意言「大士如来何在而言莫著

文殊师利言「即在现前

善住意言「若如是者我何不见

文殊师利言「天子汝今若能一切不见是则名为真见如来

善住意言「若现前者云何诫我莫取如来

文殊师利言「天子汝谓今者现前何有

善住意言「有虚空界

文殊师利言「如是天子言如来者即虚空界何以故诸法平等如虚空故是故虚空即是如来如来即是虚空虚空如来无二无別天子以是义故若人欲求见如来者当作斯观如实真际觉了是中无有一物可分別者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复以神力化作三十二所重阁宝堂辇轩具足四面正方四角有柱周匝栏楯宝网交络殊特妙好高显巍巍具足庄严甚可爱乐诸堂阁内咸有胜床众宝所成天衣覆上其床各有化菩萨坐具三十二大人之相尔时文殊师利普现如是庄严事已遂更与彼莲花化佛并化菩萨及此宝辇重阁殿堂诸菩萨众俱往佛所绕佛七匝并亦围绕比丘众已踊在虚空光明普照众会道场四面而住

尔时文殊师利后善住發忽然在前先至佛所善住意天子反更后到白言「大士吾發在前更在后至仁从何路乃至于斯

文殊师利言「天子假使供养满恒河沙诸如来等稽首为礼终不见吾往来进止

尔时花台诸化菩萨及宝堂中诸菩萨众同声说偈赞叹如来

「已曾供养过恒  不可思议诸世尊
炽然修行求菩提  是故超出天人上
光明妙色三界雄  牟尼众相实奇特
为众宣说甚深法  无有寿命及人我
世尊行施持净戒  忍辱精进具修禅
智慧清净三界表  我礼彼岸最胜尊
其有發意求菩提  则受天人妙供养
若于深空无疑惑  当绍出世大法王
过去诸佛等正觉  现在一切两足尊
常说如是诸法空  本来无相亦无作
众生体性不可得  何有生者及死灭
本既无来亦无去  一切诸法如虚空
如彼化人观众事  虽复示现而无真
世尊说法亦如是  斯皆虚诳同幻梦
恒沙世界满中宝  持以布施一切人
若能修忍善说空  如是行施超于彼
复于恒沙诸劫中  供养诸佛天人上
奉献香花及众具  为求菩提离世间
得闻如是甚深法  无有众生及命人
当知彼得明净忍  是为供养十方佛
于无数劫行布施  衣食象马及众珍
当知彼非解脱因  以有我人众生想
归命灭度人中尊  救济众生无量数
诸法皆空本清净  如是解脱智庄严
诸佛出世甚难值  得闻正法生信难
人身难得今已获  善哉佛法汝顺行
已得蠲除斯八难  永绝迫窄处空闲
于诸正法得信行  应当勇猛發精进
若闻法已应正思  不可闻声即取著
汝等常行阿兰若  必当速疾成人雄
近善知识及法师  应速远离诸恶友
汝于众生平等想  慎勿妄起我人心
常乐多闻持禁戒  捐弃舍宅坐林间
腐药治病莫诈善  亦恒乞食受粪衣
一切有为即无为  等同一相如阳焰
若了实际见真如  疾成无上菩提道
当观五阴犹如幻  内外诸入如空舍
世尊常说如斯法  法等于彼莫生著
贪欲嗔恚性自空  愚痴我慢分別起
彼法已灭今亦无  如是知者得成佛

如是诸化菩萨说是偈时彼会众中二万二千众生皆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五百比丘漏尽意解心得解脱三百比丘尼远尘离垢得法眼净七千优婆塞优婆夷二万五千诸天子亦离尘垢法眼清净三百菩萨得无生法忍于是三千大千世界大地六种振动所谓动遍动等遍动遍震等遍震遍涌等遍涌乃至吼觉等亦复如是

破魔品第四

尔时尊者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今此瑞相谁之所为能令如是三千大千世界大地六种振动又是宝辇殿堂莲花座上诸菩萨等放大光明照斯众会演说如是微妙深法复令如是无量亿数诸天子众皆来集会复有亿数诸菩萨等亦来集也

尔时佛告舍利弗「斯乃文殊师利威神之力故现如是妙庄严事亦令菩萨诸天云集所以者何舍利弗是文殊师利与善住意天子将诸大众欲来我所请问如是破散诸魔三昧法门具足成就诸不思议甚深佛法故

时舍利弗复白佛言「世尊若如是者何因缘故我观此众竟不见彼文殊师利

佛告舍利弗「汝宜且待今文殊师利已与一切魔王一切魔众一切魔宫作大衰耗所为神变极妙庄严将至我所汝当自见

于是文殊师利即入破散诸魔三昧三昧力故即时三千大千世界百亿魔宫朽故暗冥若将毁坏其变已现无复威光令一切魔不乐其所各自见身惛耄羸瘠柱杖而行诸天女辈变成老母一切众魔见是事故心大忧愁身毛皆竖惶怖思念「是何变怪令吾内外不祥若斯将无死没时至果报离散耶为是世间将坏劫灾事乎

彼诸魔众如是念时文殊师利复以神力即现百亿天子住在魔前告魔众曰「汝勿忧惧此非汝灾亦非劫尽所以者何今此适有住不退转菩萨大士名文殊师利有大威神道德超世即时正入破散诸魔三昧法门以彼大士三昧威神其事若此非有他也

诸化天子说是语时一切魔王及诸魔众闻诸化天说文殊师利大士名号更增惶恐战悼不安一切魔宫皆大震动时诸魔王答化天曰「唯愿仁慈救我危厄

诸化天子复语魔言「勿怖勿怖汝等今宜速疾往诣释迦牟尼佛世尊所所以者何彼佛如来有大慈悲若诸众生忧恐煎迫但往归依皆蒙安乐除诸忧苦」时诸化天如是语已即于其处忽然不现尔时一切魔王及诸魔众闻化天教莫不欢欣皆共同心于须臾顷羸弊柱杖皆来住于释迦牟尼佛前同声白言「大德世尊愿见救护愿见救护免兹变怪困苦大厄世尊我等宁受百千万亿诸佛名号不愿闻彼文殊师利一菩萨名何以故我即闻是文殊师利菩萨名时便大惊恐若丧自身

尔时世尊告诸魔言「波旬汝今何忽發如是言所以者何是文殊大士凡所开导利益众生亿百千佛昔所未作今亦不作当亦不作唯此文殊师利去来现在常为众生建斯大事众生熟已置解脱中是故汝等虽复闻彼百千佛名不生苦恼亦无惊怖云何而言我今忽闻一文殊师利名皆大惊恐

时彼魔众白言「世尊我诚惭耻此弊老身加以惶惧發斯言耳世尊我等从今归依正觉唯愿哀愍复我本形

佛告之曰「且待须臾文殊师利亦既来已自除汝耻

于是文殊师利从三昧起遂与无量百千天众复与无量百千诸大菩萨摩诃萨等及无量百千诸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前后围绕复作无量百千微妙乐音复雨如是无量妙花所谓优钵罗花钵头摩花拘物头花分陀利花具大庄严有大神通威德无极俱来佛所头面礼敬右绕三匝退住一面

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言「文殊师利汝入如是破散诸魔三昧耶

文殊师利白言「世尊唯然已入

佛言「文殊师利汝从何佛闻是三昧修经几时而得成满

文殊师利言「世尊我本未發菩提心时从佛得闻如是三昧

又问「文殊师利彼佛世尊名号何等说是三昧令汝得闻

文殊师利白言「世尊我忆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号曼陀罗花香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出现世宣说如是破散诸魔三昧我于彼时初得听闻

佛告文殊师利「如是三昧云何修得

文殊师利白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具足成就二十种法则能得是破魔三昧何等二十所谓一者诃毁贪欲破坏贪心二者诃毁嗔怒破坏嗔心三者诃毁愚痴破坏痴心四者诃毁嫉妬破坏妬心五者诃毁憍慢破坏慢心六者诃毁诸盖破坏盖心七者诃毁热恼破坏恼心八者诃毁想念破坏想心九者诃毁诸见破坏见心十者呵毁分別破分別心十一呵毁取事破坏取心十二诃毁执著破坏执心十三诃毁诸相破坏相心十四诃毁有法破坏有心十五呵毁常法破坏常心十六诃毁断法破坏断心十七诃毁诸阴破坏阴心十八诃毁诸入破坏入心十九诃毁诸界破坏界心二十诃毁三界坏三界心世尊是为菩萨摩诃萨具二十法毕竟成就如是三昧世尊菩萨摩诃萨复有四法具足修行得是三昧何等为四一者建立心行清净调柔二者心性淳直无诸谄曲三者心无攀缘入深法忍四者外内所有一切能施是为菩萨摩诃萨具足四法成就三昧世尊菩萨摩诃萨复有四法能得三昧何等为四一者毕竟深二者成就实语三者常乐空闲四者不取诸相是为菩萨具足四法成就三昧复有四法菩萨成就得是三昧何等为四一者亲近善友二者常知止足三者独坐思惟四者不乐諠猥是为菩萨具足四法成就三昧复有四法菩萨成就得是三昧何等为四一者不破坏戒二者不缺犯戒三者无所依戒四者不望报戒是为菩萨具足四法成就三昧复有四法菩萨成就得是三昧何等为四一者舍声闻心二者离缘觉心三者住菩萨忍四者不舍众生是为菩萨具足四法成就三昧复有四法菩萨成就得是三昧何等为四一者修空舍我二者无相离相三者无愿除愿四者舍诸所有是为菩萨具足四法能得三昧

「世尊时彼曼陀罗花香如来应供正遍觉说此破散诸魔法门我从彼佛闻已初修次复有佛号一切宝电蔽日月光如来应供正遍觉我时于彼具足成就彼佛世尊说此门时彼众会中十千菩萨皆得成就此三昧门

尔时尊者舍利弗白佛言「希有世尊今此文殊师利乃能久远成就如是降魔三昧三昧力故能令波旬及诸魔众发白老耄形志俱衰一至斯也

佛告舍利弗「于意云何汝今言此文殊师利独是三千大千世界变此众魔如斯老耄耶舍利弗汝今不应作如是见所以者何舍利弗今者十方如恒河沙等诸佛世界所有诸魔一切皆悉如是变坏尽是文殊师利威力所为」于是世尊告文殊师利言「文殊师利汝今当且摄汝神力令彼众魔得复本形

尔时文殊师利受佛教已告诸魔曰「众仁者实为厌患此身仪耶

诸魔报曰「唯然大士

文殊师利言「若如是者汝今亦当厌患贪欲勿著三界

诸魔报曰「善哉大士敬闻嘉诲岂敢有违唯愿少假威神除此惭苦」文殊师利遂摄神力令一切魔复彼天形庄严如故

尔时文殊师利告诸魔言「波旬汝所有眼何者为眼何者眼想如是何处是眼著是眼相是眼攀缘是眼障碍是眼思是眼我是眼依止是眼喜乐是眼戏论是眼我所是眼护是眼念是眼取是眼舍是眼分別是眼思量是眼成就是眼生是眼灭乃至是眼来去如是等法为汝境界魔业障碍如眼乃至身意亦如是又如色乃至触法为汝境界魔业障碍亦复如是汝等皆应如实了知复次波旬汝所有眼即为非眼亦为无眼为无眼想无眼著无眼相无眼攀缘无眼障碍无眼思无眼我无眼依止无眼爱无眼戏论无眼我所无眼护无眼念无眼取无眼舍无眼分別无眼思量无眼决定无眼生无眼灭无眼去无眼来如是等法非汝境界汝于是中不能为主无法无力不得自在亦无取著如眼乃至身意亦如是又如色乃至触法亦如是汝等皆应如实了知」文殊师利说是法时众中一万魔王波旬皆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八万四千诸魔眷属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菩萨身行品第五

尔时尊者摩诃迦叶白佛言「世尊我等愿请文殊师利令我睹见彼诸菩萨摩诃萨等所以者何世尊斯诸大士难可值遇

尔时世尊即告文殊师利言「汝应当知今此大众咸皆渴仰思愿睹见十方所有诸来菩萨摩诃萨身今正是时汝应显现

于是文殊师利蒙圣教已即便告彼法轮菩萨月光菩萨除魔菩萨妙音菩萨离垢菩萨寂灭菩萨选择菩萨法王吼菩萨如是等无量菩萨摩诃萨言「诸大士汝等今宜各于宫殿自显其身分明现汝本国形状也

文殊师利發斯语已于是诸菩萨众从三昧起各现本身令诸大众一切咸见或有菩萨其身高大若须弥山王或有菩萨身大八万四千由旬或有身大百千由旬或九十千乃至五十四十三十二十千者或有身大十千由旬乃至或有五千四千三千二千者或有身大一千由旬乃至或有五百四百三百二百者或有身大一百由旬乃至或有五十四十三十二十者或有身大十由旬者乃至或有五一由旬者如是乃至或有菩萨身量大小长短宽狭如此娑婆世界人身无异当尔之时此三千大千世界大众充满无有空处如杖头许其中所有诸大菩萨摩诃萨众一切多是功德巍巍智慧深远具足威力成就神通放大光明遍照十方无量百千诸佛世界乃至一切大威德天及诸天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大小诸王皆悉充满

尔时文殊师利从座而起整理衣服偏袒右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言「世尊我于今者欲少咨问如来应供正遍觉所有心疑未审世尊见垂听不

佛告文殊师利「如来应供正遍觉恣汝所问当为汝释决汝所疑令汝心喜

文殊师利言「唯然世尊愿为宣说我当听受」文殊师利言「世尊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言菩萨者义何谓也

佛告文殊师利「汝问『云何为菩萨菩萨有何义』者以能觉了一切法故名为菩萨摩诃萨也文殊师利彼一切法菩萨觉者所谓言说文殊师利菩萨云何觉一切法所谓觉眼觉耳觉鼻觉舌觉身觉意文殊师利云何菩萨觉眼觉耳乃至觉意文殊师利所谓菩萨觉彼眼法本性空故如是觉已终不生念我能觉知如是觉耳乃至觉意皆本性空如是觉已亦不生念我能觉知菩萨如是觉眼等已复觉彼色本性自空如是觉已亦不分別我能觉知如是觉声乃至觉法皆本性空亦不分別我能觉知是为菩萨觉一切法也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菩萨觉彼五阴所谓菩萨观见阴体本性自空如斯觉故观无相如斯觉故观无愿如斯觉故观无欲如斯觉故观寂静如斯觉故观远离如斯觉故观无所有如斯觉故观无实如斯觉故观无动如斯觉故观无生如斯觉故观无来如斯觉故观无去如斯觉故观无真如斯觉故观无主如斯觉故观无证如斯觉故观无知如斯觉故观无见如斯觉故观无人如斯觉故观无想如斯觉故观不可说如斯觉故觉但有名如斯觉故观无我如斯觉故观分別起如斯觉故观从缘生如斯觉故观如幻如斯觉故观如化如斯觉故观如梦如斯觉故观如镜像如斯觉故观如声响如斯觉故观如芭蕉如斯觉故观不久住如斯觉故观不牢固如斯觉故观虚妄如斯觉故观无物如斯觉故是为菩萨觉一切法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菩萨摩诃萨觉贪恚痴所谓觉彼贪欲因分別起故觉彼嗔恚因分別起故觉彼愚痴因分別起故而亦觉彼分別空无所有无物无戏论不可说不可证故是为菩萨觉一切法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菩萨摩诃萨觉于三界所谓觉彼欲界无我人故觉彼色界无所作故觉无色界空无有故觉彼三界皆远离故是为菩萨觉一切法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菩萨摩诃萨觉众生行所谓觉是众生贪欲行故觉是众生嗔恚行故觉是众生愚痴行故觉是众生等分行故如是觉已如是证知如是为说如是教化众生如是令得解脱是为菩萨觉一切法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菩萨摩诃萨觉一切众生所谓觉一切众生但有其名离彼名已无別众生是故一切众生即一众生彼一众生即一切众生如是众生即非众生若能如是无分別者是为菩萨摩诃萨觉一切法又复云何觉一切法能如是觉菩萨道故是为菩萨摩诃萨觉一切法

尔时世尊重明此义以偈颂曰

「觉眼及与耳  自体常空寂
不言我能觉  是名为菩萨
观鼻及与舌  本性无所有
不分別我觉  是名为菩萨
智慧观察身  亦觉意自然
觉已为他说  是名为菩萨
色声香味触  意所乐诸尘
觉知本性空  是名为菩萨
觉色及受想  诸行与识心
一切斯同幻  是名为菩萨
五阴聚如梦  觉彼无一相
不分別我知  是名为菩萨
不生亦不出  无作复无言
如是说唯名  彼名亦非物
觉贪欲嗔恚  斯由分別起
彼分別无体  毕竟终自空
痴亦分別生  分別因缘
缘此生诸见  诸见不可得
觉察三界空  一切无真实
于彼不可动  故名为菩萨
欲界不成就  皆缘分別起
色有无色有  一切不牢固
众生之所行  智者悉明了
贪欲与嗔恚  及彼愚痴等
一切诸众生  即彼一众生
智者无所觉  不念彼众生
诸法之所起  悉因颠倒生
觉彼颠倒者  知颠倒真相
智慧甚微妙  不取诸音声
觉已无所著  故名为菩萨
能舍己肉身  终亦无依止
如是觉真实  乃名为菩萨
至持戒彼岸  亦不念彼岸
觉戒行法如  无生亦无尽
慈心遍众生  不得众生相
觉彼众生际  但以假言宣
勇猛大精进  深心厌有为
见三界空虚  证无上等觉
常入微妙禅  无著无所依
无住无攀缘  智者定如是
能以利智刀  断除诸见缚
观察法界性  无割亦无伤
若人真觉了  一切法如实
应时利众生  乃名为菩萨

大宝积经卷第一百三


校注

天竺【大】*〔-〕【宋】【元】【明】【宫】* 三藏【大】*沙门【宋】【宫】* 详【大】庠【元】【明】 意【大】〔-〕【宫】 明注曰存南藏作为 音【大】香【宫】 不【大】无【宋】【元】【明】【宫】 福【大】补【宋】【元】【明】 住【大】住意【宋】【元】【明】 河【大】沙【宋】【元】【明】 三【大】五【元】【明】 振【大】下同震【宋】【元】【明】【宫】下同 亿【大】无【宫】 惛【大】昏【宋】【元】【明】【宫】 柱【大】*拄【宋】【元】【明】【宫】* 悼【大】掉【宋】【元】【明】【宫】 诸【大】语【明】 明注曰时南藏作间 呵【大】*诃【宫】* 坏【大】破坏【宋】【元】【明】【宫】 信【CB】【丽-CB】【碛-CB】【宫】心【大】 无相离【大】离相无【元】【明】 〔-〕【CB】【丽-CB】【宋】【宫】法【大】 诸【大】〔-〕【宋】【元】【明】【宫】 除【大】降【宋】【元】【明】 髆【大】肩【宋】【元】【明】【宫】 觉【大】观【宋】【元】【明】【宫】 萨【大】提【宋】【元】【明】【宫】 非【大】无【元】【明】 自【大】目【宫】 生【大】出【宫】
[A1] 诸【CB】【丽-CB】[-]【大】(cf. K06n0022_p0802b24)
[A2] 顷【CB】【丽-CB】项【大】(cf. K06n0022_p0803a12)
[A3] 宜【CB】宣【大】
[A4] 己【CB】已【大】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大宝积经(卷103)
关闭
大宝积经(卷103)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