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积经卷第四

第二无边庄严会

无上陀罗尼品第一之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林与大比丘众及无量无数菩萨摩诃萨俱此诸菩萨皆是一生补处从异佛刹而来集会

尔时世尊大众围绕供养恭敬而为说法时彼众中有一菩萨名无边庄严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向佛合掌而白佛言「世尊我有少疑今欲咨问唯愿如来哀愍听许

尔时佛告无边庄严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如来正等觉恣汝所问当随汝疑而为解说令汝欢喜

时无边庄严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为趣求无边智慧被精进甲诸菩萨等求大方便善巧地者趣无边义智善巧者决定大智初發起者于菩提道已安住者世尊我为如是诸菩萨故请问如来亦为利乐有情之类心无等喻思惟诸法清净智义甚深大智方便简择得无量义善巧决定为欲趣求大师子座升一切智师子之座正初發起勇猛勤修获不退转言词善巧积集精进被甲胄者为如是等诸菩萨故请问如来世尊若有菩萨于诸有情愿欲超升到于彼岸复有志求无碍无畏住无畏中方便随机演诸法义善巧分別不增不减又于诸法本性自性如实宣扬世尊复有趣入无等喻心最胜之心及无上心得自在故为如是等请问如来世尊若诸有情求自然智及无师智破无明壳超于天人最为殊胜希有利乐一切世间当欲趣求大智无畏除自然智欲示无边知见善巧将说无量决定之法欲以光照世间天人复有为诸众生乐欲开示无上无碍大智方便欲行究竟清净智见求一切智善巧地者我今为彼诸菩萨故欲问如来世尊若诸菩萨住是地已速能圆满成如来地及能证得不可思议方便善巧波罗蜜多以少功用成熟众生现前能得如是智慧令诸众生舍离恶法增长善法示菩提道诸佛种性及能安立无量众生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不退转世尊彼诸菩萨能开觉路于佛法中令心欢喜我为斯辈请问如来世尊此诸大众皆悉已集说微妙法今正是时唯愿如来开示演说如是法门授诸菩萨令得圆满不思议愿及一生补处所有善根世尊如是善巧陀罗尼门如来随时应当授与使诸菩萨能持无量法门理趣善巧决定及以言词演说诸义复有志乐当证菩提安住无边大神通业成熟无量无数众生摄受如来善巧之智惟愿开示如是法门当令众生证菩提道世尊往昔于长夜中已發弘誓令无数众生安住佛智及自然智如是陀罗尼门应当演说令诸菩萨成自善根及以如来威加之力持彼无上不思议愿世尊如来正等觉已证无量方便善巧得不思议住无畏地了诸众生意乐差別无量亿劫蕴诸觉慧世尊此诸大众瞻仰如来无时暂舍于一切智智及诸法藏志求不怠欲乐无厌愿闻如来决定之义世尊安住一切智境皆已知此诸菩萨愿及發趣善巧成熟世尊是诸法门陀罗尼门圆满句义一切诸法决定善巧如是法门如来应说令诸菩萨未成熟者悉令成熟已成熟者速得神通及一切智心解脱智见世尊若诸菩萨住不定地是诸菩萨预闻法已而得成就一切智境世尊我以此缘敢申巨问惟愿大慈威加守护摄诸菩萨说如是法世尊于后末世诤论起时执著有情更相贼害三毒增长坏乱正法令诸菩萨于彼时中以大慈悲堪忍斯事流布此法而无诤论由顺无诤则能摄受大慈大悲及当积集诸善根力世尊我今敢缘斯义请问如来无碍法门决定之义

「世尊云何彼诸菩萨无量法门法光明门及一切法方便發起复愿如来说不灭坏寂静法门兼演无边微密法藏具足成就念力无断降伏魔怨及诸异论而不为彼之所摧伏惟愿如来演说正法令诸众生积集善根亦令积集无边善巧于一切智智示现出生随念结集无量法要得诸辩才清净具足相续不乱无等句义欲令证得无量法门及陀罗尼真实方便又令众生發起意乐为说先后两际加行示见去来现在诸法于因自在法无所住愿诸菩萨了知十方如来本事以神通无畏遍诸佛刹授彼众生清净法眼亦为开示不思议法成熟佛智方便善巧我缘斯义敢有所请惟愿世尊说如来地广大方便甚深之法为一切智摄诸善巧无量不思议法理趣令彼菩萨愿及方便善巧圆满此诸菩萨预闻法已悉皆获证大法光明成就菩提殊胜善巧及彼弘誓悉令圆满

尔时佛告无边庄严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无边庄严汝今为诸菩萨住清净愿方便善巧亦为哀愍诸众生故以决定慧善问如来汝之功德无有限量谛听谛听如实思惟我今为汝分別解说令诸菩萨于佛智境出生无量种种功德

无边庄严菩萨言「唯然世尊我等乐闻

尔时佛告无边庄严「若诸菩萨为求无边善巧愿者应知诸佛秘密语言受持思惟如理观察云何观察无边庄严如来之智摄诸善巧有所宣说无不清净是诸菩萨应当进修此之法要诸佛所说皆是平等安住大悲普于群生决定成熟诸有情类或于下乘志希解脱于声闻道有于真实最胜涅槃弘誓圆满成一切智我今安住无上解脱远离余乘下劣之法善入诸佛秘密语言及说如来无比词句广大清净摄受诸法令诸有情随彼根性解脱成熟然于是法皆悉平等不增不减无缺无漏乃至无色及无等色无边无际自性清净诸佛世尊之所演说自性本性如实了知而无有法了不了者何以故一切诸法皆是如来假名说故若彼诸法由假名者是则不可以法施设亦无示现无示现故如来所说皆真胜义随法同入一切诸法于一切法不住分別亦非不住以分別法及无分別如实平等证一切法无有差別法无有生如是生法无所有故法无有法生妄分別遍计度故法无有起不自在故法无观待舍圆满故法无作用无去来故法无自性超过一切自性法故法本平等无有差別无戏论故随所作法起殊胜愿无不成就而于其中无有作者乃至无有少法所得皆归于空是故如来说一切法如幻如梦无有高下我当以此清净弘誓摄众生时实无少法而可著者无边庄严此是诸菩萨等法光明门由斯门故于殊胜愿而得增长如日出现光明普照如是善男子等于此法门能信解者与诸众生作法光明

「无边庄严若诸菩萨内正思惟外无散乱安住能断诸障碍者随念菩萨普光三昧及能信解甚深法者应当观察此诸法门一切诸法如来悉知以缘起门开示宣说如是缘起虚妄不实自性本性皆悉空寂是缘起性亦非真实能令众生杂染清净于十方求皆不可得无所得故无有摄受无摄受故于我所说尚应舍离何况非法所言舍离彼亦非有亦无所取无有功用本性清净一切诸法无有分別了知分別如实性故一切诸法无有所住亦不可见无异性故是故诸法无住无依但以名字施设而有彼皆空寂无有自性无住而住是故诸法无有住处处无有故尽故灭故及变易故如来但以异名宣说如是密意应当了知不应执著善与不善若执善法彼不善法亦当执著由执如是不善法故生诸苦恼佛以异名于此示说为苦圣谛由不执著善不善故彼诸爱灭如来于此善法所断异名示说为集圣谛第二圣谛能了知故灭故尽故无忆想故厌离观察无所有故无喜想受无分別故如来于此异名言说为苦灭谛了知第三灭圣谛故是所求道如实悟入一切法超过一切忆想分別戏论之境八支相应修习正见乃至正定苦灭趣道圣谛了知佛以异名于此宣说为第四谛诸佛世尊于此施设知苦断集证灭修道苦灭及灭趣道此苦无有以世俗故假名施设是无明等一切皆是无智攀缘何以故于彼无智亦无有少攀缘可取无有所证无有光明不可了知亦不可得而于其中当有何物一切皆是虚妄坏法无有坚实于中若以实物施设彼即于常应有执著若以无分別执著彼即于断应有执著是故于苦不应分別以智慧故应当了知无智自性即苦自性由与无明共相应故无明亦不与物相应或不相应彼亦无有由彼不相应故是故无明非分別非不分別不作不坏亦无作者施设作者不可得故无边庄严此是诸菩萨了知悟入无明自性顺明法门由是门故能舍一切无明黑暗现前证得随顺明法于菩提分能善修习于诸圣谛能善了知是诸菩萨于此法门能得清净所谓由不生故苦得清净不攀缘故集得清净由灭尽故灭得清净由修习故道得清净信平等故道即平等如是诸法异名差別应当解了了已应断应证应修于如来言若能解了彼即遍知彼即随断彼即作证彼即修习是故圣者如是知已于一切法不取不舍便得安住四谛法门

「无边庄严一切诸法无有分別亦不增长亦不积集圣者如实善了知故不起分別不行戏论能如实见不毁不著由道断故于诸善法不起分別亦无戏论况不善法由无分別共相应故亦复不住法非法断若遍知断即无法结及非法结彼能了知结法虚妄此虚妄法空无所有此是彼等所入谛门由是门故不爱不恚证舍圆满能断诸结安住正道到于彼岸证法自性而无入出

「无边庄严汝今当观一切诸法本性皆空自性寂静无有作者诸法非实与结相应非不相应于彼无性法中不应执著亦复不应离性非性而起分別既能了知因缘清净不应戏论诸有一切因缘生法缘性空究竟清净如是因缘非互相应诸法展转无有所作无有所行无有事业如是思惟一切诸法互相空故无有自性无依无住无边庄严汝于此中应当悟入则能增长不可损坏普遍光明清净法门由摄受故当得清净无戏论故当作光明超过结使无所著故当得出离

「无边庄严一切诸法唯有名相开示宣说何谓名相相谓四大所造诸色名谓一切非色之蕴如是名相一切皆悉虚妄不实以颠倒故而有执著或色是我色是我所相分別故有名示说如是名色二俱不实一切皆是虚妄坏法如幻如梦色体不坚如梦所见乃至四蕴亦非真实但以世俗文字施设如是知时不见有苦由实谛故无有攀缘无攀缘故心无所有无所有故何有与彼攀缘相应由此而能于涅槃界得超过想及所知灭

「无边庄严三界由想作意所生是故说言三界虚妄想及作意亦非真实彼所有想即色执著所有作意皆与受想行识相应诸法本性亦无相应非不相应乃至非想亦非作意想及作意本性皆空所有言说亦皆虚妄但假施设令性寂静无边庄严诸法本性以假名故如是所说亦皆平等无边庄严于此法中证于实谛诸菩萨等应当了知谓诸如来一切结使皆舍离故凡所演说终不唐捐汝等于此应善思惟无令执著于一切法勿生分別离诸戏论了一切法无有自性而于众生起慈悲想思惟悟入如是法门为利一切开示演说云何法门谓了无明诸有为法悟智见等诸无为法应遍清净证入一切有为无为无戏论智非数入数非数住数随顺如是非数法故证入无为清净法门获得遍持光明智慧摄受诸法令不失坏能以觉慧方便善巧广为众生演说诸法无边庄严此是诸菩萨等入陀罗尼门由是门故出生广大差別觉慧及能發起演诸法义善巧之智

「无边庄严此中何者是彼陀罗尼门由是菩萨于诸法中能得总持方便善巧无边庄严此中菩萨住遍清净善巧之智行于辩才由义觉慧观察诸法本性自性然一切法自性无住无名无相无所建立边建立不可宣示但以世俗言词演说所有诸法本性自性皆不可说无来无去无有文字文字清净无有功用何以故诸法本性等虚空故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作无起无相清净以虚空开示演说此则诸法无门之门门清净故究竟无染亦不随染何以故诸法究竟不生不起所有自性亦不生起是故当知三世所说一切诸法自性无性亦不应执诸法无性此是诸菩萨无所执著陀罗尼门为诸菩萨门清净故如是开示说一切法有形相者所说形相即非形相不作不坏不爱不恚是故当知形相门者则为非门门清净故由是能得入无形相清净法门为欲了知此形相门无所有故不以有义如是宣说无所作故入无形相无边庄严如是所说无形相门为陀罗尼清净故转

「无边庄严所言门者犹如虚空一切诸法依于虚空而有生灭彼生灭者性皆平等作是观时无有生灭无所摄受于一切法应如是知一切诸法亦非摄受非不摄受非等非不等乃至无有少法而可得者由是能了此形相门为得无相门清净故开示演说无边庄严言无相者所谓无身及身施设无名无句亦无示现于此教义应当了知彼无形相与虚空等言虚空者亦无虚空及空示说此是无明随顺明智力聚法门菩萨能证陀罗尼门理趣方便由证入故无有诤论无有忘失随入无断秘密语言陀罗尼门譬如有龙名无热恼降澍大雨流澍无断无边庄严所言陀罗尼者是何句义

无边庄严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陀罗尼者即是随顺诸法秘密方便假名即是随念遍持之业即是说法语言之句由智聚力得入如是陀罗尼数以善觉慧应当受持无量无边菩提之力世尊如我所解此无边智演说方便为欲利益诸众生故开示流布令法不断世尊此陀罗尼门是大虚空是大方广以是义故能广宣说由说平等能摄受故名随教法善巧开示广大流布文字差別得圆满故通达辩才而得成就由观察义善巧说故于义辩才而得圆满决定诸法善开示故于法辩才而得圆满哀愍众生以大慈悲而能摄受由摄受故次第调伏令得清净无诸戏论而能演说平等舍法世尊说此陀罗尼秘密方便法门品时无量无边善巧之义从佛口出

尔时佛告无边庄严菩萨摩诃萨「所言门者即是如来一切智智门之增语于此门中由语言故而得演说一切诸法如来安住无边清净究竟清净自然智见以无所住无所建立流注广大甚深之法无边庄严如来尝说一切诸法皆是佛法以于诸法能善了知名为佛法诸法本性与佛法等是故诸法皆是佛法由能了知法非法故说能了知一切诸法能了知者即能了知陀罗尼门此陀罗尼而能遍入一切诸法所谓语言演说谈论一切语言演说谈论皆由文字表示宣说是中文字阿字为初荷字为后犹如入胎受胎持胎以母为先又如种子长养以父为先如蕴积集以生为先次后建立余分差別六处诸根次第成熟如是字母为先一切文字差別和合如是字母为先光發长养所谓阿字为先荷字为后诸余文字在其中间随彼相应和合而转此即能入演说语言陀罗尼门又当了知一切诸行皆悉坏灭如彼文字书学成已寻当除灭如是一切有支建立皆当坏灭如彼诸行和合故生彼不和合应知坏灭如是二种相应和合建立一切诸有爱结亦由如是二种和合建立一切有为诸法如是观察渐次能净无作法门由此能入演说生灭陀罗尼门令诸菩萨方便善巧速得圆满犹如字母阿字为初荷字为后如是作已应以语言演说谈论善入一切秘密言词又应了知无障碍法开示宣说无边庄严犹如字母阿字为初乃至诸余一切文字分別作已作意相续入于书写荷字之后更无文字而可建立由是二种作意能生一切有为之行彼二分別无有真实以于真实无少文字本性自性亦无分別及不分別而于其中亦复无有少分所作

「无边庄严一切诸法以智所知是智皆从文字建立而得生起由是文字不成就故彼智亦复无有形相可得何以故以于真实无有形相由入如是无形相故舍离一切所作事业无所作故舍离一切有为之事无边庄严此是陀罗尼清净善巧遍持法门若诸菩萨于此学时能起一切无痴事业为诸众生宣说正法令不缺减不住诸想覆盖著心及能远离想及作意以能趣入诸法觉慧证无边智理趣善巧

「无边庄严若诸菩萨遍取名已了一切法唯有种种积集言说所起之名而无真实如是知者应当随入陀罗尼门理趣善巧云何应入陀罗尼门理趣善巧知所有名而无住处不住诸法内外中边于一切处都不可得但依积集种种言说而假施设于施设名如实随觉是如实句以此实句应当了知一切诸法无名无说此是诸佛力无畏地于所有法应以此门开示演说如来所说一切诸法非一性非异性诸法无有一异性故此一切法非生非有如是宣示诸法亦空法若空者彼即无相若无相者即无愿求若法是空无相无愿则不可知不可遍知不应说彼若有若无言有无者但是言说不应于中而生执著何以故如来常说若不执著一切法者是真胜义若有著者由是著故于彼彼法随生执著如是执著一切皆空是败坏法但唯虚妄戏论分別无边庄严汝应当观演说诸法而于彼法实无示说岂于此中有能说者而为他说无边庄严此清净法从诸如来之所演出能了知者甚为希有

「无边庄严汝等今于我前闻如是法能善了知住清净信能生胜解虽复众多而于后世希有众生于此法中能遍了知唯除今时亲于我所發弘誓言『愿于来世利益安乐诸众生故而当受持如来法教』若曾往昔于如来所承事供养深生信解爱乐希求于甚深法理趣善巧愿听闻者此诸菩萨当能获得陀罗尼法无边庄严由于往昔供养如来复得值遇无量诸佛承事供养于甚深法因缘理趣深信解者善求于法多胜解者趣行深广求大乘者声闻乘人厌离三界于甚深法勤修行者此诸人等未曾听闻此甚深法无边庄严如来为欲利益安乐此诸有情令证甚深广大无量难见难解种智觉故而复宣说甚深之法此非愚夫无闻执著不求法者之所行地有如理修行善根具足于微少过生大怖畏于诸怖畏而求解脱是此等类之所依处

「无边庄严如来今为汝等天人世间常演说法不生劳倦由佛往昔行菩萨道时于无量亿劫精勤修学此甚深法既修学已方便回向『云何为诸有情当转无上微妙法轮及为有情而得示现无上大智令一切智智种性不断』无边庄严此由如来往昔愿力为令一切种性不断及威加此陀罗尼句开示演说此甚深法广令流布使诸有情于佛法中当能悟入令一切智种性不断光阐弘宣此诸法教无边庄严汝等今欲随学如来有诸众生希求法者开示演说勿生劳倦

「无边庄严诸菩萨等如所闻法于大众中当广开演所有法行由是当得近于佛智能速证获陀罗尼门由证陀罗尼故以少功力而能受持光明照耀清净法门无边庄严一切诸法本性清净若法本性非彼相应非不相应非和合住非不和合于诸法中而无有法若无有者则无有处而可示说唯除因尽因尽故即离离故即灭我为有情了知故说一切诸法本性自性于彼无因即无因尽无因尽故无离无灭无边庄严汝观如来之所说法如是清净若有以法观如来者彼于如来见不清净何以故如来非法亦非非法如来尚不安住少法何况非法若住非法无有是处如来超过诸表示法不可宣说一切语言皆清净故是故如来最极甚深广大无量

「无边庄严如是如来非色表示非受想行识之所表示如来亦非色尽解脱非受想行识尽解脱由是如来绝诸表示与色等法非共相应非不相应而于一切有为无为能遍解脱不起分別无有戏论如来不与色取相应亦复不与受想行识诸取相应永断一切取蕴根本而亦远离诸法根本谓无戏论不入不出超度瀑流不住无上诸佛智境亦非不住应说如来不住少法不取不舍如说如来说法亦尔如来不相应故如来之法亦不相应如如来法诸法亦尔依如实理诸法皆如是故世尊说一切法悉是真如一切法如与佛真如无二无別非一非异如来安住无分別法非遍计故无边庄严如来说法终不超过一切诸法何以故无有少法可超过故无边庄严如来于彼某时证得无上正等菩提然于彼时实无有法而可得者以一切法及诸随法不可得故不起分別亦复不起法与非法及作意想于彼本性清净法性而不安住亦不建立如是了知简择法时亦无了知及简择者无边庄严此所演说第一义句即是如来非句之句句清净故以是义故诸菩萨等得一切句清净之智由是能入无边理趣陀罗尼门亦无少法而可证入不来不去

「无边庄严所言句者无句可得非句句故于一切句应如是知如是诸句是厌离句若厌离句是虚妄句若虚妄句即厌离句彼一切句是灭尽句若灭尽句即真如句若真如句即究竟句若究竟句是尽离灭句若尽离灭句即涅槃句若涅槃句即非世俗无句施设亦无示说无边庄严言一句者于一切善不善法中平等趣入云何一句所谓离句于厌离中无有少句是一切句犹如厌离句亦非句句清净故若句清净即涅槃清净若涅槃清净即句清净如是诸句皆不可说若以语言宣示句者而彼诸言于十方界求不可得谁为谁说故诸言说一切皆空彼若空者即无有义不应于中戏论分別出生如是诸句义者一切皆是无分別句无戏论句是故修观行者寻求观察一切句时当知皆为离灭涅槃如是诸句不异涅槃亦不可说然非不异由言说句皆虚妄故为清净句宣说善巧表示诸句非实表示若非表示非不表示则处中道若处中道则无分別以于此中分別断故于此法性平等入时而无有处行少恶行无所得故如是不行亦不遍行不等近行若如是行诸佛说为菩萨乘者无有少法而可行时彼行菩萨地安住无上清净陀罗尼故

「无边庄严我今当说陀罗尼句由是句故令诸菩萨得陀罗尼而能开示无边法藏应说此等住无诤地以能摧破诸他论故极寂静故广演法故此中何者是彼法门陀罗尼句

「哆姪他若曳(一) 微若曳(二) 隖计(三) 乌迦(上)筏底(丁以反)(四) 阿(引)𡀔计(五) 阿(引)𡀔迦(上)筏底(丁以反)(六) 钵啰(二合上)(七) 钵啰(二合上)(上)筏底(丁以反)(八) 娜唎设儜(九) 儞(尼顶反)那唎设昙筏底(十) 遏替(十一) 遏他筏底(十二) 戍闼儜(十三) 鞞戍闼儜(十四) 钵唎戍闼儜(十五) 吃唎(二合)(十六)(上声) 吃唎(二合)耶筏底(十七) 嗢哆啰尼(十八)(上声) 珊哆啰尼(十九)(上声) 摩诃毘社曳(二十) 么诃毘社耶筏底(丁以反)(二十一) 阿怒珊地(上)(二十二) 阿钵啰(上二合)(丁以反)珊地(上)(二十三) 庾伽(上)㮈陀(上)(二十四) 悉地(二十五) 悉驮遏(二合)(二十六) 悉陀(上)遏他(上)筏底(丁以反)(二十七) 么底(丁以反)(二十八) 么底(丁以反)钵啰(二鞞合)(二十九) 嗢哆唎(三十) 嗢哆啰筏底(丁以反)(三十一) 弭磨唎(三十二) 弥磨啰怒散地(三十三) 萨嚟(三十四) 萨啰筏底(三十五) 萨啰(引)怒伽底(三十六) 娑冥(上)(三十七) 娑么㘕婆(上)弭伽底(三十八) 羯底(丁以反)(三十九) 阿儞伽底(四十) 阿钵啰(上二合)(丁以反)儞筏底(四十一) 弥势晒(四十二) 弥势晒筏底(四十三) 阿(上)磨醯(四十四) 儞磨醯儞(四十五) 钵啰(二合)磨醯儞(四十六) 邬(引)荷邬哆啰(四十七) 么啰钵娜曳(四十八) 阿(上)势铩(去)(四十九) 阿怒跛势铩(五十) 阿怒伽迷(五十一) 阿钵啰(二合)底伽迷(五十二) 阿伽(上声呼)(五十三) 阿娜伽(上声呼) 底(五十四) 伽底弭戍驮儞(五十五) 钵唎戍第(五十六) 姜(去)竭差(初假反)(二合)(尺曳反)娜儞夜帝(五十七) 么底(丁以反)钵啰(二合)避帝(五十八) 么底毘戍驮儞(五十九) 三缦多(引)怒羯帝(六十) 三缦多钵唎缚(房可反)(六十一) 三缦多毘戍驮(六十二) 儞阿怒跛仡啰(二合)(六十三) 阿儞仡啰(二合)呬帝(六十四) 呬那(引)啰梯(二合)(六十五) 阿啰他(二合)毘戍地钵啰冥(六十六) 奚都儞地珊宁钵啰(二合)避底(六十七) 钵啰(二合)避多筏底(丁以反)(六十八) 毘儞设者(二合)(六十九) 避儞设者(二合)(引)怒羯帝(七十) 阿难多啰挮(七十一) 阿难多苾仡啰(二合)(七十二) 么社毘戍地(七十三) 阿怒竭啰奚(七十四) 钵啰(二合)竭啰荷毘戍驮儞(七十五) 阿地耶(二合引)多么(二合)毘竭帝(七十六) 么呬啰驮(二合)毘戍驮儞(七十七) 苾地耶(二合引)怒竭底(丁以反)(七十八) 苾地耶(二合引)怒散地(七十九) 钵唎戍驮儞(八十)

「无边庄严此是陀罗尼标释之句诸菩萨等由是句故而能随念无量如来所有法藏亦能为诸有情开示演说住无诤地复能随入一切义句理趣善巧善能了知无量广大差別智觉随其所愿皆得圆满

大宝积经卷第四


校注

第二无边庄严会【大】无边庄严会第二之一【宋】【元】【明】【宫】 无上陀罗尼品第一之一作別行【宋】【元】【明】【宫】 升【大】陞【明】 巧【大】〔-〕【宫】 胄【大】智【宫】 壳【大】【宋】【元】【明】【宫】 现【大】见【宋】【元】【明】【宫】 惟【大】*唯【宫】* 及【大】又【宫】 善【大】义【宫】 示见【大】示现【宋】【元】【明】【宫】 爱【大】受【明】【宫】 地【大】池【元】【明】 缘【大】缘生法彼缘【宫】 边【大】遍【宋】【元】【明】【宫】 是【大】即是【宫】 光【大】先【宋】【元】【明】【宫】 痴【大】碍【明】 承事【大】本事【宫】 诸【大】语【宋】【元】【明】【宫】 丁以反【大】*〔-〕【明】* 九【大】尼顶反九【宋】【元】尼顶切九【明】 尼顶反【大】〔-〕【宋】【元】【明】户顶反【宫】 那【大】娜【宋】【元】【明】 十八上声【大】上声十八【宋】【元】【明】【宫】 十九上声【大】上声十九【宋】【元】【明】【宫】 摩【大】么【宋】【元】【明】【宫】 㮈【大】捺【明】【宫】 挮【大】*梯【宋】【元】【明】【宫】* 丁以反二十七【大】二十七丁以反【宫】二十七【明】 儞【大】(儞)【宫】 咛【大】儜【宋】【元】【明】【宫】 反【大】下同切【明】下同
[A1] 希有【CB】【碛-CB】有希【大】【丽-CB】(cf. Q05_p0428a29)
[A2] 为【CB】【丽-CB】意【大】(cf. K06n0022_p0030a24)
[A3] 当【CB】【丽-CB】常【大】(cf. K06n0022_p0031a02)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大宝积经(卷4)
关闭
大宝积经(卷4)
关闭
大宝积经(卷4)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